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大家好,這裡是一金說史,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因為字數比較多,總共寫成了3篇(1.2.3),歡迎大家關注閱讀。

漫漫征途路

作為日本海軍第一艘專門給糧艦,“間宮”號不免存在缺陷,但總體設計仍然是成功的,尤其是單憑一艘艦就能餵飽整個艦隊的補給能力就足以讓日本海軍深感滿意,將其視為最重要的輔助艦船之一。

“間宮”號於1924年7月服役後,被編入吳鎮守府籍,最初配屬於第1艦隊,次年成為聯合艦隊直屬艦,此後除了維護和修理外該艦從未編入預備役,始終作為現役艦在日本海軍中服役長達20年之久,而且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間宮”號一直是日本海軍唯一的給糧艦,其後繼者“伊良湖”號直至戰爭爆發幾天前的1941年12月5日才建成,此時“間宮”號已經在補給一線奔波了17年了。在如此長的時間裡日本海軍都沒有新建一艘給糧艦,足以說明“間宮”號的能力是多麼出色。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強力搶鏡!在這幅“大和”號戰列艦的著名留影中,在照片背景中央的那艘艦就是“間宮”號。在進行糧食補給和分發糕點飲食時,“間宮”號的風頭絕對蓋過“大和”號。

日本海軍賦予“間宮”號的任務是在平時和戰時為艦隊進行糧食補給,在戰時還要為前線基地運送給養。由於“間宮”號的航速較低,無法伴隨艦隊行動,它只能像其他運輸船一樣往返於艦隊泊地與後方基地之間。

“間宮”號的補給方式是在泊地使用艦載舟艇將糧食副食和本艦生產的食品運送到各艦上,通常來說,重巡洋艦以上的大型戰艦會派出自己的舟艇來領取給養,而輕巡洋艦以下的中小型艦艇則要由“間宮”號配備的舟艇負責運送。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一艘汽艇拖曳著三艘划艇進行補給品的運輸工作。“間宮”號在服役初期沒有配備足夠數量的舟艇,影響了補給作業的效率,到後來各艦都主動派出舟艇前來領取食品。

在“間宮”號服役前期,該艦受到配屬舟艇數量不足的困擾,妨礙了補給效率的提高。“間宮”號最初只配備了9米汽艇1艘、9米划艇1艘、交通艇2艘,其中僅有汽艇適合補給品的運輸。“間宮”號歷代艦長都要求增加舟艇,但總是得不到滿足,只好接收其他艦船替換或臨時保存在陸上的舟艇以補充不足,到30年代中期“間宮”號大約配置了10艘舟艇。

不過,到服役後期,隨著“間宮”號名聲日隆,舟艇不足的問題已經消失了。每當該艦駛入錨地,大小艦船都爭先恐後地派出舟艇前來領取給養和甜品,各種小艇將“間宮”號團團包圍,那種風頭連很多大型戰艦都為之遜色。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1936年8月駐泊在佐世保港的“間宮”號,該艦服役後一直奔波在第一線,由於性能出色,功能強大而深受歡迎。

作為軍用補給艦,“間宮”號也要應對在戰鬥中遭受損傷的情況,在太平洋戰爭前夕該艦就制定了獨特的損管應急措施,並通知全體艦員。為了確保烹飪設備受損時能夠繼續進行工作,艦員們可以將軍官用的搪瓷澡盆進行消毒後替代大鍋,如果澡盆也壞了就用為餐具消毒用的大盆。破損的設備交由工作兵修理,以期儘快恢復使用,最大程度地保證烹飪作業不受影響。此外,由於相關作業都與食品有關,“間宮”號特別注意衛生問題。

其他艦船在航海時艦員往往數日才洗一次澡或洗衣服,而且為了節約淡水甚至使用海水,即便是生活條件舒適的“大和”號也是用熱海水沐浴,再以淡水沖洗。在“間宮”號上艦員們每日都會洗澡,也經常清洗衣物,保持衛生,而且無論洗澡還是洗衣服全部都使用淡水,對於海軍來說這可是相當奢侈的待遇。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日本海軍艦艇上使用的鈴木式蒸汽鍋,是艦上烹飪菜餚和煮飯的主要炊具。“間宮”號上配備了齊全的烹飪器具,並制定了相關的戰鬥損管措施。

“間宮”號服役後的首次實戰是在1932年初的“一·二八”事變期間,日本陸海軍入侵中國上海,當時日軍艦船雲集長江口,“間宮”號負責為侵華艦隊進行補給。當糧食和生鮮肉食送到前線後,戰地指揮官們卻回應“與其送些生的食材,還不如拿些糕點來”。

“間宮”號主計長井川少佐聞訊急忙組織主計兵們連夜加班,在四五天時間裡趕製了10萬個豆餡糯米餅和瑞士捲送往前線,不曾想艦隊及陸上部隊對糕點的需求更加強烈,一些海軍陸戰隊官兵甚至開著汽車直接到碼頭上索要。在戰事平息後,參戰日軍部隊對於“間宮”號提供的糕點甜品都讚不絕口。由於“間宮”號的出色表現,日本海軍內部對於主計官兵的輕視態度也有所改變,多少提升了主計兵的地位。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碼頭上堆積如山的日軍糧食給養,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間宮”號運來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海軍進兵千里,橫掃南洋,艦隊在遠離本土數千海里外展開戰鬥,“間宮”號的補給任務也更加繁重,航跡遍及菲律賓、帕勞、特魯克等地。從1942年8月開始,“間宮”號定期往返於吳港和特魯克之間,為聯合艦隊主力供給糧秣。在前往特魯克的途中,“間宮”號每天都要消耗200公斤紅豆用於製作羊羹,並將做好的羊羹放在冷庫中保存,待抵達目的地後供艦隊官兵享用。

每當“間宮”號拖著沉甸甸的身軀駛入錨地時,整個艦隊都為之歡呼雀躍,士氣大振,他們這樣表達了期待之情:“只要看到‘間宮’號心裡就會感到非常的滿足。”在駐泊前線期間,“間宮”號還是軍官們宴飲聚會的首選場所,軍校同期畢業的軍官們在艦上舉行同窗聚會,請大廚製作一桌佳餚,把酒言歡,何其美哉!“間宮”號此刻儼然是一座“浮動的休閒會所”。戰時擔任“間宮”號主計長的東海林正治海軍少佐後來充滿自豪地說:“最受聯合艦隊全體官兵喜愛的艦非‘間宮’號莫屬。”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這幅畫作表現了太平洋戰爭期間“間宮”號在前線錨地為艦隊進行糧食補給的場面,此時周圍的航母、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都要圍攏在它身邊。

由於擔心“間宮”號一旦沉沒會極大挫傷士氣,日本海軍經常派出驅逐艦為它護航,儘管如此,該艦由於身軀龐大、航速緩慢,在戰爭期間屢屢遭遇美軍潛艇的襲擊。1943年10日12日,“間宮”號由橫須賀南下特魯克途中,在父島近海遭遇美軍“馬鮫”號潛艇(Cero,SS-225)的攻擊受創,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古賀峰一海軍大將親自下令正為其他船隊護航的“五十鈴”號輕巡洋艦前往救援。

“間宮”號在“五十鈴”號和“潮”號驅逐艦的護衛下,先後由運輸船“朝風丸”和潛水母艦“迅鯨”號拖曳,返回吳港修理。從1944年4月開始,“間宮”號奉命從事向馬里亞納群島運送物資的任務,於5月5日在東海海域遭到“旗魚”號潛艇(Spearfish,SS-190)雷擊,再度死裡逃生。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日本模型廠商青島社推出了1/700“間宮”號給糧艦和“海獅”號潛艇的套裝水線模型,圖為模型包裝封面,封繪特意採用了“海獅”號擊沉“間宮”的場面。

“間宮”號最終沒能活著看到戰爭結束,在1944年12月20日該艦由西貢向馬尼拉運送糧食途中,在南海海域被“海獅II”號潛艇(Sealion II,SS-315)鎖定,被魚雷命中後沉入海底,包括艦長加賴三郎海軍大佐在內的大部分艦員殞命,僅有6人生還。“間宮”號於1945年2月10日除籍,這艘“聯合艦隊最高人氣艦”正式結束了勞碌生涯。

海上美食工廠:深談日本海軍“間宮號”給糧艦的故事(3)

■ 今日位於吳市長迫公園舊海軍墓地內的特務艦“間宮”號陣亡者慰靈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