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后巢虫真的消失了吗?错!错!错!治理巢虫现在才是关键。

大家好小林又来了今天打算跟大家讨论一下有关巢虫的话题,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来加以补充,首先得给大家介绍一下巢虫。 巢虫是蜡螟的幼虫,可以算得上是中蜂最大的天敌,若中蜂被巢虫危害时轻则群势衰弱,重者可致蜂群弃巢逃走,对此很多中蜂养殖者对巢虫可谓苦不堪言。

入冬之后巢虫真的消失了吗?错!错!错!治理巢虫现在才是关键。

防治巢虫是中蜂饲养的重要工作之一, 要避免或减少巢虫对蜂群的危害, 需要养蜂者持久、细致地做好多方面的防治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中蜂养殖过程中,巢虫是中蜂的主要敌害,一旦巢虫危害严重,而又无清扫能力,整个蜂群就会整群逃离或者大批封盖蛹死亡。所以防治好巢虫就等于养好中蜂成功了一半。要想防治巢虫,就要常年饲养强群,增强蜂群的抗病力,在蜂群要做到蜂多于脾,使得蜡螟无法进入到巢脾中产卵,而且就是蜂群遭受巢虫危害,但是因为群势强大,子脾面积大,受害面积也会相对较少,损失也不会那么大,从而不会影响到正常养蜂。另外要随着蜜源的减少和季节变化,要抽出多余的巢脾,一旦空脾过多,中蜂清巢能力较弱,极易滋生巢虫导致飞逃

入冬之后巢虫真的消失了吗?错!错!错!治理巢虫现在才是关键。

。中蜂有喜新脾、厌旧脾的习性,一般情况下蜂王会优先在新脾上产卵,当巢脾过旧时工蜂就会将黑旧的老巢脾咬掉,这些咬下来的蜡屑堆积箱底便给巢虫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空间,因此在中蜂养殖管理中养蜂人应经常清扫蜂箱底部的蜡渣、赘脾、老巢脾并及时化蜡,不给巢虫留任何生存和繁殖的空间。蜡螟一般以幼虫越冬,而且在越冬期有一段断蛾期,此时幼虫大都生存在巢脾或蜂箱缝隙处,抓住其生活史的薄弱环节消灭幼虫对来年巢虫的预防极为有效,养蜂人可以买上一些青木片挂在巢框之间或放在箱底将巢虫卵和幼虫彻底消灭(青木片网上有得卖)据大蜡螟发生危害规律,冬、春之际,当旬平均气温低于大蜡螟全世代发育起点温度12°左右,幼虫进去冬伏状态,因气温较低,大蜡螟幼虫集中在蜂群的巢脾内越冬,暂时还不能羽化为成虫产卵,因此是消灭其越冬虫源最有利的时机。

入冬之后巢虫真的消失了吗?错!错!错!治理巢虫现在才是关键。

所以应在晚秋流蜜期和早春第一个大流蜜期及时抢造新脾,淘汰旧脾和虫害脾,力争在春季第一个大流蜜尾期之前( 大蜡螟成虫开始羽化前).逐步将蜂群内大部分旧脾换下熔蜡,消灭其中过冬幼虫。如果新脾不够用,可利用经冰箱冷冻过或经其他消毒处理后的空巢脾代替。

入冬之后巢虫真的消失了吗?错!错!错!治理巢虫现在才是关键。

除春、秋两季外,其他流蜜期也要尽可能多分蜂、多造新脾,及时淘汰老、旧巢脾。中蜂养殖最怕巢虫,但主要危害弱蜂群,受巢虫危害时如果群势太弱而无清扫能力时便会整群逃亡,因此对中蜂养殖来说防治好巢虫养蜂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一定要做好巢虫的防治工作。以上是小林给出的建议如果满意请转发收藏加关注,嘿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