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筏重洋——一部自由与文明的史诗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关于航行探险类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孤筏重洋,这部电影曾被提名为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影片根据挪威著名探险家托尔·海雅达尔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他的生平以及他乘坐简易的木筏穿越太平洋的经历。1947年,托尔·海雅达尔与五位朋友一起从南美秘鲁出发,他们乘坐小木筏,在一望无际的南太平洋中,经历了各种意想不到的惊险与磨难,历时101天和4900英里到达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一个荒岛上,而他们的这次航海之旅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奇迹。

这部电影的故事性并不强,所以看起来或许不会非常的连贯,我当初刚开始看的时候差点没有坚持下去,但是越看越觉得有味道。相信影片中所传达的探险精神一定会深深的打动你的每一根神经。这部电影虽然只讲述了托尔和朋友们探险前和探险中的故事,但是影片想要表达的主题却非常的深刻和多样。

主角不会游泳,不懂航海。没有航海常识遇上暴风雨,遇上暴风雨不收帆。不得不说主角们对于这次航行的准备并不是很充分。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有过出海的经验,主角们甚至连一些航海的基本常识都不清楚。他们做出这个行为的动力只有信仰和决心。这里更凸显出他们的勇气和他们对于未知和自由探索的需求迫切。我们今天做很多事情也和主角一样,事先的准备并不十分的充分,在过程中便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不得不说主角这次的成功也和运气成分息息相关,可能再进行一次同样的探险结果便会截然不同了。因此当我们做探险之类的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可能都考虑到位。

孤筏重洋——一部自由与文明的史诗

主角团们

这个电影其中的一个主题便是告诉我们向往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渴望。人虽然是群居动物,但是现代人被社会的规则所牢牢的限制住。当时刚进行完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受制于社会上种种规范,枯燥和厌倦是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对于自由的渴求更加迫切。但是我们现在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受制于当今社会上的种种规范,甚至是无法脱身,我们当今对于自身自由的追求也到了一个迫切的程度。我们需要一个发泄口来让自己获得一种自由的感觉。一艘木筏飘向夕阳。这个场景是这部电影中最打动我的,当我看到主角他们乘坐的木筏缓缓地飘向远方的夕阳时,我有了一种温馨的感觉,一种舒适的感觉,大脑是空白的,因为我觉得在这种场景下面大脑就应该是空白的。这种空白的感觉也是一种自由。

孤筏重洋——一部自由与文明的史诗

一艘木筏飘向夕阳

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主题是梦想和家庭羁绊,孤筏重洋是托尔十年来的梦想,他不做这个事情就会后悔一辈子,但是他做出孤筏重洋的这一刻起,他就必须面临着必须要放弃家庭的责任,他的妻子最爱他的一点便是他具有冒险的精神但是却因为这一点选择了与他离婚。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却是和家庭精神的内核所格格不入的,家庭精神的内核便是一种安全感和稳定,这种极度冒险和自我的行为显然会被家庭所遗弃。主角在梦想和家庭中选择了前者,同时也失去了后者,这种存一得一的结局也是非常合理和深刻的。

比离开更重要的是明白为何离开,这是电影中的最后一句台词,也是女主角对于男主的话。我认为主角在离开的时候他想的更多的的确是离开而不是为何要离开,他想的更多的便是离开,这和我们向往自由的时候非常相像,我们只知道想要自由却不知道为何要自由。我们对于形式的追求甚至高过了原因。这里可能也是导演想要给观众留下的一个反思的问题吧。

孤筏重洋——一部自由与文明的史诗

波涛汹涌

对于文明的探索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最深刻的主题。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战之后,人们对于世界上所谓的文明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主角团中有几人参加过二战并且杀过人。他们对于战争有着深刻的反思,并且对于所谓的人类文明产生了怀疑,这一点也是我觉得促成了他们孤筏重洋这个行为的一个关键的原因。电影中主角执着于一千多年前的古文明,信仰着这一千多年前存在的文明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于当时现代文明的一种怀疑和反感。到底什么样的文明是我们所需要信仰的,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答案便存在于他们的眼神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