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旁有個遊客都愛來的“網紅菜場”,不僅賣平價蔬肉,還給菜品辦“身份證”

這裡有魔都美食界的地標日月光中心,地鐵9號線打浦橋路站也坐落於此,5A級景點田子坊更是為這片區域增添了一份人文氣息。

很少有人會把這樣現代化氛圍濃重的商業聚集區和具有市井氣的菜市場聯繫在一起,而恰恰黃浦區泰康菜場就坐落於此。

說到這,有人一定會想,這樣位置的菜場菜價一定很貴吧?環境到底怎麼樣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周到君走進了泰康菜場。

感覺進了“超級市場”

環境髒亂差,往往是很多人對於菜場的第一印象。而當你走進泰康菜場,體驗卻完全不同。

田子坊旁有个游客都爱来的“网红菜场”,不仅卖平价蔬肉,还给菜品办“身份证”

這裡的整體風格和旁邊的田子坊一脈相承,“復古”屋簷的造型一度讓這裡成為了“網紅菜場”,很多遊客慕名而來自拍;這裡的地板很乾淨,有別於傳統菜場潮溼的地板;更不會有刺鼻的臭味,提升了顧客逛菜場的體驗感;佈局合理、品類多樣,來到這感覺進了一個小型的“超級市場”。

平價蔬肉攤位受市民追捧

“我特地從徐彙區趕過來買肉的”,市民張女士告訴周到君。對於老百姓來說,菜場環境固然重要,但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菜的價格。

田子坊旁有个游客都爱来的“网红菜场”,不仅卖平价蔬肉,还给菜品办“身份证”

自泰康菜場完成2.0版菜場升級改造後,菜場內相應推出了平價蔬菜攤位和平價豬肉攤位。

除了每天提供五款平價蔬菜,平價豬肉攤位也很受追捧。“我們銷售的平價肉種類分豬腿肉和夾心肉兩款,價格比市場價低20%——30%,每人每天限購2斤(總共100斤),售完即止”,平價豬肉攤位的攤主向周到君介紹到。

田子坊旁有个游客都爱来的“网红菜场”,不仅卖平价蔬肉,还给菜品办“身份证”

據周到君瞭解,泰康菜場內共有四個豬肉攤位,除了一個品牌豬肉攤位之外,另外三個豬肉攤位輪流售賣平價豬肉。

這裡的菜品都有“身份證”

除了環境整潔,菜價平穩之外,泰康菜場出售的蔬菜肉類都有自己的“身份證”。

田子坊旁有个游客都爱来的“网红菜场”,不仅卖平价蔬肉,还给菜品办“身份证”

“只要用手機掃一掃收銀條上的二維碼,就可以看到蔬菜和肉的出產地來源”,泰康菜場經理胡先生說。

田子坊旁有个游客都爱来的“网红菜场”,不仅卖平价蔬肉,还给菜品办“身份证”

以35號攤位的豬肋排為例,來源於江楊北路批發市場,並可以查看到攤位負責人的姓名,真正做到了可追溯來源,吃的放心。

便民設施利用率極高

在泰康菜場內,周到君還發現了兩處便民設施:公益空間、愛心小屋。

田子坊旁有个游客都爱来的“网红菜场”,不仅卖平价蔬肉,还给菜品办“身份证”

公益空間的門口置有一杆公平秤,對於很多來買菜的市民來說,用公平秤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菜場經理胡先生告訴周到君,如果市民發現缺斤少兩,將對相應攤位處以千元罰款,以示警告。

除此之外,公益空間內還放有一個檢測儀器,可以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對菜品來一個“全身體檢”,檢測菜品的農藥殘留等數據。

老年人逛菜場逛累了可以來愛心小屋休息片刻,小屋內的微波爐成為了很多攤主熱菜熱飯的利器。“因為旁邊就是田子坊,有不少遊客也會來這裡休息”,菜場經理胡先生說。

從簡陋菜場到網紅地,在嘗試中找到“泰康模式”

“這裡最早是一個露天菜場,條件很簡陋,附近造了商業集群后,才開始逐年完善”,菜場經理胡先生告訴周到君。“光雞”攤位的攤主毛女士在泰康菜場擺了30多年攤,是最具有發言權的:“最早的時候這裡是一個露天菜市場,以前我賣的是活雞,還提供宰殺服務,環境可想而知,後來經過相應改造,環境變好了,顧客年齡也越來越輕了,我們攤主也感覺很舒服,時代在進步,菜場也要與時俱進嘛。”

田子坊旁有个游客都爱来的“网红菜场”,不仅卖平价蔬肉,还给菜品办“身份证”

無獨有偶,進門處的水果攤一度成為了田子坊附近區域的“網紅水果攤”。“我這裡品種多、品質優,價格在這一圏應該也是最低的”,攤主凌女士說。

周到君在水果攤位前,發現了很多進口水果的蹤影,這在傳統菜場是根本不敢想的,“關鍵我們這裡價格優惠,而且周邊有很多上班族白領,進口水果也不怕賣不出去”,凌女士說。

據瞭解,泰康菜場在初期改造完成後曾嘗試採用“菜場加超市”的格局,即市民在入口處獲取購物拖籃,前往攤位買菜後,統一在出口收銀處結賬。不過,這種類似超市的服務模式在投入使用後卻遇到了人力成本增加、拖籃破壞地板等問題。從用戶體驗和菜場管理的角度出發,最終還是迴歸傳統菜場“一攤一結”的形式。也正是在這樣的反覆探索中,泰康菜場摸索出了“泰康模式”。據鉅鹿集團稱,後續將繼續對泰康菜場的模式進行升級,並聯合黃浦區相關部門在沿用該模式的基礎上對區內其他菜場進行改造。

拓展閱讀:如何把溼垃圾轉變成幹垃圾?來看黃浦區永年菜場的新裝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