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長平之戰降卒:解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導語:近日聽了梁文道的讀書欄目《一千零一夜》,內中講了普里莫•萊維的《被沉默的和被拯救的》這本書,這裡面講述了發生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事情。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這些內容應該就是僅僅只有納粹德國對猶太人殘暴的屠殺一類的事情。但是這本書卻讓我們瞭解到一個更加全面的奧斯維辛集中營。

1.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順從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裡,除了納粹德國的黨衛軍,還有一些管理人員,他們是卡波,他們是巡邏隊,這些管理猶太人的人員我們以為是德國人,但普里莫卻告訴我們這些人是猶太人,納粹德國用了最毒的方法,用猶太人治理猶太人,然後這些卡波、巡邏隊也要被處死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長平之戰降卒:解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奧斯維辛集中營

然後就有人問,為什麼猶太人不反抗,為什麼等著被納粹處死,因為猶太人的數量是遠遠多於納粹的,為什麼不去反抗,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被他們奉為圭臬,殊不知這句話在這本書內得到了顛覆

普里莫在這本書內告訴我們了答案,這些猶太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內,完全沒有這些想法,他們所想的是如何過了今天,捱過明天,因為他們想能活著就有希望,正是帶著這種希望,他們寧願受到納粹的宰割,也不同意去反抗一下,因為反抗意味是死亡的到來。即使逃出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們能到哪裡去,當時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被納粹佔領,確實是無處可逃,家和家人都不在了,朋友也沒了,前路是一片未知。與其做一場未知的賭博,還不如待在監獄裡,這樣至少還能多活些日子。就這樣一批又一批的猶太人被處死,卻很少有人去反抗,去逃跑。

2.長平之戰的降卒

講到這裡,的確讓人唏噓不已。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告訴我們“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壓迫的最深,哪裡反抗最激烈”,事實上,真正的歷史可能並不是這樣。就拿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來說,40萬趙軍投降了人數不多的秦軍後,他們並沒有選擇反抗,而是幫助秦軍挖坑,用自己挖的坑處死了自己的同胞,處死了自己。在長平之戰中,趙軍的數量遠多於秦軍,為什麼反而被秦軍的俘虜後等著被屠戮,難道他們沒有想活命的想法嗎?只要一個人反抗,就會有更多的人反抗,這樣他們就可能會擺脫這種被魚肉的局面。實際上,他們早已被自己的敗績所嚇怕,秦軍在他們面前就是一群虎狼,早已沒有反抗的勇氣,有的只是等著被秦軍的憐憫。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長平之戰降卒:解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長平之戰

3.羅馬帝國的奴隸

同樣,在西方的歷史中也存在這樣的記載。羅馬帝國修築一條道路,全部由奴隸修築,這些奴隸任勞任怨的把這條路修好了,等待他們的卻是羅馬軍人的屠殺。奴隸不辛苦嗎?難道他們不想反抗嗎?他們為什麼要寧願逆來順受,也不願意嘗試。實際上,他們只有害怕,心裡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認為反抗沒有出路,只有順服才有出路。甚至想反抗的時候,還會有同伴勸他老實點,不要連累大家。這個群體事實上已經形成了作惡的團體,並極力消除這種危險的想法和行為,不用敵對者動手,就已經把有反抗的人治理的服服帖帖。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長平之戰降卒:解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羅馬帝國的奴隸

4.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學說的真相

我們從這些歷史事實上得到了什麼?那就是有些事情真的不是一部反抗史,所謂有壓迫就有反抗的思想是理想化的,是不存在的,即使有也只是存在影視作品中。事實上,壓迫者身上的枷鎖不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反抗才被打碎了,往往是與其毫無關係的人打破的。我們可以從歷史上很多事例中得到這種例證。

黑奴的解放不是由於黑奴自身的反抗實現的,而是許多廢奴者的努力實現的。三角貿易的廢除也不是黑人的努力的結果,而是由於奴隸主中一些人積極反對,從而逐漸廢除的。因為什麼?對於這些受到壓迫的人來說,其受壓迫的地位雖然自身能感知,而且有時還有不滿,但是他們從未想著去改變,正如上文中列舉的例子,他們只知道順從。因為地位卑微,所以往往連馬斯洛的最底層需求都很難滿足,對於他們來說活過一天就是一天,去想其他事情簡直不可想象,而且他們的頭腦中也沒有這樣的意識。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長平之戰降卒:解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黑奴貿易

那些生活條件優越的人來說,他們往往是生活優渥的人,完全不為生存發愁,他們接受了良好教育,他們瞭解到了社會的不公,他們敢於行動,是一群理想主義者。他們往往有著改變社會的宏大理想,這群人往往是改變社會的積極分子,去喚醒那些壓迫者的意識,鼓勵他們為自身的權益去反抗,這群人自然成為了壓迫者的領導,帶領他們推翻不合理的制度,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革命導師馬克思當年去深入工人群體中宣傳這種改變,也是為了激發工人的反抗意識,工人自身是盲目,從未想到要去組織起來反抗改變現狀,他們所想的這種困境是機器造成,卻從未想到這是不公的社會制度。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長平之戰降卒:解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革命導師馬克思

5.蓑翁說

我想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這句話是很有問題的,這種被簡單提煉的觀點是對我們的誤導。回想起我國多年來的觀念,“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簡單的話語就被創造出來了,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這麼多的反抗,或者說鬥爭的烈度這麼大,實在值得存疑,而這句話早已深深嵌入了我們的思維,進而讓我們來認識世界。

其實,任何先入為主的觀點來認識世界都是危險的,我們要學會思考,要學會真正的認識觀念,要學會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盲從,否則“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種荒謬的觀點還會存在

參考文獻

1.(意大利)普里莫•萊維:《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2.(西漢)司馬遷:《史記》

3.張箭 :《戰國長平之戰趙降卒被秦坑殺數新探》

4.梁文道:《一千零一夜》節目對本文亦有啟發。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從奧斯維辛集中營到長平之戰降卒:解析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合作與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