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隨著社交活動的發展以及手上越來越發達的手機,乾癟的語言文字愈發的不能滿足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需要,這時候表情包就應運而生。​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至於表情包的誕生,還有一段趣事。

1982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師生經常在bbs上進行各種討論,甚至還發生過網絡“口水戰”。

斯科特·法爾曼教授指出,一些原本只是開玩笑的話語被“認真對待”,甚至出現一些不愉快的現象。據此,大家展開了討論。1982年9月19日11時44分,法爾曼認為提議在bbs中發言的時候可以用“:-)”符號表示自己實際上是在開玩笑,與之相對的“:-(”符號用來表示自己發言的嚴肅性。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人們當然不滿意需要橫著頭才能看懂的表情包,於是日本人將它改進,發明了顏文字,比如(^_^)和((^_^)v)等。

與美國的表情符號相比,日本的顏文字以縱向的、正面的方式呈現,主要靠眼睛的變化來表達感情和意義;歐美的表情符號則是橫向的、側面的,設計者通過嘴形的改變來傳遞不同的情感信息。但不變的是,它們都向對方傳達的大量的信息,就像下面的表情包一樣。

加上表情後感覺這句話是有聲音的▼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還有這種一個表情包代表一句話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通過表情直接表達出來▼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在日常面對面溝通時,人們主要是通過有聲語言來進行言語交際活動,同時,人們也會往往通過手勢、語氣、語調、變音、拉長音、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來輔助溝通,我們將這些統稱為可感知的非語言表達手段,即態勢語言。已有研究證明,在互動交流中, 只有7%的信息是通過語言來傳遞,而高達55%的信息都是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遞的。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在傳統的聊天模式中,文字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人們需要在大腦中組織語言,然後進行繁瑣的編輯再發送出去。

表情包在本質上屬於圖片的一種,一目瞭然,通俗易懂,且使用起來方便快捷,使快節奏的人際交流需求得到滿足。圖片本身就具有比文字生動形象的特點,因此表情包的使用更易喚起受眾參與的熱情。雖然這種非語言符號並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但用戶之間你來我往地發一個個搞笑或者貼近自己心境的表情包,總是能很快地帶動聊天的氣氛,緩解尷尬局面,拉近用戶之間的距離,這無疑增加了人際傳播的強度,使人際傳播的情感升溫。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例如想找別人聊天,可事先發一個表情來試探一下對方的意願,這樣既不讓人覺得尷尬,又能活躍氣氛。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中國有很多人對於父母的情感表達是比較內斂的,而我們利用表情包發一些愛心的圖或者是帶有祝福的圖,就能表達出對父母的愛與感恩。在與不熟的人聊天時,使用表情包能彌補文字的蒼白,同時也能順暢地表達自己的心情,從而活躍氣氛、拉近距離。

尬聊不夠,表情包來湊

事實上,對於年輕人來說,在網絡上僅僅依靠文字進行交流是遠遠不夠的,在日常生活中,表情是在表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過符號交流的表情包在網絡交往中已佔據了重要位置,不僅在表情達意、交流情感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更能使個體產生對自我身份的認同,減少對身份迷失的焦慮。

#FormatImgID_16#

在使用表情包的過程中,傳播者可以拋棄在線下的“本我” ,通過表情包將自己塑造成迎合網絡群體主流特點的形象,通過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更加易於被別人接受的形象來迎合網絡群體,消弭自我求得同化 ,隱藏與眾人“相異”的自我,以避免遭到群體成員的疏離。

尤其是在群聊中不難發現,很多在現實生活中不善言辭的人在群裡面卻判若兩人,他們利用表情包積極地發言表態,以此融入這個虛擬群體。對於同款的表情包的使用,使用戶在心理上有接近感,使個體找到組織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