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中國車市是短期陣痛,未來可期

電動知家消息,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10月23日發佈2019汽車消費者洞察——《激流勇進,逆勢揚帆:把握消費新動向,取勝車市下半場》。麥肯錫認為,經過多年高速增長後中國乘用車市場增速開始放緩,進入了2.0時代。但豪華品牌、新能源汽車、二手車等領域均保持健康增長。同時,中國每年仍有2000多萬輛的新車銷量,無論在增量維度還是存量維度,消費者都展示出了強勁的潛在需求。

麥肯錫:中國車市是短期陣痛,未來可期


報告指出,中國車市的放緩只是短期陣痛,中國消費者強有力的需求基本面表明,未來依然可期。具體表現為,中國整體車市在2018年出現拐點,但細分市場仍有不少亮點;對比全球平均水平,中國增量市場機遇仍在,潛力可期;增換購比例提升,存量市場崛起;消費升級帶來新機遇,20至30萬元價位成為市場甜蜜點。

麥肯錫在調研中認為,中國車市具有五大消費新動向。

一是提升客戶經營能力,盤活“增量+存量”市場基本面。中國消費者對於私家車的剛需依舊堅挺,增量市場潛力依舊,隨著保有量的增加,存量市場的消費升級同樣不容忽視。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高旭表示:“存量市場的崛起,對汽車廠商是全新的挑戰。如何在吸引新客戶的同時更好地經營已有客戶,盤活增量和存量市場,將成為車企在這一階段能力的分水嶺。”

二是重塑品牌體驗,打入消費者首選名單。麥肯錫表示,乘用車市場的集中度逐年提升,頭部品牌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弱勢品牌及新品牌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未來生存空間將被進一步擠壓。

三是線上線下全渠道並舉,構建全新消費者體驗。目前,消費者多元化獲取信息已成常態,但線下渠道仍然是主導,線上渠道信息繁雜、溝通效率低的痛點仍需解決。

四是以消費者為準,汽車“新四化”進程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目前中國消費者對於新能源汽車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大幅提高,而在智能化和網聯化方面,消費者對新功能的認知程度不盡相同。

五是圍繞消費者痛點開展業務創新,把握二手車潛在機遇。調研顯示,約20%的消費者會在購車時考慮二手車,二手車接受程度逐步提升。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王平表示:“作為新興市場,目前二手車供給端和需求端尚缺乏完善銜接。認證二手車體系在這方面有實施潛力。有效匹配供給和需求,同時最大化滿足供需兩端訴求,是把握二手車市場機遇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