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的眼睛相當於什麼級別的相機?

孟九浪


普通人的眼睛並不一臺非常高級的相機。它很厲害是因為相對的相機還沒有那麼厲害。


1.人眼的視覺細胞,在白光狀態下,只有600萬個左右,並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多。

2. 人眼比相機厲害,是因為它能快速旋轉掃描,這下整個視場疊加起來相對的像素就有1億多了。其實不稀奇,你用600萬象素的相機用水平旋轉200度拍攝再後期合成,也可以做到1億像素。但是你的拍攝速度和後期處理速度則遠遠不如人眼。不過這個很快會被突破。


3. 人眼晶狀體的焦距很短,15-20mm之間。所以人眼也是需要對焦的。對焦的速度你自己能感覺到。其實並不比自動對焦的全幅相機裝15mm鏡頭快速多少。如果你用1英寸小傳感器的相機,對應15mm的鏡頭,那麼對焦更快了。甚至不比人眼慢。


4. 人眼天生帶“人腦”修正,相當於數碼修正。什麼畸變,透視,左右,都能自動給你修正好。


順便說一下,人眼視覺細胞對2點的分辨能力並沒有想象中這麼高。


而人眼對兩組視覺細胞的差值有很強的分辨能力。我們業內稱為遊標卡尺視力。


徠卡基於這點,從M3時代開始堅持使用高成本的實像測距儀。這點讓業內的人士很佩服。可惜外行完全不懂所以然。


91拍照聊相機


首先,人眼的作用更類似於一臺視頻攝像機,而非靜態的照相機。人的眼球反覆轉動,持續接受外界的光信號,並隨時“更新”大腦內的圖像細節。同時,大腦將雙眼得到的不同信號組合起來,也可增加圖像的分辨率。而且,我們經常會轉動眼球或者轉動脖子,以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眼球和大腦的有機結合,使人眼的分辨率不僅僅由虹膜上的光受體決定。

  根據以上的觀點,假設前方有一個四方形的視野,比如一扇開著的窗戶。像素值相當於[90(度)×60(弧度/度)×1/0.3]^2=324000000,即3億2400萬像素。但是你其實不會意識到如此多的像素值,僅僅是大腦根據需要,獲取“有用”的細節。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人眼的可視範圍非常寬,幾乎達到180度。如果以此計算,即使僅以120度計算,像素就可達到5億7600萬像素。如此高的像素值,確實不是現有的數碼相機可以相比的

  在之前的一個測試中,有人使用Canon EOS 10D和5英寸針孔透鏡,在ISO 400情況下12秒鐘內記錄了14顆星星。而我們可在10秒鐘之內認清楚14顆星。(Clark, R.N., Visual Astronomy of the Deep Sky, Cambridge U. Press and Sky Publishing, 355 pages, Cambridge, 1990)粗略估計,人眼的最高感光度相當於ISO 800。

  另外據統計,10D在ISO 800時,CMOS上的每個像素點平均接收2.7個電子。而視神經接受外界的光信號,同樣需要至少一對電子。

  在日光下,眼睛的感光度非常低,幾乎為夜間的1/600(Middleton, Vision Through the Atmosphere, U. Toronto Press, Toronto, 1958),也就是說,日光下的感光度基本達到ISO 1。如此低的感光度可以有效的保護視神經和虹膜。

  而數碼相機方面,感光度ISO 3200在數碼單反上早已經非常普及,富士已經有了ISO 3200的便攜機問世。但是,數碼相機在高感光度下的噪點始終是困擾整個數碼成像業的大問題。而人的肉眼和大腦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的困擾。

  一般認為,人眼可區分10000倍的對比度。但這取決於場景的亮度。亮度降低時,動態範圍的下降非常快。人眼的動態範圍遠遠高於目前已知的膠片相機或普通民用數碼相機。

  可以通過一個小實驗驗證:在月圓之夜,帶上一張星圖來到郊外。待眼睛適應周圍亮度之後觀看星空,在有月亮的部分找到肉眼可見最微弱的星光。然後,設法找到在月球周圍45度以內的星星。在遠離市區光汙染,並天氣晴朗的情況下,你應該可以看到2.5等星(滿月的星等為-12.5)。星等差為15。每相差5等,亮度相差100倍。因此,100×100×100=1000000,即一百萬。在此弱光下,人眼的動態範圍可達到一百萬!


Science科學說


眼睛是人體最精密,最神奇的一個器官了。

要說到成像質量,我覺得是現代任何相機無法趕的上。比如,通過瞳孔的調節,能夠自動適應高光暗光,在高反差的情況下,也可以快速適應和切換,至於高到暗光識別的高感,更是把現代的相機秒成渣渣,因為暗光成像無噪點啊,哈哈。還有就是出色的對焦能力,不算是多近,多遠,那可是瞬間對焦。

成像更不用說了,只要不是色盲,色彩絕對不失真。

還有就是沒有畸變,我們大腦這個畫質引擎,太強大了,各種失真都給你修正過來。

要說到不足麼,就是沒有變焦的功能吧,眼睛相當於一顆超高級的定焦鏡頭,要拍大場景、打鳥等等,就力所不逮了。

還有就是一些特殊的攝影功能不行吧,比如長曝,多重曝光等等,哈哈哈。

這就是我的理解了。


野馬攝影


無論多高級的相機都比不上人眼,從智能來看,人類一直在尋找能和人類相匹敵的智能機器,首先得先像人類一樣感知,人眼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人眼能分辨的顏色個人覺得比最高級的相機要多的要,相機分辨的顏色是有限的,人的眼鏡雖然有些資料說是多少多少,但是可能還有沒被發現的呢~所以人眼識別顏色更勝一籌,純屬個人觀點。


myshinningxyz


事實上人眼只能分辯8bit色深...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14bitRAW感覺灰濛濛的原因。人眼相對相機的強大之處是對噪點的控制和畸變的修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