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華為為何要開發HMS安卓系統的生態圈?

油管運營


華為的確在全球範圍內,大舉推進HMS的生態圈的發展。華為這麼做,我覺得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谷歌把GMS給華為封閉了,華為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只有兩條道路:要麼和本地的應用市場合作,要麼推動自身的HMS生態。

不論是哪一種方式,華為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扶持本國的開發者,扶持本地優質APP替代谷歌的應用,從而減少各個國家對谷歌全家桶的依賴程度,打造類似中國的這種半封閉市場。


當然,海外國家從政策上可能不會干涉,但是基於民族情感選擇自己國家的APP代替谷歌的APP還是可以預期的。任何國家都希望有自己的IT企業發揚光大,因此我覺得這個對谷歌來說是非常難受的事情,華為的HMS會逐漸蠶食谷歌的全球市場。

我們前面說了華為可能會有兩種選擇,前一階段也傳出華為要和一些本地應用市場合作的傳聞,但是最終華為依然選擇了推進自身的HMS。這裡的主要原因是華為已經受制於人,不可能承擔再次受制於第三方應用市場的風險。


次要的原因是,從成本上,推動自身的HMS合作雖然難度大一些,但是避免了每個不同的區域尋找和花費大量精力不同的合作伙伴,同時也可以扶持華為自己基於全球視角的生態,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這是華為應對谷歌的“作惡”最好的戰略,這也是谷歌最不想看到的,華為這等於是在挖谷歌的牆角,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挖,讓谷歌逐漸丟失市場份額,迫使谷歌回到談判桌上,華為可以獲得更有利的籌碼。


要知道,很多國家和地區不是沒有開發者,而是缺乏有巨頭扶持。只要有巨頭扶持,很多國家都會出現替代谷歌的本國應用,這些國家的政府部門顯然也是喜聞樂見的。每個國家都希望發展自己的互聯網生態,每個地區的開發者都希望賺錢。

所以,華為花費大量的力氣推進HMS,牽頭扶持本地開發者生態,對全球很多互聯網荒漠地區開發者當然是重大利好,通過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生態的推動,一方面華為可以穩步推進自身手機的銷售,降低谷歌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為自己增加談判的籌碼


最後說一點,HMS和鴻蒙肯定有很大的關係,方舟編譯器就像安卓和鴻蒙之間的橋樑,只要開發者習慣華為的HMS及相關的編譯工具,日後推進鴻蒙的難度會更加的小,開發者無需花費大量的氣力就可以支持鴻蒙,所以對鴻蒙也是至關重要的。


IT老菜鳥


對抗Google的衝擊啊, MDS已經停止華為在歐洲的授權, 如果無法得到授權, 那麼谷歌雲, 視頻, 甚至社交軟件都會受到影響. 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華為的最新MATE無法在歐洲上市, 同時Google正在推自己的硬件Pixel系列, 包括手機, 音響, 手環等. 這些都是要從全生態佔領最高點.


如果中國手機品牌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 那麼最終全部會被google和apple消滅. 但是操作協同的開發異常困難, 需要長期投入鉅額資金, 同時要拉攏足夠多的開發者來你的平臺進行開發, 每一部分都很難. 2011年阿里有推過YunOS, 當時我們還在手機行業, 火過一小段時間, 不過最終都是不了了之, 被高通和谷歌聯手絞殺.


WINCHINA


因為GMS不能用了,對華為是很嚴重的打擊。國內是不受影響,但是國外對Google體系的依賴很嚴重,如果沒有GMS,實際上很多用戶都不會再選擇這款手機了。有點像國內某款手機被騰訊拉黑以後,禁止安裝一些騰訊系軟件一樣。

不過這個問題在於Google已經發展了很久用戶群體,即使華為現在開始開發HMS,事實上也只是亡羊補牢,功能上是能實現,但是用戶習慣如何改變?國內跟微信強一個IM市場都舉步維艱,何況在國外和Google全家桶爭搶市場,只能說希望渺茫。即使HMS最終開發出來並且體驗也不差,恐怕也難以在失去GMS支持的情況下在國外市場正面競爭。


榻榻米的榻榻


HMS(Huawei Mobile Service),這個東西開發出來主要是用來增強華為手機系統的生態建設的,由於谷歌GMS授權在Mate30系列不能用了,華為需要自建生態,彌補短板,避免受制於人。這套系統應該即可在安卓上應用,也可應用在鴻蒙系統上,並不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