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沽,再见

西沽,再见

@枉言


天津为退海之地,意思就是海面下降或者陆地上升形成的地理环境,现在塘沽、汉沽还有盐场,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天津地势低洼,沽坑相连,带“沽”的地名数量很多,有七十二沽之称,像什么直沽、葛沽、丁字沽,大沽、盘沽、咸水沽,您看就连古文化街街口的牌坊上,都写着“沽上艺苑”,而七十二沽中又以“三沽”,即大直沽、丁字沽、西沽之历史最为悠久,所以“三沽”也是天津的别称。

西沽,再见


红桥区是天津这座城市的发祥地之一,而“三沽”之一的“西沽”,则是红桥区内,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文化聚落。

虽然西沽已经拆迁,但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长河中,它仍旧留下了许多独特的履痕。


西沽,再见


鸟瞰西沽@枉言


西沽,位于老城厢西北方向四里,子牙河入北运河处。

西沽,再见


西沽得名于西沽村,据说在明初建村时,北运河称为沽河,因其地处沽河之西,故名“西沽”。关于西沽的最早记载大概在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天津兵备道造渡船,并在西沽等七地设渡口。这大概就是西沽村的前身。


西沽,再见


西沽杨家渡口@天津记忆


之后,沿河一带居民逐渐增多,西沽聚落逐渐繁荣。西沽有条街,名为“宣家渡口”,就是因为紧邻宣家码头而得名,与北朱家胡同、倪家胡同、新荣胡同等相交。

西沽,再见


西沽,再见


而西沽村最初形成在西沽临河的三官庙前后,沿西沽公园东南侧至陆家胡同的三角区域。西沽聚落的原生点就是三官庙一带。


西沽,再见


83年西沽地图


三官庙属道教庙宇,供奉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乾隆皇帝多次临幸西沽,曾在三官庙大槐树下避过雨,三官庙在清末民初改建为天津市第32小学,解放后改为西沽小学,那棵大槐树也保留了下来,上面系着红丝带,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西沽,再见


西沽小学里的龙凤槐


一个聚落的繁荣与否,最直观的就是看它庙宇多不多,庙多说明人多,在古代,人口就意味着生产力。而西沽除了三官庙,还有龙王庙、药王庙、三圣堂、土地庙等等……

即便这些庙宇不在了,西沽也依然存在与其相关的地名,如三官庙前、龙王庙前、药王庙后等。

西沽大街九十五号,就是土地庙和三圣堂的原址(两庙相对,三圣堂供奉的分别是:孔子,释迦牟尼和太上老君),解放后政府在原址上建立了西沽派出所,后又改为西沽街道办事处。

西沽,再见


西沽的龙王庙原址在新红桥下坡以北,红桥北大街中段,大约建于清乾隆年间,据说规模比大悲院还大。

解放后的1952年时修建红桥北大街时将此庙拆除,留有龙王庙前街,龙王庙后街(现金家胡同)和龙王庙东街等地名。


西沽,再见

金家胡同(龙王庙后胡同)


由于西沽靠近码头,耕地稀少,这也决定了西沽的定位必须是城市生活区。清乾隆年间龙王庙建起之后,西沽的生活区域再次扩大,也是这时,在西沽历史上,最具有指标性意义的胡同——盐店街形成了。

西沽,再见


西沽,再见


《红桥区地名志》载,盐店街约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前后建成。盐店街东起西沽大街,西至红桥北大街,贯穿公所、药王庙、龙王庙等核心区域,形成西沽的商业中心。


西沽,再见


拆迁后的盐店街


和盐店街相交的公司前街,也是西沽的中心地带,清朝末年,丹华火柴公司建成,俗称“洋火公司”,该街也就改名为“公司前”了,当年西沽的平民家庭妇女就常以糊洋火盒为副业补贴家用。

西沽,再见


大致此时开始,西沽从靠水吃水码头经济,向商业服务性经济转变,在这个过程中,西沽的繁荣程度及人口规模也成为周边之最,根据记载,西沽在当时已有超过1600户居民,是不折不扣的大村了。

进入近代,西沽得到再一次的大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也导致他们的宗教传入西沽。


西沽,再见


西沽教堂


在西沽卫生院西边,有一条街,名为教堂街,1902年,公理会领袖利用在义和团运动后所敲诈的赔款,大量修建新教堂。1906年他把公理会的传教中心从紫竹林迁至西沽,并修建了西沽教堂。此后西沽成为了基督教公理会的活动中心。

西沽,再见


提义和团,必须要提的就是今天西沽地区的地标——西沽公园了。

清朝末年,海光寺那片地方被清政府设立了机器制造局,什么大炮、洋枪、雷管、轮船全都在那存着,存这些武器装备肯定要有个仓库,这个仓库叫“老三营武器库”。

西沽,再见


后来老三营武器库迁到了西沽,改称西沽武器库。

到了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天津,把西沽武器库占了,经过义和团和清军的共同抵抗,又重新夺了回来。但是洋鬼子不能把武器留给中国人,撤离之前把武器库炸了。在2001年修建北洋园时,出土了两门铁炮,就是是100多年前西沽开武库时的遗存。


西沽,再见


西沽武库古炮

西沽,再见


北洋园光荣道口


夺回武器库后,东南部被开辟成了菜园子,也挖了一些池塘种莲藕。所以以前西沽公园后门附近有条路,叫武库菜园路,就是从这来的。这条路几经拓宽,成为了红桥北大街。所以在现在的地图上是搜不着了。


西沽,再见


80年代天津地图


到了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袁世凯督直,政府在武器库的西边废墟上建立了北洋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但天津人那时候习惯称它为“西沽大学堂”。1951年9月,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迁到了七里台。又在北洋大学的旧址上建立了天津工学院,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工业大学。


西沽,再见


西沽大学堂


送走西洋鬼子没几十年,1937年东洋鬼子又来了。小日本的伪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把之前的菜园、荷塘全改为了稻田,建起了畜产综合农场。

直到1949年建国后,政府把原来的畜产综合农场改为农林水利局苗圃,最终于1958年将此地改建为西沽公园。


西沽,再见


西沽公园旧照


可以说,西沽,其实就是天津卫几百年历史的浓缩版,西沽的每一条街,每一处院落,都是天津民俗、历史、宗教等等方面的缩影。

西沽,再见

西沽,再见

西沽,再见

西沽,再见

西沽,再见

来源@天津记忆


最近20多年,天津历史悠久的老住宅区片随着推土机的轰鸣,在地图上一一消失:老城里拆了,南市拆了,西沽也拆了。

即便揣着8万多一平的拆迁款,西沽的老住户们,依然会怀有一份惋惜和不舍,因为有些东西,确实是钱买不回来的。

西沽,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