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名到底是看GDP總量,還是人均GDP?為什麼?

蠻蠻3873616


什麼是GDP?

A村共有兩家公司,汽車公司生產了10輛汽車,每輛值10萬,扣除生產過程中的損耗和原材料支出20萬,共計GDP80萬,然後銷售公司又將這10輛車賣出去了,加上工資,上繳的稅收和利潤30萬,也就是A村GDP總量為110萬。

GDP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段時期內所生產、創造的全部產品價值+服務價值。

由於每個地區的產業配置業各不相同,所生產產品的價值與利潤也不一樣,以及地區上繳提留的稅收比例也不相同,所以片面追求GDP總量其實對於某個城市意義並不大。相對而言,GDP比較適合衡量一國(地區)一段時期內的經濟趨勢。因為無論各行各業各種支出損耗,上繳稅收最終都發生在本國範圍內。

GDP與城市實力的對應關係

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廣東惠州大亞灣國家級經開區,全區常住人口23萬,GDP總量686個億,人均更是達到29萬元。從人均GDP來看,全國僅次於深圳南山區和廣州天河區。然而這裡的人均收入水平呢?是否也是國內前3?其區內綜合實力呢?總量如此之高僅僅在於這裡有千萬噸級、百萬噸級的石化和乙烯行業!高產出高價值而已,這就是產業配置對於地方GDP的影響。

同樣的例子還有山東東營市,200多萬人口,4100多個億的GDP,人均GDP比北上廣深還高,然而是否代表東營生活水準超過了北上廣深?顯然不是!既然GDP總量不能代表其綜合實力,顯然人均GDP同樣也代表不了其生活水平。並不是人均GDP越高,相應人均收入也就越高,上文大亞灣29萬的人均GDP,並不表示大亞灣人人29萬一年。

城市排名與綜合實力

城市排名GDP總量只是眾多指標之一,其他還包括城市建設水平,交通樞紐性,科教文衛,可持續發展力等等諸多衡量因素。當然,通常來看一個城市綜合實力越強,越能吸引各種高利潤、高附加值的產業、行業進入。

還是以A村為例:雖然汽車公司GDP總量80萬,銷售公司30萬,並不能因此說明汽車公司綜合實力強過銷售公司,只是因為其生產商品單一價值更高而已。如果這時旁邊有一家B村,吸引了兩家汽車公司,兩家銷售公司,共創造GDP80萬,那是否意味著A村一定強過B村呢?因為GDP總量更高啊?顯然不能!B村在村兩頭都修了馬路,通了公交,蓋了酒店,搞了綠化,和超市,又創造GDP10萬,並且在外地客商都眾口相傳B村更值得去(城市軟實力)。這個時候如果排名其綜合實力,毫無疑問是B村更強。

GDP總量究竟還有沒有意義?

這樣看來,GDP總量豈不是沒什麼意義?當然不是!因為一個城市不可能具備所有的優勢,容納所有的行業和工業體系,片面追求總量意義不大,所以才得綜合多方面的指標來加以衡量。但國家又不同,通常一個國家工業體系相對完善,這個時候的量變才能產生質變。以印度和加拿大為例,雖然印度國內發展水平遠不如加拿大,但其量變所產生的綜合實力顯然足夠碾壓加國無數回。

附一份按GDP總量來排序的城市榜單

例如排名第13的無錫能和西安比綜合實力嗎?顯然不能!所以無論總量或人均GDP都不是城市排名的唯一標準。


極度深寒


這裡面大家有一個誤區,會把GDP排名,理解為城市排名,其實不是這樣的,城市排名,通常來說,有兩個不同版本的數據,一個是中國社科院的城市綜合實力榜單,參考的五大指標分別是:政治地位、經濟指標、教育指標、交通指標、科研醫療指標。

還有一個版本是中國經濟日報聯合華頓商學院得出的排名,也叫作城市綜合實力排名,主要有五項考核指標,分別是:GDP分值、教育科研與醫療、交通完善與通達、城建水平、綜合經濟競爭力。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排名,不是簡單的看GDP總量,也不是看人均GDP,而是由經濟、教育、交通、科研、城建水平、城市競爭力多個數據指標決定的。相比較中國社科院和中國經濟日報兩個不同的城市排名榜單,蔣老師認為中國經濟日報聯合華頓商學院的數據更接地氣!

下面請看榜單具體數據:

首先,可以發現,城市綜合實力排名榜單與GDP排名,存在明顯的差異化,就把北京和上海來講,上海的GDP明顯高於北京,但是通過五大維度的數據分析,上海的排名只能位居全國第二,總得分比不上北京,這是因為北京在教育和交通兩個維度的數據表現力方面,明顯高於上海,所以,總得分領先上海。

其次,廣州和深圳相比,深圳的GDP是高於廣州的,但是廣州的城市綜合排名高於深圳,這是因為深圳在教育指標上,與廣州差距太大造成的,可以說,高等教育一直是深圳的一個短板,作為一線城市深圳,沒有一所985、211高校,但反過來看,深圳的城市競爭力得分是100,這是因為深圳在人口吸引力、常住人口增量、資金增量、研發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等數據方面,領跑其他城市。

最後,可以發現,武漢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僅次於北上廣深,但是武漢的GDP只能排在全國第9,為何城市排名可以排在全國第5呢?蔣老師認為,這就好比木桶,GDP只是木桶的一個板,而決定木桶能裝多少水,主要還是看城市有沒有明顯的短板,目前來看,武漢沒有明顯的短板,不管是GDP、教育科研醫療、交通、城建水平還是綜合經濟競爭力,武漢都是位居全國前列的,所以,武漢在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五位。

綜上所述:

城市排名,不是看某一個指標,而是通過對比GDP、教育科研醫療、交通、城建水平、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五大指標決定的。


蔣昊說經濟


個人認為一定要看總量,我們先了解下GDP,GDP的意思是國內生產總值,那人均GDP其實就是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你創造的價值,所以和你能得到多少並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平均數是最沒有用的統計方式,如果想看一個地方的真實水平你就算是看平均工資也不能看人均GDP。

舉個例子,重慶3000多萬人口,人均GDP並不高,但是他的人均工資水平還不錯,至少配得上新一線的地位。再比如深圳人均GDP很高,全國前幾,上海北京都沒他高,但是上海和北京的工資卻都比深圳高,消費也差不多。在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鄂爾多斯人均GDP是最高的,但實際也就是三四線城市水平,工資也不高。

在城市排人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個叫做主要城市人均GDP,把一些小城市去掉,這就說明他們自己也知道一些小城市人均排到了前面也說明不了什麼,所以人均GDP是最沒有用的,本身就是偽命題,不能說明什麼問題。

本來人均GDP這個概念就是西方社會在中國總量超過他們之後提出來給他們遮羞的,在二三十年前很少有國家和城市會比人均GDP這個概念。




Supremacy_Seamus


GDP僅僅是城市排名所參考的眾多數據當中的一項,教育、醫療、交通、城建、科研、旅遊等很多數據都要參考。

因此GDP固然重要,但並非唯一。重點是很多人至今都沒搞清楚GDP是什麼意思,就開始通過GDP排名優勢去嘲諷一些經濟體量較小的城市,這著實令人啼笑皆非。

什麼是經濟強市?是GDP規模和人均GDP雙高城市,我們首先看下16個萬億俱樂部成員。經濟規模與人均數據反差最大的是重慶,雖有兩萬億的體量,但是人均值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二分之一,僅比全國平均值略高一點點。

成都,在某榜單號稱新一線之首,但是人均GDP在萬億俱樂部當中排名倒數第二,比大部分二線城市還要低,那麼這能否算真正的經濟強市呢?

通過圖一能夠看出,經濟大市不一定是經濟強市。強市必須是各種經濟數據都名列前茅才能稱之為強。畢竟每個城市的市區規模和人口規模相差很多,比如武漢以1100萬人口實現了成都1600萬人口的經濟規模,那麼誰的經濟更強也就一目瞭然。

通過圖二則能夠感覺到,經濟體量小的城市,未必經濟就弱。比如鄂爾多斯和珠海的人均GDP比北上廣還高,威海、中山則高於成都、鄭州、大連這些大城市。

那麼單純的人均值較高,可以說明經濟實力強,但規模卻不大。所以這些小眾化的城市能夠擁有大城市的繁榮,但卻成為不了經濟強市,因為體量受限。不過千萬別覺得威海、珠海這些城市沒有競爭力,要知道人家只有一兩百萬人口,卻能夠做到很多五六百人口城市的經濟規模,此等實力已經非同小可。

人均GDP能夠體現的是和人均收入掛鉤,當然這並非絕對,只是概率很大。

比如人均GDP較高的城市,人均收入普遍也都比較高,而GDP規模大、人均GDP偏低的城市,人均收入排名則一定不高。大概就是這樣的邏輯,只不過數值差距沒有人均GDP看起來那麼誇張。

由於沒找到2018年的完整數據,我們暫以2017年排名數據為參考。能夠看出GDP排名靠前的很多城市都在人均收入榜單中掉隊了,比如成都、鄭州、西安等新一線,名次都在40名之後,重慶更是掉出了前100。

而GDP排名不高,但很多人均經濟數據表現較好的中小城市卻在收入榜單中排名較高,比如舟山、珠海、中山、嘉興等等。

綜上所述,綜合實力排名不僅看經濟,還要參考其他。而經濟強市排名,不僅要看GDP規模,還要看人均GDP、人均納稅等等。經濟總量大,但人均數據低的,可以稱之為經濟大市;經濟、人均GDP雙高的叫做經濟強市;經濟總量小,但人均GDP較高的,既不是經濟大市也非經濟強市,而是應該叫做經濟繁榮城市。


城市發展報告


我是創商掘金訓練營的作者,我來回答。

城市排名的說法有多種類型,比如按GDP的、商業環境的、宜居宜業的、空氣質量等,本文的話題我想應該是已GDP為要素來說明。

城市的GDP總量越高越靠前,代表這個城市的排名也會相應靠前。

一個城市的年終最終排名在GDP與人均GDP兩者來看的話,最後的首選我認為還是一個城市的GDP總量,但是還要兼顧人均的GDP。

在這裡呢,因為2019年還沒有過去,我就已2018年的全國城市排名來簡單的闡述下此話題。

1.人均GDP高的城市,城市排名可能不靠前



在2018年中,人均GDP排名第1的,不是北上廣深4大城市,而是來自內蒙古的鄂爾多斯市,它以人均22.52萬元奪冠。此時,它的GDP總量卻在全國位列40多位。



鄂爾多斯不已科技,交通,普遍的工業園區為主優勢,而是已羊毛製品、黑金資源為經濟支柱產業。當地的煤炭資源豐富,就已探明的煤炭儲量1400多億噸來說,可匹敵一個國家。

同樣的,山東的東營市,也是靠油氣資源起家的,當地石油相關的經濟產業就實現了人均收入的高排名。

2.城市年度GDP總量排名前列或越高的,城市人均排名也不會差



在2018全國前十的排位上,廣東的“雙槍”深圳和廣州在全國一騎絕塵,GDP總量分別有2.4萬億和2.3萬億,GDP排名第3、第4位,人均也排名2、6位。

此外,江蘇的蘇州和浙江的省會杭州也不甘落後,在GDP總量排名前10的情況下,人均也排名第5和第10。

這些表現,也印證也一句話:好的成績排名離不開優秀的內在功力。



重慶市圖▲

例外值得注意的是,重慶的GDP總量雖然排在了第5,怎麼它的人均收入卻在80位。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也不怪啦!重慶是個直轄市不假,可它的面積足像一個省份,人口也比國內許多主要城市高上千萬,這就拉低了人均的GDP排名了。

3.城市的最終排名不只看GDP,往往還是城市重要性和地位所決定的

一個城市GDP的發展,往往由該城市天然的地理優勢和地位重要性所左右的。

靠海、靠江、處平原、歷史地位都可是一個城市發展的要素。

所以,北京是首都,還是4大直轄市之一,是全國的政治中心,經濟產業佈局方面也是全國前列的。



珠海市▲

靠海、江和平原的,如深圳、珠海、廈門等經濟特區,寧波、青島等計劃經濟市,上海和廣州2個市分別處於長三角和珠三角平原核心區。這裡所列舉的城市都是人口百千萬級別的,在帶有區位優勢的條件下,經濟產業佈局和發展上比一些二三線城市要好一些。所以,很大程度上,這些條件決定了一個城市的上限,帶來了GDP發展上的差距,最終決定了城市的排名歸屬。

綜合上述分析,一個城市的年度最終排名,按GDP總量還是人均GDP,在許多國家、中國、各大新聞網站和人們的眼中,都是已GDP總量為優先級排名的。

end~

歡迎點評留言交流,謝謝參與!


飛碟城


G D P總量及人均G D P是國際通行指標,雙指標才能反映省強民富

G D P總量廣東>江蘇(排名2)>山東>浙江(排名4)

人均G D P江蘇(排名1)>浙江>福建>廣東(排名4)

省強民富江蘇第一,



曉風明月694


城市看的是規模,人口規模和經濟規模,什麼時候看人均了?你與馬雲兩個資產相加再人均,人均很高,有什麼實質意義?GDP按照收入法計算,企業總部多的城市GDP就很高。北京一個區動輒GDP三四千億,人均GDP很高,可是這些GDP並不是當地創造的。非洲一個國家,人均一萬多美元GDP,比中國高,可是,多數居民家裡沒有自來水。這個國家財富集中在少數人,大多數人收入很低。看人均,許多時候沒有意義,我們國家鄂爾多斯人均GDP曾經比香港高,但是這個城市有什麼影響力?

我們許多人沒有看到規模是一個很強的競爭力指標。中國人均GDP不高,要按照人均排位,中國很落後,比許多貌似貧窮的國家都低,比發達國家更是低四五倍。按照GDP排名,中國應該遮在別人影子下靜悄悄的過日子,哪裡還有什麼政治和經濟影響力存在。可是,中國的規模優勢,讓世界最強的國家也畏懼。

城市為什麼比較的是規模,因為規模是勢力,也是潛力。城市依賴規模效應,有規模,才能夠吸引資源要素集聚,促進產業分工,發展服務產業。其實,人口越多,人均GDP越低的城市經濟統計漏出的越多,實際的產值越高。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統計的GDP數據,對規模和收入是有標準的,對散小,份量不足的微型企業和較小經營收入是沒有統計的。人口多收入低的城市有更加多的人口在這些部門工作,因為沒有進入企業的機會,自謀職業收入微小,許多人的經濟收入都被GDP統計忽視了。像成都重慶,餐旅產業發達,服務消費內容豐富,養了多少人,有多少進入GDP統計了?四川的GDP比河南低八千億,但是財政收入,個稅收入,資金總量都排在河南前。河南沒有成都這樣的同一水平城市,我們從兩省的經濟指標對比,可以看出GDP指標的缺陷。成都的人均GDP指標低於武漢,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低於武漢,但是成都的資金總量比武漢多得多,像徵富裕的消費小汽車,成都超過五百萬倆,豪車和奢侈品消費也遠超沿海許多看似富裕的城市。








洋子146465305


其實都不是。GDP和人均GDP應該用於城市規模分類,就好比奧運會舉重比賽,先按體重分幾個級別,因為重並不等於強。另外,中國城市統計數據不準是公開的秘密,尤其是一些常規指標數據十分蹊蹺。

透過現象看本質,在同級別內,要看人均國稅、人均資金流量,這反映了城市是否有錢;看人均電影消費、人均淘寶消費看普通老百姓是否有錢;從城市地鐵直梯/雙向電梯覆蓋率、人均地鐵/公交車裡程、人均三甲醫院床位數看城市基礎生活設施質量;從人均人口淨流入數和中小學生淨增數看城市未來發展空間,從人均研究生生源中學畢業數看中小學教育質量。


Victor19901028


“城市排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到底是哪方面的城市排名?如果是城市GDP或者人均GDP排名,那麼不看GDP總量和人均GDP數據,那還能看什麼?而如果是其它排名,比如人口排名、城鎮化率排名、綜合實力排名等,需要看的指標就不同了,因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GDP和人均GDP只是經濟指標中的其中之一,並不代表全部。有些人唯GDP論英雄,GDP排名就代表綜合實力的排名,這肯定是不對的。綜合實力涉及到很多方面,經濟只是其中之一,政治、科教、文化、醫療、交通、城建、旅遊等很多數據都要參考。深圳的GDP已經超過廣州,但深圳的綜合實力仍然不如廣州;南京的GDP雖然遠不及蘇州,但縱使蘇州經濟再強,真正的挑大樑的還是南京。2018年中國主要城市綜合實力排名如下表: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GDP總量可反映一座城市的經濟表現,還可以反映城市的實力與財富。截止2018年,中國已經有16座城市躋身“萬億俱樂部”。其中上海、北京已經躋身“3萬億俱樂部”,深圳、廣州、重慶躋身“2萬億俱樂部”。隨著中國城市經濟的發展,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城市進入“萬億俱樂部”行列,而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也將會向更高的“俱樂部”邁進。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人均GDP是衡量一座城市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截止2018年,中國已經有15座城市的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分別是深圳、東營、鄂爾多斯、無錫、蘇州、珠海、廣州、南京、常州、杭州、北京、長沙、武漢、上海和寧波。國際組織認定,人均GDP2萬美元以上,就是初等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就是中等發達國家。也就是說,目前我國已經有15座城市達到初等發達國家水平,這15座城市的總人口約1.45億。

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未來我國城市無論GDP總量還是人均GDP,會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錦繡中源


當然要看總量。總量大,城市才會強。百姓才普遍富裕。人均沒用。一個小城市人口很少,只要有個個特大型企業尤其是國企,一年GDP靠一個企業平均給當地人就很大了,這難到能代表平均數?尤其像有特大型礦產,能源的城市,又偏遠,人口又很少。GDP高的很。就像人均財產一個道理,杭州市1000萬人口,一個馬雲就有千億資產。等於平均給每個杭州人1萬元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