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在如今這個時代,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已經無法忍受沒有手機陪伴的日子,現在無論是工作、學習、消費,還是娛樂,許多用戶都是藉助智能手機來完成。但作為工業品的智能手機顯然並不能保證永遠不會損壞,因此維修手機也就成為了幾乎每一個用戶都要面對的問題。

O2O維修明星企業極客修翻車了

儘管面對用戶的大量需求,手機廠商如今也是提供了1年乃至長達18個月的質保時間。但由於對於部分用戶來說,一部手機的使用壽命卻不止18個月,並且由於往往保外維修的價格並不便宜,因此當廠商提供的服務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產生偏差之後,能夠提供相對低廉價格的第三方維修服務也就應運而生了。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在很多人看來第三方維修是“花小錢辦大事”,但事實真的如此嗎?至少深圳市監局並不這麼看。日前,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公告稱,其聯合深圳市公安局發起了兩場打擊侵犯華為商標專用權的行動日前收網,刑拘犯罪嫌疑人31人(含3名主要嫌疑人),初步調查顯示,2017年以來總涉案金額高達3億元。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在這則公告中提及知名O2O手機維修連鎖企業極客修,而作為一家此前曾獲得多筆投資的明星企業,其實其身陷囫圇也早有預兆。早在今年7月,新京報記者就曾臥底極客修與另一家同類企業閃修俠之後發現,兩家平臺的工程師在進行手機維修時,將低價組裝屏和翻新元器件以“高品質”、“原廠質量”的名義,安裝在客戶的手機上,並會故意誇大配件問題過度維修。

此前面對媒體的報道,閃修俠的做法是發佈《關於積極整改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公告》,並終止與涉事材料供應商的合作,且相關操作不規範的工程師與管理層將被嚴肅處理。而極客修方面則宣稱,自家配件通過了國際CE、RoHS等第三方認證,且將開展內部調查。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無獨有偶,華為方面在此前曾表示,目前有許多山寨店門頭使用華為商標,店內甚至放置假冒授權牌,聲稱使用華為原廠配件進行維修,但實際上維修物料多為假冒產品,也使得難辨真假的消費者因此蒙受損失。而從如今的結果來看,此前被媒體調查後回應顯得並不太積極的極客修,可以說是在這個老問題上又一次“翻車”了。

第三方維修是在挖廠商牆角

看到這裡可能有的朋友就會問了,此前蘋果方面不是已經宣佈新政策,讓第三方獨立維修店可以使用官方正品零件、工具和維修指南,用以維修過了保修期的iPhone,那怎麼蘋果與國內廠商的做法是南轅北轍呢?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實際上,國內手機廠商和蘋果做出不同選擇的根本原因,是二者對於線下店的不同看法。在蘋果看來,自家直營的Apple Store不僅僅是一個賣產品的地方,而更是一個向消費者灌輸理念以及產品哲學的課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每一家Apple Store都極具設計感並會選址在黃金地段。而國內廠商的線下店分類就相對複雜得多,其中既有承擔與Apple Store類似職責的旗艦店,還有主要用於銷售的常規店面。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所以對於蘋果來說,同時存在自家維修能力捉襟見肘,以及第三方維修屢禁不止的情況下,將散兵遊勇吸納進體系內無疑是最低成本的解決方案。但對於國內廠商而言,其線下店鋪都已經深入到三四線乃至鄉鎮,所以在心有餘且力足的情況下,自然就不會把這部分利潤向外推。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些不受控制的第三方維修機構,還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牌形象。因為第三方維修之所以能夠吸引到不少消費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提供的服務相比於官方要便宜。而作為第三方維修的生存之道,其所提供的價目表到底多有誘惑力呢?由於極客修上目前已經沒有華為手機的選項,因此我們選擇蘋果iPhone XS作為例子,蘋果官方的屏幕保外維修價格為2169元,而極客修上最低則僅為539元,並且還附贈免費上門服務。

低廉的價格從何而來?

最高4倍的價差,對於大多數消費者說不心動顯然是不現實的。但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這一價格就動輒比官方便宜這麼多呢?可能有人會說,相比於手機廠商這種“正規軍”,第三方維修的人工成本和運營成本都要低很多,然而這顯然並不足以說明問題。其實真正的玄機往往在用於維修的配件上,而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就是,用與維修手機的配件是從何而來呢?到這裡答案其實也很明確了,或許只有在維修物料才能維持這樣的低價,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通常來說,第三方維修使用的配件有三種。最好的情況就是得到了官方授權,能夠拿到手機廠商所提供的原廠配件,在這種情況下搭配更低的運營成本,其最終價格也能夠比官方更低,但顯然這個幅度極其有限。其次在沒有原裝配件的情況下,往往會從同型號無維修價值的手機上拆解,畢竟作為標準的工業品,同類部件能夠互通的情況並不少見,而這也是為什麼第三方維修服務商往往會誘導用戶放棄從他們手機上拆下來的原裝配件,而這種情況下所使用的拆機配件在質量上儘管相對可靠,但使用壽命可就無法確保了。

而最差的情況則是從其他供應商購買以次充好的配件,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不僅會多花冤枉錢賣到“假貨”,而且維修後手機的使用體驗也無法得到保障。再加上往往消費者並不具備辨別配件真假的能力,以及某些冒用廠商LOGO和商標的不法操作,一旦換上假冒配件讓手機出現問題,消費者可不管是不是在正規機構維修的,往往則只會認為該品牌的產品坑人,最後這個鍋就被甩到了手機廠商頭上。


極客修侵權被查,折射出第三方維修的“先天不足”


因此對於碰到手機出現故障的消費者來說,我們建議最好還是前往官方指定售後服務網點進行維修,實在不行也可就近找到官方授權維修商,畢竟這種納入手機廠商售後體系的網點才能夠提供更具保障的服務。而至於第三方機構,與其期望商家“良心”這種事情,還不如多花點錢買個保障來得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