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有500校刀手,在華容道上曾阻截曹操,為何最後神祕失蹤了?

愛情陽光


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屬於關羽的親衛部隊。

按照東漢時期的制度,將領可以擁有自己的“部曲”,不歸屬於正規軍的編制,而是由將領直接統轄、管理和訓練,這些“部曲”中的人員所需要的糧餉和裝備都由將領自已解決,類似於家丁的性質。


那麼,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如何呢?通常是十分強悍的,人員的裝備質量,體能和戰鬥意志都遠遠勝過那些正規部隊。

關羽這五百校刀手是從哪裡來,什麼時候組建成立的呢?

實際上,這支部隊就是當年千里走單騎的時候,關羽在臥牛山收服的周倉、裴元紹的那支黃巾軍餘部。 咱們從《三國演義》的第二十八回中就可以得到這個信息。

回目: 斬蔡陽兄弟釋疑 會古城主臣聚義


關羽千里走單騎,在古城與張飛會合,劉備也到來,三兄弟重聚。由於部下大多潰散,需要重整兵馬,擴充實力,關羽想起了臥牛山的裴元紹手下還有四五百人,就派周倉去召集這些舊部。

公孫瓚被袁紹擊敗後自焚而死,他麾下的猛將趙雲單槍匹馬流落江湖,路過了臥牛山,一槍刺死裴元紹,收服了這群人馬。

趙雲是個將才,他收服了這幫匪寇以後,對這支隊伍加以改造。以正規軍的標準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還對他們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很快,這支部隊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獲得了新生,戰鬥素養全面提升,成為一支思想上靠得住,紀律上過得硬,作風上放得心,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威武之師!

桃園三兄弟與趙雲匯合之後,由於周倉是這支部隊的老首長,這支人馬就順其自然地歸屬於關羽的帳下,改編為五百校刀手,成為了關羽的親軍。

由於這支人馬的成員是黃巾軍的餘部,為各方勢力所不容,歸屬於關羽,安全和生活都得到了保障,所以他們還是很忠誠的。


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一回中,曾經命令關羽率領這支部隊到江夏去向劉琦求援 。

回目: 劉玄德攜民渡江 趙子龍單騎救主
劉備攜民渡江,後面曹軍緊追,形勢十分危急,“即修書令雲長同孫乾領五百軍往江夏求救”。

這是劉備屬下最精銳,戰鬥力最強的部隊,劉備為什麼要讓關羽帶去江夏呢?因為當前形勢很惡劣,劉琮已經在襄陽降曹,劉琦駐軍於江夏,他手中還有一支水軍,劉備必須要掌握這支武裝力量,就派關羽率這支精兵去掌控住局勢,穩住劉琦,以防發生異變。

火燒赤壁,曹軍潰敗,取道烏林北還,關羽奉命率五百校刀手在華容道設伏,攔截曹操敗兵,是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九回。

回目: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書中說,曹操率敗兵走到華容道,忽聽“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正是關羽,手提青龍刀,騎著赤兔馬,攔住了曹軍的去路。

赤壁之戰後,關羽還曾經率領這支部隊去攻取長沙城,這是在《三國演義》的第五十三回中。

回目:關雲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原著中說:

雲長曰:“軍師何故長別人銳氣,滅自己威風?量一老卒,何足道哉!關某不須用三千軍,只消本部下五百名校刀手,決定斬黃忠、韓玄之首,獻來麾下。”玄德苦擋。雲長不依,只領五百校刀手而去。

關羽北征襄樊,取襄陽,圍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統,威震華夏,身邊也帶著這支部隊。

東吳偷襲荊州,關羽兵敗麥城,部下眾軍紛紛潰散,但這五百校刀手仍然不離不棄地守衛在關羽的身邊,見《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

回目: 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
關羽兵敗,率殘部退守麥城,孤立無援,
上庸劉封和孟達救兵不至,關羽“手下止有五六百人,多半帶傷”。

關羽的主力軍大多是從荊州本地招募的,見形勢惡劣,軍心動搖,紛紛逃走。但五百校刀手的家鄉是遙遠的臥牛山,無所掛念,又多年與關羽朝夕相處,感情深厚,忠心耿耿,無人離散。

這五百人馬見證了一個英雄的輝煌與沒落,陪他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旅程。


饞嘴肥貓鏟史官


【何為校刀手】

校刀手,字面意思就是手持大刀的人。讀到這裡就有疑問了,持刀的士兵多了,為什麼單單強調關羽的500校刀手?這就涉及到一個典故了,據《史記》中記載,漢武帝曾下過這樣一個詔書:護軍都尉公孫敖,三從大將軍擊匈奴,常護軍,傅校獲王。而司馬貞在索隱的解釋是“五百人謂之校”。《三國演義》中,五百校刀手襯托出關羽的氣宇軒昂!

後來關羽曾帶著他們還出現在長沙城下,戰過黃忠。不過,關羽的文中為了體現關羽的英雄氣概,並未著重寫到500校刀手的戰力如何。但從關羽敢帶著他們攻取重鎮長沙來言,顯然這500校刀手必是戰力恐怖。

【關羽的500校刀手,為何神秘失蹤了】

為什麼在後來,當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直至最終走麥城戰敗被殺,這500校刀手,卻再沒有出現過?恐怕要從三點下解釋了:

第一、隨著蜀國逐漸強盛,關羽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獨領荊州後,關羽必會大力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招兵買馬,充實軍隊,這500校刀手,自華容道起就跟隨關羽,顯然是關羽的最重要力量,也是少有的親信力量,關羽為了發展和培養軍力,應把這500校刀分散到手下各部,都練兵統兵去了,化整為零。

第二、在關羽最後一戰前,曾有這樣的數字描述:”關公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顯然,能夠跟著關羽逃到麥城的兵士,即是對關羽忠心耿耿,且又勇武頑強,所以,這三百餘人,可能絕大部分來自那500校刀手,他們其實是隨著關羽,一起走到了最後!

第三、讀到這裡就有疑問了,關羽為什麼不繼續組建校刀手?原因很簡單,校刀手已經不適用於三國後期的戰爭。隨著三國鼎立局勢的形成,各國軍事力量比之前強大很多,單靠500個精英湊起一隻軍隊不如讓這500人去統兵了。

歡迎有不同認識的朋友在留言討論


翠花的酸菜


應:這題簡單因為關羽根本沒有去什麼華容道,也沒有任何蜀漢兵馬去華容道阻擊曹操,曹操的軍隊是有計劃的撤退,等劉備,諸葛亮明白過來的時候趕到華容道,曹操早已揚長而去,但與關羽一點關係沒有,所以沒有必要去研究討論關羽的校刀手,無非又是想吹噓一下關羽校刀手怎麼利害,甚至描述成跟張遼一樣七百大兵破孫權十萬兵,還著點活捉孫權,關羽的校刀手無這樣的記載。

有一點到可以探討一下,關羽走麥城時被抓他的校刀手去了哪兒,有可能早變成刀下之鬼,或跑光了,所謂校刀手僅是訓練有素的,像警衛隊的性質,武器優越一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被曹操俘虜時全被斬了,校刀手應該是做警衛的,關鍵時刻可擋弓箭,現代當子彈,若主子快戰死了,警衛基本死光,否則要警衛幹什麼?

華容道關羽沒去,他不關有無刀校手,或刀校手在哪裡只有關羽自己清楚才對!





9紫氣東來


關羽為了報恩放走了曹操,想到他立的軍令狀,怕連累了這些校刀手,遂將他們解散了。


揚眉歡喜低眉自在537


這個沒看過原著 不過這樣的事情 一般看誰那麼較真了 那不如不寫三國故事了 直接寫關羽的500校刀手的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