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郢都略古风

荆楚郢都略古风

深秋之季,江风雨冷,临荆州城,古城箭楼,楚风尚存。

荆州是周朝时代楚国都城(古称:郢都),荊楚文化是中华文化南支重要部分,其背景是商周文化的继承,以及楚汉扼长江九省通衢交通重地,为物资流动和兵家必争之地,加之汉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融合,实现了楚文化的丰富内容。

荊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据统计,竟有楚令尹孙叔敖、明万历朝首辅内阁张居正等宰相级大臣138位出身于荊楚。士大夫屈原更是一身忠烈外,更创楚辞于世,著有《九章》《天问》《离骚》《九问》等十七篇。楚辞是继诗经后,中华文化又一部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诗歌总集。

荊楚商周时已有青铜铸造,东周时有丝绸纺织,楚绣、漆器、八音乐器名扬天下。楚乐器大致有:编钟、磬、鼓、笙、竽、瑟、琴、箎、排箫等,八音为:金(编钟、铙、钲、铎)、石(编磬)、土(石釜)、革(悬鼓、手鼓)、丝(瑟、琴)、木(木鹿鼓)、匏(笙)、竹(竹相、排箫)。

荆楚郢都略古风

楚文化中的舞蹈源于祭祀宗教,后逐步在民间和宫廷发展演变,舞蹈重曲线流畅变化之美学,强调:修长细腰秀颈,体态轻盈娟秀,长发飞舞,长袖拂面。

古代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的源泉,离开传统文化,当代文化会枯涸,会迷离。楚文化学问深遂,历史悠久,其蕴藏的文化信息,其真容,深深吸引我们将一件件慢慢去看,去认识,去体验它历久不熄的光彩和永恒的魅力。

(一然/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