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到底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好呢,求建議?

增城談理財


建議你換個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問題

1、小保險公司或者說不知名的保險公司,到底安全不安全

2、買保險,是買保障還是買一個品牌和心理安慰

如果你弄明白了這兩個問題,其實買保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

那麼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很多人認為的小保險公司安全不安全

這個在保險法裡面有很好的體現

1、《保險法》67、68、69條規定:設立保險公司,應當經過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其主要股東應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且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保險公司的全部資本都必須是實繳貨幣資本。

2、《保險法》97條: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其註冊資本總額的20%提取保證金,存入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的銀行,除公司清算時用於清償債務外,不得動用。

3、《保險法》98條: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保障被保險人利益、保證償付能力的原則,提取各項責任準備金。

保險公司提取和結轉責任準備金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制定。

4、《保險法》99條:保險公司應當依法提取公積金。

公積金,是指公司為了擴大經營,或為了彌補意外虧損,或為了鞏固公司的財政基礎,作為股東的原始投入資金的補充,將本期淨收益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留存下來,從而形成公司的留存收入。

保證公司平穩運行,保障被保險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5、《保險法》103條:〖最大賠償責任及分保〗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

保險公司對危險單位的劃分應當符合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

<strong>6、《保險法》92條: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

轉讓或者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前款規定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的,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strong>7、《保險法》100條:保險公司應當繳納保險保障基金。

保險保障基金應當集中管理,並在下列情形下統籌使用:

(一)在保險公司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時,向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提供救濟;

(二)在保險公司被撤銷或者被宣告破產時,向依法接受其人壽保險合同的保險公司提供救濟;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形式

保險保障基金統籌、管理和使用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如果以上的文字你能看明白,那麼其實就知道,無論保險公司大小,知名不知名,你聽說過沒聽說過,都很安全。也有保證。所以不必太糾結保險公司的問題。

那麼再看第二個問題就簡單了,聰明的人都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保險產品,那麼怎麼才是最有利呢?花最少的錢得到最高的保障對不對?看看保險條款就好了。

花小錢,辦大事。我是專業溫暖的保險經紀人李先生,感謝點贊關注。可以看看我的其他回答。給您不一樣的幫助。

如果您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保險,可以找我。 以上百家保險公司為依託,專業,客觀,中立的為您提供專屬保險規劃服務。


保險經紀人李先生


我是野豬,我來回答

買保險不用在意公司的大小,你只要關注險種是否合適你,以及關注險種的性價比就可以了。

客戶擔心的產品質量,服務品質,以及最關鍵的賠付問題其實跟公司的規模大小並無直接關係。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都是國內經營的保險公司,受到國內統一的法律約束和監管

從法律和監管角度而言,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它們是平等的,不會因為公司規模大,業務量多就可以網開一面。也不會因為公司規模小,業務量小就不去管你。法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服務品質和公司規模並無直接關係

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銀保信,每年會公佈國內各保險公司年度服務評價結果,主要包括銷售、理賠、諮詢、維權等方面的服務評價。

細分有保單繼續率、電話人工接通率、猶豫期內電話回訪成功率、申請支付時效、出險支付時效、出險獲賠率、保全時效、億元保費投訴量、萬張保單投訴量、萬人次投訴量、投訴件辦理及時率等指標。

從以上服務評價的指標來看,大公司並無明顯優勢,在某些指標上甚至弱於小公司。例如:最為關鍵的獲賠率,2018年的平均獲賠率達到了98.17%(這個數據打臉了哪些黑保險公司這也不賠,那也不賠的人)100個提出理賠申請的人,只有2人遭到拒賠,獲賠率最低的保險公司其獲賠率也有97%,而某些小公司甚至達到了100%。

所以,您要是購買保險,並不用太在意公司的規模大小,更應該在意險種是否合適,以及險種的性價比是否滿意。

我是野豬,希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險道求生的野豬


一、大公司、小公司的界定標準是什麼?

什麼樣的公司是大公司?什麼樣的公司是小公司?

按廣告宣傳程度來區分? 顯然這樣界定是不合適的,按知名度來分? 我只聽說過某某公司,某某明星代言過,其他的公司聽都沒有聽說過,這些是小公司,很多人是這樣來區分、或者聽某某公司代理人介紹,心中自己去“覺得”這個是大公司、那個是小公司的吧

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隨便說幾家很低調、幾乎沒有啥廣告、你可能也沒有怎麼聽說過的公司,看看究竟有多“小”


同方全球人壽(很多人沒有怎麼聽說過這家公司吧)

它可是荷蘭全球人壽保險集團(世界上最大的上市人壽保險集團之一)、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合資組建,註冊資本金24億。

同方股份:清華同方都知道吧,2006年更名為同方股份,不多說

荷蘭全球人壽:全球保險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上市人壽保險集團之一,總部位於荷蘭。《財富》雜誌公佈的2017年世界500強公司排行榜第147名


工銀安盛人壽 (咦?跟工商銀行有關係嗎?)

猜對了,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於2012年7月正式成立由中國工商銀行(65%)、AXA安盛集團(27.5%)和中國五礦集團公司(12.5%)三家中外股東合資,註冊資本金87.05億元。

工商銀行:宇宙行,不說了

中國五礦: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是由兩個世界500強企業(原中國五礦和中冶集團)戰略重組形成的中國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金屬礦業企業集團,也沒話說

安盛集團:安盛集團是全球最大保險集團,亦是全球第三大國際資產管理集團。《財富》雜誌公佈的2017年世界500強公司排行榜第25名


長生人壽 (根本沒有聽說過,是小公司?)

2003年9月23日,由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51%)、日本保險相互會社(30%)、長城國富置業有限公司(19%)合資組建,註冊資本金 21.67億元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有:中國財政部、全國社會保障理事會、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註冊資本431.5億元,總資產達4868.99億元,2016年,集團共實現利潤97.1億元。

日本保險相互會社: 日本生命保險公司(即日本生命保險相互會社)成立於1889年,迄今已擁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該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養老金髮放管理機關。是全球公認的超大型金融機構

這些公司的註冊資本都是以億為單位的,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有哪一家是小公司呢?

至於說為什麼很多保險公司老百姓都沒聽過,這和保險公司的經營渠道,廣告投入,機構地域性,成立時間等等都有關係。再者其實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營銷策略,有的注重口碑宣傳,有的注重廣告宣傳,有的則注重渠道建設,有的搞人海戰術、有的走精英路線

那些代理人多廣告多的公司,你經常聽到而已,不代表這家公司就是大公司、也不代表這個公司的產品就是最適合你的

二、保險的保障和這家公司的知名度、大小之間,有關係嗎?

客觀的講:沒有關係

不難發現,市場上同類型的產品有這樣的現象,A公司 保障範圍窄、約束性條款多、賠付比例低等,還貴,B公司 保障範圍廣、保障全面、價格親民,為什麼會這樣,A公司的廣告多,運營成本高,或者A公司的預定收益率的設定和B公司不一樣,都會導致,不同公司的同類型產品之間,有一定的差異

A公司會說,我們是大公司啊,貴是貴點,服務好啊,有客戶衝著品牌去購買了,結果在理賠的時候發現,其他公司可以賠,自己的有很多約束性條件未達成,賠不了,是不是又會覺得保險是騙人的?? 因為不同的公司在產品設計上是有區別的,保險公司按合同辦事,未達成理賠條件的不賠沒有錯

買保險要認真看合同裡的條款內容,比如:以下是二份不同公司重疾險的責任除外條款,看出有什麼不一樣了嗎? 只有一條條款不同的差異,賠償時,那可就差得遠了


保險保障和什麼有關係? 和保險合同內容有關係,認真看條款,保險合同裡面有比較專業的一些術語,專業的事情一定要專業的人來做,尋找一位專業的代理人,給你做出分析以後,給出一份專業的建議吧,個別代理人的不專業影響了整個保險行業的口碑


三、買保險,到底應該選哪家公司呢?

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講,儘量要理性客觀。選擇一份保險產品,我們要明明白白的知道這份產品的保障範圍是什麼,市場上類似的產品有哪些,都有哪些差異。而不要盲目的把大品牌與高保障劃等號。

大品牌不代表產品絕對好,其他公司往往也會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購買保險需要理性決策,切勿讓品牌成為決策的關鍵因素。

所以,買保險和保險公司大小是沒有任何關係的,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買保險,不管是哪家公司,條款白紙黑字寫明的保險責任是符合自己的需求的產品,就是好產品


木木愛理財


買保險,挑的是保險產品,而不是保險公司。


可是江湖險惡,你看那些線下代理人,賣著價格貴幾萬的保險,還掛著俠義道的招牌。他們說: ——小公司沒有實力,賠付沒保障,而我們是大品牌,服務好,理賠快......blabla...這時的你又懵了,求助無門心茫然。也罷,寫個長文,一次性解決大家的困惑。

一 所謂的「小公司」到底有多小?江湖上保險公司林立,但是它遠比你想象的要少。

現在大陸有多少保險公司呢?

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佈的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在大陸經營的保險公司,保險集團控股公司12家,人身險公司96家,財產險公司89家。但是以大家熟知的「中國平安」為例,它分為:平安人壽、平安健康險、平安養老和平安財險四家子公司。這四家公司各持有一塊牌照,也就是說,僅平安一家就持有4塊牌照。所以真實數字要比直接加和少一些,大約在120家左右。


在這些保險公司中,大概可以分為三大流派:


1)品牌公司:

如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太平洋、新華、泰康等。

這些大公司大多成立於2000年之前,股東實力強、註冊資金大,同時廣告宣傳投入較多,時間久了知名度上來了。這些,也正是許多老百姓和保險代理人口中的「大公司」。


2)合資公司:

比如瑞泰人壽、中英人壽、工銀安盛、中信保誠等等

中英人壽:註冊資金29.5個億,是中糧集團和英國英傑華保險集團的合資,中糧集團不用說了,響噹噹的國字頭企業,而後者英傑華保險誕生於1696年,是英國最大的保險公司。

工銀安盛:註冊資金125個億,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五礦集團和法國安盛的合資,後者是全球最大的保險集團。

瑞泰人壽:18.7億註冊資本,中國國電集團和英國耆衛保險集團的合資,後者成立於南非,業務遍佈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

這類保險公司,外引一流的國際保險公司做外援,內有大央企、大銀行站臺,才是真正的王者。只是因為行事比較低調,不太重視廣告和營銷,導致知名度不高。但其經營策略穩健,更注重長期穩定發展,做到了真正的低調、奢華、有內涵。


3)新興公司:

近幾年發展比較快的 比如百年人壽(康惠保旗艦版:重疾險界的扛把子)、眾安保險(性價比之王:眾安尊享e生系列百萬醫療險)、華貴人壽(定期壽新任王者:大麥定壽)等等

我們也試舉幾例:

眾安保險:三大股東分別是阿里、騰訊、平安

信美相互:大股東是阿里

百年人壽:大股東是綠城

華貴人壽:大股東是茅臺

這些新興公司出生晚,剛拿到牌照,市場就被巨頭們瓜分完了。為了搶佔份額,往往會低利潤經營,注重市場規模發展,產品的價格一般會比較便宜。但是實力一點都不差,背後都是國內知名大企業,大股東中最差的也是地方政府的「親兒子」。

在中國,保險公司不是誰都能開的。

保險業牌照的審批非常嚴格,是最難拿到的金融牌照之一,像阿里、騰訊這樣的公司,拿到保險牌照也非常不易。據說在保監會排隊等批牌照的公司都超過了200家。然後呢?2016年批了12家,2017年批了6家,2018年只批覆了一家,就是京東合資入股的安聯(中國)財險。

保險是資本大佬們才有資格玩的遊戲,是他們鬥技的舞臺,真不是隨隨便便阿貓阿狗就開得了保險公司的。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保險公司只有相對的大小,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


二 當我們在選擇保險公司時,到底在挑什麼?


——我們XX保險已經有30年曆史了,是世界500強的企業,已經「大而不能倒」了。買我們家的保險,安全放心。線下代理人說得天花亂墜。這些重要嗎?重要!對保險公司自己重要! 但這些跟我們老百姓隔了十萬八千里,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

關我P事。

簡單總結了下,真正對咱們老百姓重要的是一共四方面:

0、安全

1、理賠

2、條款

3、服務

安全的問題先按下不表,在第三部分我會詳細介紹每張保單背後的大傢伙——保險公司的監管機制。只丟個結論在這裡:所有保單的安全性都是一樣的,只要五星紅旗不倒,你的保單指定能賠。

大公司大而不能倒,小公司小而不會倒。同在銀保監會的監管機制底下,沒倒閉的可能。 大家都很安全,所以才把安全性放在了第0位。


1、理賠

理賠是大家最關心的一個環節了,很多人總是會擔心在小保險公司買了不賠。這種擔心,從邏輯上就有問題: 因為公司大,本不需要理賠的,保險公司都願意賠? 因為公司小,本應該要理賠的,保險公司就會故意不賠? 好像不是這樣的吧?! 但凡是保險公司,理賠都有個原則,叫不惜賠、不濫賠。 如果風險明確,符合理賠條款無異議,那麼保險公司完全沒必要為了一份保單而丟掉自己的名聲,要知道,理賠才是保險公司的口碑源泉。 同樣,如果風險不明確,理賠條款界定不明顯,這種情況就算是大保險公司,也是會產生爭議的。說得粗俗一點:保險公司從註冊到運營,成本這麼高,犯得著為幾十萬的一份保單斤斤計較? 我們拿到了部分保險公司的2019年上半年度的理賠數據:

大家可以發現,各家保險公司的理賠率都能達到97%以上,並不存在明顯的差異。 97%的理賠率並不是說保險公司從100張保單裡隨便抽出來三張說,這三張咱們不賠了。 每一張不賠的保單保險公司都有理有據:

咱們買的保險,就是和保險公司簽訂的一份合同,關於保障內容、理賠約定,從簽訂的那一刻起,就以法律合同的方式確定下來了。符合條款,保險公司不敢不賠,不符合條款,親戚是保險公司董事也沒用。就是一句話,該賠一定會賠,不該賠一定不賠。


2、條款


這時候線下有些代理人說了:小公司的合同條款有坑,而我們大公司比較重視品牌、講究誠信。

這句話乍聽起來挺有道理的,但是呢.......

無妨,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15年的時候,徐先生投保了平安的平安福,17年確診得了冠心病,做了冠狀動脈支架(非開胸),花了十幾萬。出院後找某安理賠,結果被拒賠了。用戶不服,到法院起訴保險公司,最後還是敗訴…… 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用戶當時選擇了傷害較小的手術方式,沒有開胸,所以不屬於重大疾病。 徐先生想,好吧,不算重疾認倒黴了,但是你總得給我算輕症,賠一部分吧? 而倒黴的是,XX福的條款比較黑,不保這個高發輕症。 坑爹了...... 拿這些事情跟線下代理人講,代理人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 ——大保險公司的條款,怎麼能算是坑呢? 活脫脫一個現代版孔乙己。

咱雖不能一棍子打死說,大保險公司一定比小保險公司坑多。但是從常理上判斷,小保險公司合同裡的坑要相對少。 由於所有產品的合同條款都是公開的,任何一個人都能輕易找到、看到,這其中肯定也是包括保險公司的競爭對手。小公司本來就跟大公司競爭時處於下風,如果敢從條款上面動手腳,那真叫作死。經驗豐富的大公司一旦發現了,本來自家的銷售人員就多,一人一句壞話就能讓小公司聲名掃地,再請幾個自媒體宣傳一下,那麼這家小公司就很難鹹魚翻身了。

可是還是總有人會擔心: 合同是保險公司編寫的,萬一把條款寫個模稜兩可,搞個文字遊戲,到時候拒賠怎麼辦? 正是由於保險合同是保險公司編寫的,所以遇到模稜兩可的情況,從法律上講是偏向你的。 但是現在見到最多的情況是,自己粗心沒看條款,或者是沒理解條款裡的意思,然後需要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就理直氣壯地說:你看看這裡白紙黑字寫的清清楚楚,是你沒看。這時候法律就沒辦法幫你了。 那有人就要說了,咱們老百姓對看保險合同又不在行,一輩子看不了幾次,哪裡知道坑在哪裡啊? 沒辦法,這時候就需要的是有良知的專業人士為你排坑了。有問題,就來撩我吧。

3、服務


這時候,大保險公司說了,我們經歷了XX年的積澱,在全國XXX都有銷售點,我們的服務是小公司萬萬比不上的。 這可真是太厲害了,連「服務」這麼抽象的詞都整出來了。 好,我們就來搞搞清楚:什麼叫服務? 對你熱情的,那不叫服務。 給你送禮物,也不叫服務。 給你保費回扣的,那就更不叫服務了。 服務好可不是紅口白牙,自己說好就算好的。我們起碼要有一個客觀可量化的標準。 我挑了兩個標準,可以參考一下:一個是投訴的比例,一個是理賠速度, 這兩條能比較客觀的反映一家保險公司服務的好壞。 先看投訴的比例,能找到指標有三個:億元保費投訴量、萬張保單投訴量、萬人次投訴量。 這仨指標差不多,我們挑裡邊的億元保費投訴量,也就是每一億元保費,發生的投訴案件數。這數值越低越好。

我也拿到一份,銀保監最近公佈的2019年第一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數據。我們來看看哪家公司被投訴最多?

這次大家熟悉的“大公司”,上榜率很高。(看不清的,點開看大圖))

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泰康人壽和新華人壽,各項指標都排在了前5。我們來分別看一看:

(1)保險的本質,是一紙合同。

“賠不賠”“怎麼賠”“賠多少”,白紙黑字的保單合同就寫在那。這部分的糾紛,銷售糾紛佔很大比例。大多是因為銷售人員對保險合同解釋不當,或者存在銷售誤導。高興的買完保險,回去冷靜一段時間,越想越不對勁,拿出保險合同一看,買錯了。這時候能怎麼辦,就是找保險公司解決,處理結果不滿意,就投訴到了銀保監。

投訴前10的保險公司名單:

平安人壽和中國人壽,佔了大頭。這裡再次強調,買保險前一定要仔細看合同條款:

(2)涉嫌違法違規投訴

中國人壽沒有那麼惹眼了,但平安人壽又搶了第一的位置。這部分,大多和理賠掛鉤。

投訴比較多的是,分紅型人壽保險銷售糾紛、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糾紛和健康保險理賠糾紛。承諾固定分紅收益,傷殘等級未達到賠付標準,投保時未如實告知病史,所患疾病不屬於理賠範圍,觀察期內出險拒賠,理賠金額爭議、理賠時效慢.......都是主要投訴的問題。

還是回到了本質的內容:認真看條款,買保險就是買條款。

在理賠條款裡的,“大公司”“小公司”理賠速度都很快。

合同條款裡沒有的,保險公司也會堅持“不惜賠,不錯賠,不濫賠”的9字原則,不會賠給你。

認真看了合同,也如是健康告知,再把資料準備齊全。

做到這3點,不管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理賠都不難。


接下來說理賠速度,


代理人經常會黑小保險公司理賠慢,說自己家的保險即刻出險,確診即賠。然後誇張地說,在疾病面前,多塊一秒鐘就是生命的一線生機。過分了.....

我們來看2019年3月底年北京的數據:

所謂的大公司出險更快,就是個偽命題,大家會發現理賠時間上並不存在明顯差異。而且理賠速度本身並沒有那麼意義重大,現在不少醫院在得知患者有保險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先手術再付款,大家不必太擔心理賠快慢的問題,該賠的錢遲早是你的。 綜合前面來看,大小保險公司之間理賠無差距,條款無高低,服務無優劣。

還有安全一項沒詳談,接下來我要告訴你:


一張保單的安全,跟保險公司大小無關。


三 為了你的保單,你知道銀保監會多麼努力嗎?


可能有人還記得這事兒,17年王石和寶能系的股權之爭,差點就讓萬科易主了。而寶能系的排頭兵就是家保險公司——前海人壽。 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好,能夠源源不斷地輸血。所以大佬們才會盯上保險公司啊,這都不是塊肥肉了,這tm是個造血幹細胞啊。 資本們真的會亂搞事情,所以,每當資本們說「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的時候,需要有人站出來說:「我國有一套完整的保險法」。 而這個人就是銀保監會。銀保監會對保險公司的監管,是360°無死角的。 可百度搜索:保險公司十大安全機制和保險公司三大安全體系

保險公司成立之難,我們在第一部分已經略談過一二。我們主要聊聊運營和破產,保險公司接受的監管。保險公司在運營時,接受的監管是三方面的:


1、保險資金運用監管

保險公司拿到我們的保費後,是不是可以為所欲為了?當然不是!!! 保險資金的運用,也是要受到嚴格監管的。一般以固定收益類為主,股權等非固定收益為輔: 《保險法》第106條: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必須穩健,遵循安全性原則。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於下形列式:(一)銀行存款; (二)買賣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 (三)投資不動產;(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

所以,像某些共享單車拿用戶的押金不知道幹什麼的情況,在保險行業是萬萬不會出現的。

2、償付能力監管

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人稱「償二代」)監管制度於2016年1月正式實施,這套標準不僅與國際接軌,而且關鍵指標更是超越了歐美現行的標準。 按照「償二代」的要求,保險公司在季末和年末都要建立詳盡的數學模型,提交壓力測試報告,確保自己有能力在99.5%的概率下無論發生什麼事件都不會倒閉。 簡單理解,監管要求每家保險公司能硬剛200年一遇的大災難。(汶川地震這種是30-50年一遇) 償付能力大於100%是最低要求,如果到不了保監會就會對保險公司做出種種限制了:暫停開設新的分支機構、暫停發行新保單、暫停銷售佔用資本金過大的產品等等。

3、再保險機制

你買一份保險,背後不只一家保險公司在保護。還有很多「再保險公司」,也就是為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的公司

《保險法》第一百零三條: 保險公司對每一危險單位,即對一次保險事故可能造成的最大損失範圍所承擔的責任,不得超過其實有資本金加公積金總和的10%;超過的部分應當辦理再保險。

保險公司在推產品的時候,會在全球範圍之內,找一家或者幾家再保險公司,約定好: 我把一部分保險費用讓給你們;如果出險了,你們也要幫著我一起賠。 然後再保險公司也許還會再找幾家公司,再再保險,再再再保險。這樣一層層的,把風險和壓力分散到全世界。這個機制,確實能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發生像天津港爆炸、911這種巨大災難時。 曾有研報分析說中國有60%以上的保費最終分保到了全世界。一家保險公司賠不起,還有全世界人民幫你兜底......

可是,如果真的出現極端情況,保險公司破產了怎麼辦?

你想象的難道是幾個董事坐張桌子前商量: ——咱們幹不下去了,撤吧。 濃濃的城鄉結合部氣息...... 說撤就能撤。這一點銀保監會也是萬萬不會答應的。 首先,第一部分咱就說了,保險牌照是個稀缺品,無數大佬都趨之若鶩。所以假如任何一家保險公司說感覺要撐不住了,一定會有數不盡的土豪撲上來,哭著求著要接盤。 今年百年人壽就是這個情況,讓地產大佬綠城美滋滋地撿了漏,接了盤。

如果保險公司經營慘淡到令人髮指,沒有人願意出資呢? 也不用急,還有個叫做「保險保障基金」的東西,「保險保障基金」目前擁有資產一千二百億人民幣,每當有保險公司真的要經營不下去要完蛋了,「保險保障基金」就會出手救一把,讓面臨破產的保險公司重獲新生,然後功成身退,深藏功與名。 「保險保障基金」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共出手過三次,第一次是幫了新華保險,第二次是幫了中華保險。後來,新華保險上市,成為「品牌公司」之一,而中華保險,目前是償付能力最高的保險公司之一。 最近一次出手是安邦保險被接管,「保險保障基金」又拉了一把。 大家看,連新華保險、安邦保險(註冊資本最大)這樣的大公司都曾差點倒閉,有什麼可迷信大公司「大而不能倒」呢?

孩子再牛逼沒用,最關鍵的,得有銀保監會這種兜底的好媽。 即便如此,還是有保險公司挺不下去了怎麼辦? 《保險法》八十九條、九十二條: 如果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宣告破產,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保險公司。達不成轉讓協議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接受轉讓。

如果保險公司真破產倒閉了,保單會轉移到其他保險公司。也沒問題,換了一家公司而已,指定還會賠。保費有資金運用監管,賠付有償付能力監管。外有再保障制度對接全球金融,內有保險保障基金為國護盤。你說安不安全!穩不穩! 所以,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在同樣的監管條件和法律保障的條件下,破產的可能性都是一樣的: 五星紅旗不倒,咱們的保單就有保障。


最後,我們做個總結:

1、保險公司沒有絕對大小,只有相對大小,所有的保險公司都是非常大的公司;

2、大小保險公司之間理賠無差距,條款無高低,服務無優劣;

3、一張保單的安全,跟保險公司大小無關,靠的是中國出色的監管制度。

咱們買保險時,保險公司是面子,保險產品才是裡子。 某些保險公司搞人海戰術,或是找明星代言,彷佛把自己整的很牛逼的。但你想想這些費用是不是得從你保費裡出,關鍵是這些費用不是還一點半點,每年貴幾千,二三十年貴將近十萬塊。 好嘛,買個保險,順道養了家保險公司。你就說坑不坑。

咱買保險買的是保障,產品才是硬道理。別整那些虛的。

保險信息不對稱非常嚴重,十買九坑,

買保險前仔細閱讀下面的攻略可以讓你少花幾萬塊冤枉錢。


孫老師品保險


買保險,到底選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好呢,求建議?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先釐清幾個問題:

為什麼買保險?

是因為生活中會因健康、因意外、因經濟起伏等等不變化,不是一成不變的。

那麼,健康變化,意外情況的發生、經濟的起伏,這些不確定性可能會導致目前的生活狀態補衝擊,生活水平被改變。

怎樣預防?

利用保險工具。

醫療險預防可能發生的醫療費用支付風險

重大疾病險預防可能發生的病後收入損失及康養支出風險。

意外險預防意外情況導致的醫療支出、家庭經濟支柱缺位損失等風險。

定期壽險防範退場給家庭帶來的衝擊

長期壽險,代際傳承

年金,平衡不同時期的收支。

有些產品的功能是綜合性的,一個產品可能有幾種功能。但大致如此。

總之,保險,以理賠的形式,來解決因風險引發的經濟問題。

病,需錢醫

傷,需錢治。

家人老小生活,需錢供養。

保險理賠的依據是什麼?

當風險發生,理賠的依據是什麼?

保險合同!

交費多少?交費多久?

保障多少?保障多久?

保障啥情況?賠付條件如何?

等待期是多久?啥情況免賠?

什麼情況賠?賠多少?

這些答案,全在合同中。

所以,你看,買保險,啥重要?

買保險,看產品。

比如,如果你是個務實的人,你要買件衣服,你會看材質、看款式、看舒適度,但可能很少會去想,加工這件衣服的廠子是大廠還是小廠。

提醒一下,買保險看產品,看條款。還要看清楚健康告知。

健康告知,看似是向保險公司交自己的底,實則是保護咱自己。

告知的越真實越徹底,理賠時糾紛越少。

要知道,保險上的很多“騙”,源於健康告知上的不實。

買保險時,買的人怕告知多了買不到保險,賣保險的怕告知多了保險賣不出去,然後,你不說,我不問,心照不宣地買了保險。理賠時,一調查,告知不實,帶病投保,保險公司當然不會認,皮就是這樣扯起來的。

所以,認真選產品,認真健康告知,這才是關鍵。


成都萱姐說保險


如果只是談保險產品,大公司和小公司沒有區別。

形象打比方來說,美國3億人,大概有4000家左右保險公司,而我們國家14億人,保險公司才不過200家,而壽險公司去年官方數據71家,現在估計不過80家,為什麼?因為我們國家的保險制度是這個地球上最安全的制度,或者之一!

美國也比不了,美國每天都有保險公司破產,但是我們國家到現在為止,只有個別的幾家自己作死差點破產,其它還沒出現破產情況。

所以我想說的是,不管你認為哪個保險公司多麼大,或者多麼小,都是安全的。所以大小都是安全的!

我們再來說那3家自己作死差點破產的,分別是中華聯合,新華人壽,還有18年的承保p2p的安邦,說是快破產了,結果呢,在快破產時保險保障基金會收購,重新整頓,然後投放市場(18年的安邦沒再關注),所以各位看到中華,新華是不是還活的好好的,背後的作死估計沒幾個感受到吧。

所以放心吧,保險公司大與小都是安全的。



掘地三尺侃保險


關於“如何選擇保險公司?”這個問題,說說我的觀點:

首選大公司特別是央企和國企。為什麼這麼說,買保險是買“安心”,以防萬一,當遇到需求(不管是保障類、教育金還是理財類)時保險公司可以快速做出理賠或支付,大公司特別是央企和國企有很強的持續經營能力,不用擔心它未來的償付能力!

為什麼不選小公司,是企業就有其經營的風險,大公司特別是央企和國企其經營能力更強風險自然就小,我們買保險是把人生中可能遇到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沒必要將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買回家。雖然內地有《保險法》的保護不允許保險公司倒閉,但不允許不代表保險公司不會倒閉。2008年AIG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的援救差點就倒閉,這麼大的公司都有倒閉的風險,更何況小公司呢?即便有《保險法》的保護,我們的保單權益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但理賠效率是否會受到影響?

另外大公司的營業網點更廣,服務更周全等等。央企國企有國家資金的運作,帶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在遇到可賠可不賠的情況時往往會主動找理由進行理賠。所以選擇保險公司我們應該首選大公司特別是央企國企。

希望這個分享對大家有幫助。歡迎關注“大海說理財”,這裡有專業的保險知識和投資理財實操心得!


大海說理財


購買保險注意事項:(個人經驗供參考)

第一,保險公司的選擇,應當避免極端。選擇知名度最高的,當然保險費率也就偏高,對於一般家庭來說不是很划算。然而選擇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知名度很低(沒怎麼聽說過的)的保險公司,雖然費率較低一些,但是隨之而來的長期服務,理賠條件是否寬鬆等,就要打上一個大問號了❓

第二,寧願買少一點,也要買全!一般國內的保險公司都是通過保險產品組合的方式來滿足客戶對於健康險和年金險的需求。正確認識每種保險產品的功能和定位,可以減少理賠的爭議。經濟條件有限的朋友可以先少買一些,但是要全,比方說通過:意外險意外醫療➕住院醫療,➕重大疾病保險基本上解決的是身體健康的問題,出了險至少我都能理賠成功,以後有條件了再加保就是了❗️

第三,買保險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服務!最最關鍵的是找到一位專業負責的代理人,為你服務。這樣你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跟公司和產品的選擇相比較,代理人專業與否尤其關鍵❗️

第四,儘量不要在互聯網平臺購買保險,雖然一時方便、便宜,但是後期的理賠會有種種障礙。為了安全起見最好直接通過保險公司購買,最後再重複一遍找專業的人很關鍵❗️


三思而慎行


購買保險注意事項:個人經驗供參考

第一,保險公司的選擇,應當避免極端。選擇知名度最高的,當然保險費率也就偏高,對於一般家庭來說不是很划算。然而選擇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知名度很低(沒怎麼聽說過的)的保險公司,雖然費率較低一些,但是隨之而來的長期服務,理賠條件是否寬鬆等,就要打上一個大問號了

第二,寧願買少一點,也要買全!一般國內的保險公司都是通過保險產品組合的方式來滿足客戶對於健康險和年金險的需求。正確認識每種保險產品的功能和定位,可以減少理賠的爭議。經濟條件有限的朋友可以先少買一些,但是要全,比方說通過:意外險意外醫療➕住院醫療,➕重大疾病保險基本上解決的是身體健康的問題,出了險至少我都能理賠成功,以後有條件了再加保就是了

第三,買保險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服務!最最關鍵的是找到一位專業負責的代理人,為你服務。這樣你基本上就不用操心了。跟公司和產品的選擇相比較,代理人專業與否尤其關鍵

第四,儘量不要在互聯網平臺購買保險,雖然一時方便、便宜,但是後期的理賠會有種種障礙。為了安全起見最好直接通過保險公司購買,最後再重複一遍找專業的人很關鍵


幣圈萬象


買保險買大公司好還是小公司好?

首先說明一點:什麼是大公司?廣告做的的,保險業務員多就是大公司嗎?

買保險要說明的是:買保險買的是條款看的是責任,與公司大小有關係嗎?在大的公司也是按照銀保監會和保險法辦事。什麼叫小公司,你可以親自查一下:所謂小公司的歷史背景,就下你一跳:因為那家保險公司的實力都很強大。


買保險關鍵的目的是轉移風險,並不是買保險公司,不管那家保險公司都是經過銀保監會批准成立的,何況每一個條款都是銀保監會備案的。

所以客戶購買保險一定不要🈶️誤區。買保險的關鍵是看保險條款是不是符合你的保險需求。而不是挑選保險公司。

所以買保險不存在大小公司這麼一說。不知道我的回答你認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