中央黨校出版社舉行《共和國識別碼》《共和國之路》讀書會

“這兩本書具有知識性、專業性、資料性、典藏性,讓我從頭到尾讀,我可能不耐煩,但是在講課做PPT的時候,寫作、彙報工作的時候,趕快翻翻,就像現在查百度一樣。而且講得清清楚楚,所以太有用了。”

10月24日,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主辦的讀懂中華人民共和國暨《共和國識別碼》《共和國之路》讀書會在中央黨校舉行。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葉小文在讀書會上結合自身閱讀經驗,這樣評價著名理論家和歷史學家李忠傑的這兩本新著。

李忠傑曾任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現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共和國識別碼》《共和國之路》這兩本書是李忠傑從原書稿拆分而成。

在書中,李忠傑總結出311個關鍵詞,從不同側面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他把這些關鍵詞稱為“識別碼”,一個個“識別碼”,就是一個個小傳、一個個故事、一段段過程、一個個領域、一幅幅素描,就是一個個據以識別、定位的經緯度節點。這些“經緯度節點”彙總起來,就從總體上呈現出共和國的基本面貌,展示出共和國的發展歷程、輝煌成就、時代特徵。

“對於讀者來說,讀一個,就能基本瞭解共和國的一個側面;全部讀下來,就能基本瞭解共和國的全貌。”李忠傑表示,“如果要問本書的最大特點和價值是什麼,至少我希望是:‘一書在手,讀懂中華人民共和國。’”

在10月24日的讀書會上,李忠傑以及其創作的《共和國識別碼》《共和國之路》獲得了葉小文,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原副校長趙長茂,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政策理論教研室資深教授、邵維正少將等與會嘉賓、專家學者的好評。

趙長茂評價道:“李忠傑能寫這兩本書,體現了他的魄力、能力和精力,沒有魄力不敢觸及這樣一個重大的題目。只有魄力沒有能力,不能完成這樣兩本書。有能力沒有時間精力大量的投入,也不能完成。寫史要從浩瀚的資料中抽取最有價值的點,然後再考證、論證,而且史論結合,能夠得到公認,確實沒有這‘三力’是做不成的,所以是厚重力作。”

中共黨史專家邵維正指出,這兩本書有“導向正確,視野寬闊”“構思新穎,自成一體”“形象生動,讀者面廣”等三個鮮明特點。

在邵維正看來,“這兩本書突破了章節目體系,作者慧眼識珠,抓住共和國發展歷史上的一人一事、一點一滴,就像一條珍珠項鍊,是由一顆一顆珍珠串聯起來的。這兩本書反映了共和國70年311個關鍵點,這311個關鍵點大體上反映了我們70年共和國曆史的精華。在結構上每本書是13章,可以理解為13個板塊,兩本書26個板塊,26個板塊由300多個事件把它串聯起來,讀的時候感覺到每一件事獨立成章,一事一議,把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都交代得非常清楚。300多個關鍵點連起來,又構成了共和國70年的歷史,非常可貴。一個一個敘述,然後把它連起來,它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就構建了共和國70年的輝煌歷史。70年在中國今天的歷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這兩本書用一個新穎的結構構成了一個體系,來展現出我們共和國的歷程、成就,我們的形象、我們的精神、我們的歷史,都涵蓋在這裡,讀起來很輕鬆,讀完了以後非常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