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丧母,青年失女,她依然过好这一生,与丈夫相守到老

张家四姐妹中,张允和是结婚最早的一位,也是人生最坎坷的一位。

张允和的丈夫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两人的爱情如同我们普通人般平凡常见。

平凡之中孕育着不平凡,能一生与一人相守到老也是一种幸运和不凡。

1

张允和出身在一个盛夏的一天,出生时由于脐带缠绕,导致呼吸不畅,脸被憋得紫胀,不哭也没有呼吸,大家都把她当做死婴,祖母不愿相信孩子已经死了,让人用偏方救治,等了好久,大家都认为孩子没救治过来时,她醒了过来,哭了起来。

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她自小就得到家人特别的宠爱和呵护,家人把她当做小公主般宠爱,宠得她性格倔强,不轻易屈服。

她与周有光相识时,她才十六岁,周有光的妹妹是她的同学,她经常到周有光家玩,一来二去,两人就相识了。彼时,对她而言,周有光只是同学的哥哥,与周有光恋爱还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

少年丧母,青年失女,她依然过好这一生,与丈夫相守到老

大概两人都没想到有一天会相爱吧。未来会如何发展,我们都不知道,命运总会在不经意间把适合你的安排给你。

允和到上海上大学时,有一天突然收到周有光的来信,她感到很意外,有些恐慌,不知道是该回信还是不回信,毕竟对她而言,周有光是同学的哥哥,他们已经认识好几年了,不同于一般男孩。

允和请教了一个朋友,朋友告诉她,回信比较好。于是,她给周有光写了一封回信,自此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在一封封的信件来往中,两人的感情与日俱深,两人恋爱了。

少年丧母,青年失女,她依然过好这一生,与丈夫相守到老

结婚前,周有光曾小心翼翼问允和:"我很穷,恐怕不能给你幸福。"

张允和不在意地说:"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1933年两人结婚了。

张允和身材一直瘦小,周有光身体也不好,两个人的婚姻都不被家人看好,家里人拿两人的八字算命,算命先生甚至说两人都活不过35岁。

张允和并不在意这些,她选定了一个人,就决定要跟他过一辈子,跟着他走完这一生,不犹豫 ,不后悔,不后退。

少年丧母,青年失女,她依然过好这一生,与丈夫相守到老

2

两人结婚后过了一段甜蜜平静的生活。战争发生时,张允和不得不跟着丈夫,带着一儿一女和婆婆一起逃难到重庆。

那段逃难的生活过得很艰辛,战火硝烟四起,死亡伤亡随时发生,饥饿恐惧时时侵蚀着人们的神经,在那样艰难的生活环境中,能活下来就是幸福。

丈夫经常出差不在家,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落在允和身上,允和瘦弱的肩膀不得不肩负起照顾整个家的重担,她唯有照顾好家人,让家人艰难得活下来。

少年丧母,青年失女,她依然过好这一生,与丈夫相守到老

1941年5月的一天,允和的女儿小禾因肚子疼痛发高烧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被医生诊断出盲肠炎,孩子被送进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治时间,最后救治无效而不幸夭折。

允和抱着女儿的小小身体,痛不欲生,几近崩溃。这世间最痛苦又最让人无奈的事情就是你看着最爱的人在你眼前慢慢死去,你却什么都做不了,死别让人绝望。

允和的眼泪早都流干,心痛得都麻木了,埋葬女儿时,她再也流不出眼泪了,她的眼泪已然干涸。

然而命运没有放过她,失去女儿的第二年,他们搬到成都时,在成都,儿子小平不幸被流弹击中,性命危在旦夕,幸好拯救及时,孩子被送去空军医院做了手术,保住了性命。

儿子小平术后高烧,允和一直守着孩子,不敢睡觉,一口东西都吃不下,她害怕失去这唯一的孩子,她怕一个不小心就会失去这个孩子。

好在老天还算垂怜,没有夺走她的儿子,把儿子给她留下了,可是失去女儿是她一生的痛,唯有时间慢慢抚平曾经的伤痛。

他们侥幸在这场战争中活了下来,从战争中艰难地走了过来。

经过战争的洗礼,允和早已经由昔日的不成熟不懂事的少妇,很快地成长起来,变得更成熟,更加沉稳坚韧。

已经经历了最难熬,最辛苦的岁月,往后的岁月再也没有比这段岁月更难熬了,人生中还有什么是不可以度过去的呢?

少年丧母,青年失女,她依然过好这一生,与丈夫相守到老

3

战争过后,两人过了几年安静祥和的生活。在运动的动荡时期,即使两人都有受到波及,过得不好,两人依然相互护持,互相鼓励。

为了避免自己被调查,她将自己所有的文件资料,包括那些诗歌,文集之类都烧光了,她将自己以前的所有都烧尽了,她的人生就是现在,没有人能拿她的过去做文章。

这次运动让她早早丢了工作,而她后来感慨幸好自己早早没了工作,不然后果更苦。

两人这一生相爱相守到老,共同承担生活种种,有甜蜜,有不幸,所有的一切都有人陪着一起承担。

他包容着她的小倔强,容忍着她的小性子,她为他由以前的小公主变成一个成熟坚强的妇人。

战火中不离不弃的相守,运动时远隔千里的相望,这一生都陪伴着彼此,直到生命终止。

2002年,张允和安然去世,享年93岁。

周有光带着对妻子的思念继续生活着,2017年,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