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小学,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这算不算教育资源浪费?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alhqqcom我是扬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教育!发达地区的孩子,享受着上亿的教育资源,贫困地区的孩子,为何连20万的资源都不能享受?

一个学校,13名学生,配备3名公办教师,每人每月4500元——5000元,一年工资近20万,这在表面上看,确实是一种浪费,但是即便有一个学生,也得需要老师,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他是农村学生,不能因为这个学校学生少,而剥夺这些学生的权利。

有人说,为何不撤掉这些教学点,合并到其他学校?

如果能够合并,国家肯定已经采取办法了,但是有些学校离得太远,如果合并将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路程太远,学生的接送不好解决;另外一个如果让孩子住校,必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一些比较近的农村小学,合并教学点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比较远,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是不能合并的。

也有人说,这3个老师带13名学生,是不是太轻松了,拿这些钱也太值了吧?

其实,有一句话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个学校虽然有13名学生,但是这些学生不可能在一个年级,很可能会分布在6个或者5个年级,那么这些老师属于“既当爹又当妈”那种类型的老师,一个老师带几个年级,一个老师带几门学科,同时上级的各种检查文件等,一个也不能少,所以这些老师的事情并不少。既然有人做,就要跟他发工资,不能因为学生少,老师的工资就少,学生多老师的工资就多,这又不是私立学校,没有这个道理。

对于这种“麻雀学校”是否合并的问题,国家在2001曾经有过这样的规定: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之后,全国掀起了农村小学合并的高潮,2002年,全国2/3的小学被合并,其弊端越来越突出,“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突出,之后,国家“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

其实,对于“麻雀学校”里的学生来说,虽然有老师给他们上课,但是这么小规模的学校,无论是对他们的学习还是心理健康,都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对于那些人口严重流失,只剩下老弱病残的农村而言,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 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一所农村小学,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这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反而是投入的资源发挥了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题主认为,三名老师仅每年工资近20万元,花在13名学生身上是一种浪费,不值得。其实,这仅仅看到资源使用的表象。而这个表象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错误观点是:撤并该学校。

不错,近年来,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相对落后与人们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不少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因生源严重外流而被撒并。少量被保留下来的,基本上还是村民较集中,交通较便利,且硬件设施条件较好的学校。尽管如此,但片区内学生大多流入了县城及乡镇学校,剩下的学生人数仍然较少。


那么,这样的学校为何不撒并掉,保留它究竟有何意义呢?又是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呢?

“三味”从四个方面谈谈它的重大意义:

一、学校虽小,但它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

现在国家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已将它提升到战略性高度。

孩子就近入学,也是“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保障性措施,有利于降低农民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成本。

现在很多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看管并接送孩子上学。孩子就近入学,便于老人的生活、生产、及看管孩子。

如果学校被撒并,孩子将面临着去离家更远的乡镇或县城上学。这样一来,就必须有人脱产“全日制"陪读,不仅耽误生产,而且还得花费房租及生活费,大大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民生问题,既使涉及一个家庭,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二、学校虽小,它关系到孩子接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的大问题。

国家在扶贫工作中提出“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中,就包括了保障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虽然,现在农村中条件稍好的家庭,大多已将孩子转入条件更好的乡镇或县城学校上学,但少数没有转去的孩子,必然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

如果撒并了学校,很可能意味着这些孩子将面临失学。


三、每个学生都是学校一粒希望的种子。学校在,乡村教育发展的希望就永存在!

教育均衡发展,不能让乡村学校面临消失的命运!

“三味”亲眼目睹了多所类似的乡村学校被撒并的现实,可以说,从原因到结果,都是对教育的伤害!

撤并原因:客观上学生数量减少,教师缺念乏,原学校老师调离或退休后,新老师不愿前往。主观上,也让部分管理者产生教育资源浪费的错角。

撤并的结果:撤并基本等同于校舍的永远消亡。一所乡村学校,师生撤离后其校舍及土地使用权往往被村民侵占或毁损。

“三味"曾见过一所乡村教学点被保留下来的“传奇"经历:在上级决定撒并该校时,由于一位学生家长的极力反对,才没被撒并。一名老师三名学生保全了一所学校的命运。由于老师尽责,教学质量提升,获的了村民的信任,生源出现回流,如今已发展到三个年级学生已近50人,老师3位的规模。

四、三名教师教13名学生,并不意味着教学工作很轻松。

“三味”去考察过当地几所类似的农村教学点。学生总数虽然少,但往往包含多个年级。有个教学点仅8名学生,却包含一、二、三3个年级,共2名老师,常开设的课有语、数、音、体、美等,老师的教学任务并不轻,压力也不小。

俗话讲,“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上级所要求的课程,原则上必须开全开齐。上级照样要对其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关键是还得给学生和家长一个交待。因此,教学压力并不小。


说心里话,这些老师很值得我们敬佩!他们长期坚守在这样的环境中,并不容易。他们对教育的付出并不比城里的老师少。

欢迎关注头条号【三味聊教育】, 让我们一起从新角度看教育老问题!

三味聊教育


那是1993年秋季学期,高考落榜的我,在老家一个很偏僻的一个小山村教书 ,这个村叫洪水江村,这个学校叫做洪水江小学。

开学的第一天,我拿着教办主任给我的介绍信和17个学生名单,带上米和菜,带着六本教材,独自一人进村了。

一到村口,村长村口迎接我的到来,直奔学校——这哪是学校,没校门,一间以前生产队的老房子,青砖盖瓦,木板地,下面一米是地下室,进不去,专门养老鼠,二楼是也是木板的,上面放着村里老人的棺材,住着老鼠。地下室,老鼠们的追打声;中间,孩子们的读书声;上面,又是老鼠的群殴声。

门口,17个皮肤乌黑的孩子眨巴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我,亲切的叫着我,“老师好!欢迎老师!”,感动得我迫不及待要回教室帮他们上课。


饭堂是没有的,也没有老师住宿的房间。农村一个很好的大姐借给我一个五六平米的小房间,煮饭睡觉都在这里搞定。

工资?那会靠我去收家长的学费,家长们穷,没钱交学费,但是,农村家长人情味浓厚,经常送我一些小菜,让我在收不到学费的情况下解决温饱,渡过难关。

一所学校,一间教室,十来平米,一位老师,三个年级,十来个满身泥土味的孩子。

我是校长,也是老师。我教孩子们唱儿歌,歌声传遍整个村庄,这是音乐课,;我带孩子们上山抓鸟,下水游泳,留下脚印一串串,这是体育课。

我是校长,也是老师。17个孩子在这间窄小的教室里,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三块掉漆的木质黑板并排在教室前面。

我的上课程序是:二三年级同学先布置任务,自习看书,一年级的上课——语文;接着二年级——语文,一年级做作业,三年级还在自习;再接着——三年级语文,一二年级做作业,下课。这就叫做一节课。滑稽吗?等学生休息一会,上数学课就重复操作。

这办法很有效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会全部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1个老师17个学生,这是我教育生涯的第一段路程,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快乐而充实的时光总是那么令人难忘。

这不叫资源浪费了吧,校长,老师,教研,总务,政教,一切都我一个人搞定。

过去艰苦一点,老师工资低得买不起一只鸡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网络科技医疗教育国防齐头并进,国家繁荣富强,大家心怀中国梦,我们的教育资源也一定会得到更科学合理的整合。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哪里有孩子,哪里就应该有教育,为了我们的孩子,必须重视教育,重视教师。


上山亩教育


我认为应当有,不浪费教育支援,早在毛泽东时代我所进驻工作的大村三千口人,带一个自然村,只有三个学生,-个公办老师,三个学生四个年级,为了写这篇顶报道我和这位老师几住了五天然而与学生交流而且学习都很优秀。而现在有很多老师名为老师不认教,这才是名符其实的浪费资源,如果现在的老师象那时的老师,学生不明白找老师,有问必答,老师试范,课后辅导,老师备课,社会上能有那样多的补习班吗?老师有时间出外给别人补课吗?


箫剑36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学校的人数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我熟悉的一所乡镇小学,十多年前在校人数1000多,如今只有300多学生,老师人数几乎没有变化,大量的教室空置。一农村小学,3名教师教13名学生,这不属于教育资源浪费,为了学生的教育,国家需要加大投入。

有些农村小学,分布在离乡镇较远的不同位置,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我老家的一所村小,也是我们读小学时的学校。原来小学实行五年制,每个年级两个班,每个班有近40位学生。前段时间回老家了解到,这所学校还有六个班,每个班上五个人左右,六位老师教30位学生。



由于这这所村小离乡镇小学有八公里路,学生到乡镇小学上不方便,家长不同意将孩子转入乡镇小学就读,教育主管部门也考虑到具体情况,所以学校迟迟未能合并。


为了农村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鼓励年轻教师进入教师队伍,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学生的地方就要有学校,就要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


Lance课堂


这个问题我想我有发言权,本人于2014年7月毕业于师范大学,当时参加的中央特岗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经过考试笔试第一,面试第二,八月底岗前培训,完成后到乡镇中心学校报道,然后分配到各村委会小学,去的时候由村小负责人(校长)带去,最记得当时要去的时候校点负责人特意交代我一定要先买好一个星期的菜,我也照做了,差不多从镇上出发开车走了一个小时就到了,校点负责人指了指告诉我,那就是学校,我一看门头上连个校名都没有,进学校一看就是一个篮球场,非常陈旧的篮板,四间平房教室,心里莫名的失落起来,小时候上小学的校园都比这好十倍,学校前后左右都是树林,属于那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还有一些坟墓…当要把行李拿去放的时候,校点负责人才告知我住宿是借住在村公所,找到住处才知道没电,开了水龙头才知道也没有水,内心更崩溃,下午做饭吃只能是自己去山里找柴火,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提水。第二天学生报道注册,我一早就起来,结果学生十点钟才来,总共三十二个学生,三年级八个,五年级十五个,学前班九个,校点负责人告诉我因为学校距离村子很远,需要走路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所以采用一段制,早上十点十分上课,中午不休息,下午四点放学。我们总共三个老师,一个快退休的、还有校点负责人三十多岁,我最年轻,或许大家看到这里觉得很轻松,没有压力,同时也是浪费教育资源,跟其他地方的比起来一个老师上四五十个学生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三十二个孩子一个老师就可以轻松搞定,但是你错了,虽然学生不多,但是放在同一个教室来教学还真的不能同时进行,学习的知识点不同,容易忽略另外的学生,所以我们三个人都是采用包班方式来教学,一个老师认一个班,语文数学一起教,一年后老教师退休了,也没有分到新教师来,那么就只能是两个人上三个班,重点在四六年级,那年,网络也通了,学前班我们采用的边看视频边学习的方法来教学,同时每人安排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辅导。说到这里的时候或许很多人会想说为什么不把学校撤并了?一开始我也这样想的,但是教育系统规定,只要有村民不同意撤并,那么哪怕是只有一个学生也必须开办学校。所以就出现了教师跟学生不成比例的现象,同时就让很多人觉得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是混吃养老的现象……其实哪个老师不想从好的地方走?不想在一个好的环境工作?谁又愿意呆在有钱都买不到的地方?说点题外话,跟我14年一起工作的有几个呆在村子里的女老师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男朋友,都是三十岁左右的人了,挺不容易的,她们或许会感到心酸,感到不得意,但是,当走向讲台的时候,我们心里只有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最后,致敬每一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山区教师!


遺莣149749862



我们学校是一所县城周边学校。我曾经在村上待过几年。

那时说村上,其实比中心校离家更近,所以,我们在村上也适应中心校的管理方式,该上课、下课依然响铃,音体美开设齐全,孩子还挺多。我刚到那里时,接一年级,23个孩子,感觉还不错。孩子学的有劲,老师教得也很有劲。

可是好景不长,在我们学校附近修了一所公立学校。于是,学生开始流失,新学校建好后,第一年我们班只剩17个孩子,第二年剩8个孩子,第三年直接不让我们招生,学生全部收回县城学校,老师打哪里来回哪里。于是,我们又回到中心校。就在那年,我一个遂宁朋友的同事教4个孩子。

乡村学校生源萎缩,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孩子们跟家长外出读书,进城读书的越来越多。不能说学生少就浪费教育资源。

1.学生再少,老师还是得那样教。

我教过90人的大班,也教过8个人的小班。不管教哪个班,老师都得一样的备课、上课,考核,只是改作业相对轻松。

所以,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并没减轻。

2.学生少,老师的责任与压力也并没减轻。

那个时候学生少,生怕哪一个孩子没有学好,如果有孩子跟不上,一方面怕孩子拖后腿,毕竟人少有一个后进生,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都会受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也的确为孩子着想。只要有孩子跟不上,就会经常给孩子免费开小灶,利用下课时间把孩子叫到面前来给孩子补课。

3.村小合并,苦的是孩子。

村小合并,中心校好管理,但是孩子们就苦了,上学得走很远。

我到中心校后第二年,学校收回了一个村小。那时孩子们上四年级,有个孩子只有8岁,每天上学要走很远,天还没亮就开始走路,还得要家长接送。孩子再大一点,就在学校里住校。

很多村小都面临着学生少的现象,一个或几个老师带十来个学生。但是为了孩子方便,学还是要办,特别是低年级。如果低年级就收回中心校,孩子上学真的很辛苦,住校也不是人们想的那么简单,孩子要会自己梳头、洗头、洗衣服、叠被子……

很多孩子都不会,到学校后老师手把手教。遇上孩子生病,最着急的是老师,找医生、联系家长。

我认为能够不合并还是不合并,别让还有们那么辛苦。我们可以改善村小办学条件,让孩子们也像城里孩子一样学习。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谢邀。

农村的一所小学,只有13名学生,却配备了3名老师,老师一年开资近20万,有人说这是浪费了国家的教育资源,我忍不住想说一说我的看法。

以前看到过一个案例。在甘肃有一所学校,2013年的时候,整个学校有40多个学生,随着家长们进城务工远离农村,每年都有学生陆续转走。到了2016年的时候,整个四年级都转空了。

2017年,整个学校只剩下8个学生。其中4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无力转学,另外4个学生的家长已经筹划明年把给孩子带去镇里读书。

青年教师陈凯(化名)还记得自己17年第一次来到这所学校上课时的情形。自己在台子上讲着,教室里零零散散两三个学生只是盯着他看,也不回答问题。下了课,学生也没有高兴和要玩耍的样子,班级的氛围和冬天的温度一样冷清。

一、裁撤乡村小学,初衷是好的

在乡村教育中,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其背后的逻辑正是,大多数乡村地区小学适龄学生人数只有十几、二十几个,即使学校再小,国家也要拨出几十万的教育经费。

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就出现了撤点并校现象,裁撤大量农村小学,调整乡村中小学教育布局,同时也可以降低政府的教育支出。

2017年,“乡村教育代言人”马云再一次强调,100人以下的中小学是办不好的。学校人数太少,一方面吸引不到好的师资,另一方面学校太多均摊了教育经费,学校条件也会越来越差。

所以他建议学生规模在100人以内的乡村中小学,都应该裁撤合并,同时完善学校的寄宿和校车接送制度。

马云的初衷是好的,可以整合乡村教育资源,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便民程度,同时也降低了政府的经费支出。但无奈的是,这20多年撤销了23万所农村小学,减幅超过50%,但是学校的规范化制度却没有跟上、做好。

二、裁撤乡村小学,重点是安全问题。

裁撤乡村中小学,最大的难题是孩子上学的路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许多山里的孩子不得不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去上学。

学校的校车接送制度没有跟上,经常严重超载。近些年校车接送的安全事故还少吗?出了问题我们就归结于交通部门和教育部门监督不到位,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实践证明,靠规范校车解决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学校可能不重视,但家长为了安全,不得不专门去接送孩子,这就意味着要占用一个农村家庭的劳动力,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有机构调查证明,撤并乡村小学后,学生的平均上学距离增加了4公里。撤点并校把政府的教育成本转嫁给了千千万万的乡村家庭,最终才导致了乡村孩子上学困难。

总之在我看来,撤点并校是乡村教育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政府要增加相应的配套工作,让乡村孩子方便的上学,这个政策才能落实的好。

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写出你的看法。


松鼠课堂高老师


我老婆教六年级,她班里六十二个学生,因为,教师少,两个班合成一个班,工资三千多!家里学校一百二十公里,高速费三十五元,油费三十五元,来回一趟就是一百四,在吃饭花六百,水电费五十,还好我老婆不怎么花钱。要不然,她自己挣得都不够自己花!


本人店小二88


说说我自己,学校里县城60公里,自己开车1个半小时,40公里二级路,20公里山路。没有班车到,平时都是摩托车。学校37个学生,三个年级也就是三个班。以前两个老师,三个班怎么上?合并三四年级一个班,复式教学,前半段三年级后半段四年级,一节课1个小时成绩如何?……不说了你们自己想。去年我刚考去的,明说了不是编制的我还不去,学校的铃声是拿个锤子敲的。没有教师宿舍,校长和另一个老师是在教师午休,我留校借宿的是村委的办公室。课程安排就是满课程,早上语文,下午数学,中间个别副科,早晚读得跟班。下课都是体育课。如果不办校,这些孩子要去8公里外的学校,每天山路绕来绕去。家里又得多出一个人来接送,国家补贴的营养餐学校是另外弄成午饭的。有些又说让学生寄宿,那老师还怎么休息?还上不上课?讲真,也就是我这种老师范生能呆这种级别的学校,现在的年轻老师真呆不了,直接就和社会脱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