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明東:回鄉當支書 帶領鄉親同致富


吉明東:回鄉當支書 帶領鄉親同致富

三堰埫村。記者梅聞 攝

藍天下,一排排別墅依山而建;山腳下,成片的綠色迷迭香散發出陣陣香味;村頭,豎立著一塊石碑, “全國文明村三堰埫”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松滋劉家場鎮三堰埫村位於素有“荊州屋脊”之稱的鄂西南山區,全村共有326戶、1288位村民。

曾經,口口相傳的民謠,唱出了當時三堰埫的窘境: “三堰埫,山山荒。早上湯,中午糠。夏天床上不見帳,冬天穿不上棉衣裳,有女不嫁三堰埫。”

如今,民謠依舊在傳唱,唱的是三堰埫的新生活: “三堰埫,大變樣。禿嶺披綠裝,牛羊滿山崗。家家戶戶建樓房,窮山村變成了富山莊,生活步步上天堂。”

三堰埫村的發展變化,離不開村裡的帶頭人,現任村黨總支書記吉明東就是其中一位。

吉明東:回鄉當支書 帶領鄉親同致富

三堰埫村,一排排別墅依山而建。記者梅聞 攝

一人富不算富 企業老闆回鄉當村支書

松滋劉家場鎮煤礦資源豐富,三堰埫村的部分村民依靠煤礦先富起來。隨著長時間大規模採掘,村裡的煤炭資源枯竭問題逐漸暴露。

2003年,吉明東和老村支書劉治富帶著160位村民到恩施開辦煤礦企業,企業辦得很紅火。

2008年,在外打拼5年的吉明東踏上了老家三堰埫村的土地,可是眼前的家鄉已經變了模樣。因為採礦,村裡有的地方成了採空區,道路垮了,房屋塌了,村裡還有人住在土坯房裡,在貧困線上掙扎……

此情此景讓吉明東感到心痛。“我的根在三堰埫,我一個人富起來不算富,我要帶領全村人一起富起來。”這一年,吉明東回鄉當了一名村主任,2014年他當選為三堰埫村黨總支書記。

吉明東:回鄉當支書 帶領鄉親同致富

吉明東到田間地頭瞭解迷迭香​種植情況。記者梅聞 攝

回鄉後,吉明東首先想到的便是修好村裡的基礎設施,解決村民的住房、飲水、修路等問題。吉明東帶頭捐款,通過政府支持、企業捐款、個人資助和百姓自籌等方式籌措8000萬資金,修建了筲箕埫、羊皮埫和三堰埫3個高標準居民小區,把住在山裡煤礦採空區的村民搬遷下來。一排排別墅陸續在山間鋪展開,180戶村民搬進了新家。小區內交通、供水、供電、路燈、廣場、健身器材、綠化等公共設施一應俱全。

為了實現全村人的共同富裕,三堰埫村實行了“村民變股民”計劃,給村裡較困難的村民配置股份,使他們成為股東,按期分紅。

2012年,三堰埫制定了3年脫貧方案,村幹部和已經富起來年收入達到50萬的農戶按不脫貧不脫鉤的目標,與53戶貧困戶進行一對一幫扶,2015年這些貧困戶全面脫貧。

吉明東:回鄉當支書 帶領鄉親同致富

吉明東到田間地頭瞭解玉米​種植情況。記者梅聞 攝

當支書為村民 產業轉型帶鄉親奔小康

三堰埫村道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如何壯大三堰埫的農村集體經濟,讓三堰埫村實現全面小康,成了吉明東思考最多的問題。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可是村裡的煤炭總有一天會挖完,吉明東開始帶領村民探索產業轉型。2016年,三堰埫村關閉了村裡所有的煤礦企業。

三堰埫村投資200萬元,流轉土地500畝,實行公司加農戶加基地的模式,引進五峰福康鑫迷迭香種植合作社,形成了以種植迷迭香為主的生態農業。2018年,三堰埫村利用本地的石灰石資源,建成了生產加工銷售氧化鈣為主的工業產業。這些產業,既增加了村裡的集體經濟收入,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如今,三堰埫村民的年均人收入達到了3萬元。

吉明東:回鄉當支書 帶領鄉親同致富

三堰埫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記者梅聞 攝

農村集體收入增加,也讓村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福利。2018年三堰埫村為全村95名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放了1200元的生活補貼,解決其生活後顧之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1997年開始,三堰埫村就實行了封山育林,全村封山育林7400畝。未來,林業經濟將回饋給三堰埫村新的綠色產業。“今後三堰埫村還將在生態農業上做文章,讓三個小區形成綠色環保的經濟型產業鏈,讓農民在家有事做,家庭有收入。”吉明東說。

從2012年開始,三堰埫村連續三屆被授予全國文明村稱號。如今的三堰埫村,小區環境整潔,道路旁綠化整齊劃一,村民家門口貼著楹聯。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在這裡已經實現。

吉明東不僅是村裡的村支書,也是全國人大代表。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下一步,我們三堰埫要從富起來變為強起來,在進入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掉一員。”吉明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