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利用張安世,扳倒霍家

#月薪萬元—新作者扶植計劃開啟#


#正史也瘋狂#


前言


霍光死後,漢宣帝聽取了御史大夫魏相的建議,讓車騎將軍張安世接替霍光大將軍職務。然而張安世聽到這消息後,再三推辭,可漢宣帝非要讓他任此職,張安世無奈,任大將軍職務兼車騎將軍,並主管尚書事,張安世內心非常恐懼。

漢宣帝利用張安世,扳倒霍家

哪麼張安世升為大將軍高興才對,為什麼恐懼呢?


車騎將軍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餘年,忠信謹厚,勤勞政事,夙夜不怠,與大將軍定策,天下受其富,國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為大將軍。【漢書.張湯傳】


御史大夫魏相給漢宣帝上奏密章,建議漢宣帝重用張安世,意思是讓張安世接替死去的霍光大將軍職務,漢宣帝同意了魏相建議,任命張安世為大將軍。當任命張安世時,張安世再三推辭不受,按正常人理解,封官加爵,應該高興才對,他到底怕什麼呢?張安世受到霍光的推薦和重用,從光祿大夫到輔佐君王的車騎將軍,成為霍光之後的第一人,是霍氏黨派的核心人物,他的主人就是霍光。掌舵的霍光已死,他成為霍氏黨派權力頂峰的人物,張安世心裡明白,霍光在世的時候,可以說一人說了算,臣強君弱,現在他正站在十字路口上,是繼續維護霍家,還是反水霍家?如果反水對不起恩人霍光。正在思想上左右不定做鬥爭時,漢宣帝拋出了柑欖枝。張安世也察覺到,從霍光死後漢宣帝也小有強勢的一面。

漢宣帝利用張安世,扳倒霍家


安世聞指,懼不敢當。請聞求見,免冠頓首曰:“老臣耳妄聞,言之為先事,不言情不達,誠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繼大將軍後,唯天子財哀,以全老臣之命。”上笑曰:“君言泰謙。君而不可,尚誰可者!”安世深辭弗能得。後數日,竟拜為大司馬車騎將軍,領尚書事。【漢書.張湯傳】


張安世沒辦法只能屈服皇權任職,這是宣帝對他的試探,如果張安世倒向宣帝一面,讓你高官厚祿,如再繼續和霍家混在一起,哪就是宣帝打擊對象。要知道當時的張安世心情是多麼複雜,正處與當年呂后找蕭何商量除掉韓信的背景。為了個人利益和生存,他明智的脫離霍氏集團,倒向宣帝,可以說是在宣帝的壓制下。張安世也明白,這是宣帝要對霍家下手了,一起和霍家對付漢宣帝,只落個身敗名裂的罪名,倒向漢宣帝只能成為滅霍家的馬前卒。

漢宣帝利用張安世,扳倒霍家

漢宣帝要從張安世入手,撬開霍氏集團的裂痕


漢宣帝選擇張安世為大將軍,有兩個目地。

1,張安世忠厚、謹慎,掌管著宮廷宿衛大權,再說張安世的哥哥張賀,對宣帝有恩。


2,宣帝讓張安世加入自己團隊,就有實力和霍家抗衡了,早在昭帝駕崩以後,張安世的幾個兒子,都是中郎將,進入內廷掌管宿衛軍權,也就是宮廷宿衛大權以霍、張兩家共同掌管,以張安世為主。


宣帝明白,只要收服張安世,霍家必亡。張安世的加入宣帝團隊,這才讓宣帝有底氣出手削減霍家勢力。


宣帝下詔:“其罷車騎將軍,右將軍屯兵!”【資治通鑑.漢紀十七】


張安世的加入使宣帝大顯身手,先是解散車騎將車、右將軍的屯戍部隊。收回了右將軍霍禹的屯兵軍權。隨後,霍氏集團象開了口子的潮水,霍氏的軍、政主要成員,被漢宣帝一個個的調出京任職。以防生變,又安排張安世把皇宮戊戌部隊及京師部隊都歸他管。

漢宣帝利用張安世,扳倒霍家

過了一段時間,漢宣帝把霍氏集團成員調動結束,見霍氏集團沒有什麼舉動,後來,又讓自己的親信接替了戊戌、京師部隊主要位置。


諸領胡、越騎、羽林及兩宮衛將屯兵,悉易以所親信許、史子弟代之。【資治通鑑.漢紀十七】


張安世只不過是給漢宣帝當了嫁衣而矣,宣帝把自己的親戚安插其中,就是制約張安世的權力。

漢宣帝利用張安世,扳倒霍家

霍家成員只能傷悲自責,後又聽說了霍顯下毒害死許皇后,人人自恐,這才密謀反叛,事洩露而被宣帝滅族。


誅滅霍家後,張安世的結局如何?


當初的時候,漢宣帝受到掖庭令張賀的很多恩惠,等宣帝繼位張賀已去世,漢宣帝追封張賀為恩德侯,並讓二百戶為他守墓。張賀的兒子去世的早,張安世的小兒子張彭祖過繼給張賀為養子,宣帝與彭祖小時候在一起讀書,賜彭祖為關內侯。張賀有一孤孫叫張霸才7歲,宣帝封他為散騎、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張安世對張賀封侯堅決反對,要求宣帝把守墓的二百戶減為三十戶,宣帝對張安世說:“我是為了恩人張賀,不是為了將軍你!”張安世這才罷休,不敢言語。

漢宣帝利用張安世,扳倒霍家

張安世自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辭祿,詔都內別藏張氏無名錢百萬數。【資治通鑑.漢紀十七】


張安世自降俸祿,來保全自己,請求宣帝把兒子張延壽調出京任職,一年多後,宣帝憐恤安世年老,又把張延壽調入京,任左曹、太僕。後來張安世生病上交大將軍和侯印,宣帝勸他多吃藥強身體,要好好輔佐他,不久安世去世,被宣帝賜諡號“敬侯”。


結語


漢宣帝拉攏霍氏集團核心人物張安世,削減了霍氏集團成員的權力,在張安世的配合下,宣帝很快地誅滅了霍家。張安世及時的脫離了霍氏集團,並劃清界限,忠心耿耿地維護漢宣帝,不居功自傲,不貪婪權力,不結黨營私,一直保持謹慎低調和認真的態度,使其自己有個圓滿的結局。


參考文獻資料


《漢書.張湯傳》


《資治通鑑.漢紀十七》



創作:趣談漢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