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是怎样的?

韩泽秀


马来西亚原来叫马来亚,我国南方人民早在宋朝便开始前往谋生,挣到钱便回国。后来家大业大了舍不得放弃故变成流落他乡,一代又一代繁衍,加上国内元明清几代战乱不断,社会腐败,造成更多的人背井离乡前往。

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限制政治,华人在内阁中只能担任一些不重要职务,巫人与华人之间如发生矛盾官方肯定偏坦巫人。华人因为勤奋所以生活比马来人要好,马来人比较慵懒,沒有华人的积谷防饥的意识,所以大多比较贫穷。历史上马来亚也发生过排华事件,不过不太大范围。目前我国国力强盛,也使得在国外的华人华侨能吐气扬眉,一般也不敢明目张胆欺负华人了。马来亚华侨与其他地方的华侨一样热爱祖国,抗日战争时期不少华人捐钱捐物回国支援抗战,还有不少爱国华侨亲自回国参加抗战,活跃在空軍和中偭边界的运输线,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伟大贡献,不能忘记了他们。

当地的马来人是阿拉伯人和当地土著的后代,华人和当地土著的后代叫娘惹,芭芭,新加坡航空的空姐穿的就是改良的娘惹服饰,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是由于元朝的灭亡,阿拉伯帝国控制了路上的丝绸之路,由于海运的兴起阿拉伯人还有大批的华人,由于贸易开始在东南亚活动,于是大量的阿拉伯血统的马来人和华人血统岜岜,娘惹开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马来人同样是移民!但可能是比华人来得早一点。另外,华人内部很不团结,华人内部根据方言主要分为客家,广府,闽南三系!由于华人历来是农耕社会,小宗族思想严重,内部分崩离析互不统属一盘散沙,是当下大马华人的主要憋病!最后,大马华人不同方言交际语是英语而不是普通话!

马来人比较排斥华人的原因应该主要有二点,一、马来人信奉伊斯兰教,该教本身就比较排斥异教清规戒律又多,难免不大接受华人,二、由于华人上进又勤奋,在经济领域领先马来人,因为经济地位普遍高于马来人的这一点,就很容易招致马来人的忌恨和抵触,越落后的国度民众仇富心理一般都很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会遇到此类的民族问题。比如美国,其原住民为印第安人,但欧洲人发现新大路后,通过大量移民和屠杀,确立了白种人在美国占大多数的族群。现在美国法律上禁止了种族歧视,但实际上种族歧视是称出不穷。世界上比较排外的两个种族是犹太人和华人!犹太人的排外是明面上的,而华人的排外确实隐形的。华人不管到了那个国家,都是聚在一起,很难被同化!以前中国国力不行,同化不了,现在国家强了,成了所有海外华人的母国,更同化不了了。
我们的老祖宗总结的一句俗语: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我们华人世代都懂这个道理,但总是被外族欺负。我们修长城,我们联姻,我们以德服人。这正说明我们是一个没有侵略性、与人为善善的民族。如果换做美国人,俄罗斯人,哪有功夫一代代总结经验,上去直接盘他。那么当时占有百分之八九十马来财富的百分之四十的华人完全可以把马来人盘成如今的印第安人。

马来人不是马来西亚的土著或者说原住民,和下南洋的华人一样,马来人也是马来西亚这片土地的外来者! 现今的大马,马来人占大多数,华人占比四分之一左右,大马的华人很勤劳很打拼,因此相对来说大马华人的生活水平都不错,而且很多传统的中华文化在华人圈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许多地方比国内做得好。


历史深度揭秘


已经有一份回答,对华人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地位作了详尽的说明。这里我根据自己在马来西亚的实际体验,以及对几位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的了解,做一些叙说。

我曾在马来西亚、主要是吉隆坡待过十几天。本来是一次由日本某机构出资的公务访问,访问了马来亚大学以及马来西亚留日学生会等机构,后来由于丢失了护照和钱包,被一位好心的华人朋友收留,在他家里居住了一个多星期,因此对当地的华人情况有了一些了解。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自然都是移民,早年来自闽南、潮汕和粤广地区,也有相当的客家人,除了在家里和亲友圈内还会说老家的话语之外,一般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说普通话(华语)。华人目前大约占马来西亚人口的30%左右,这当然是一个比较高的比率。据我所知,当地的华人虽然基本上都加入了马来西亚的国籍,但是除了一小部分加入主流社会之外,在当地可谓自成一个社会,城市里有很明显的华人社区,有华人华语学校,一般的华人小孩都送到华人学校接受教育,大部分华人学校的学历现在基本上也被政府所认可。所学习的语言,有华语、英语和马来语,因此,一般新一代的华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了这三种语言,只是水准高低不同而已。如果要进入主流社会,一般会直接进以马来语为主的学校,毕业以后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公务员系统,但这很少。大家知道,马来西亚的主流社会对华人还是比较排斥的。我后来寄住的那位华人,就曾在马来西亚政府下面的机构长期供职,会讲很好的马来语,华人的意识相对也淡一些,中等阶级,有自己的独栋住房和汽车。小孩的华语水平,好像不算太高(但也可以交流)。其他我认识的几位华人,都曾在日本留学,对自己的下一代,都提供非常好的华语教育,他自己在一家日资企业里担任高管,一个小孩去了澳洲留学,一个小孩送来中国留学,他自己是一家皇家俱乐部的会员,曾带我到里面去吃过饭,他会讲一般的马来语。另一位华人朋友,在当地最大的一家华人日报当编辑,子女也都接受华语教育,当然英文也都不错。他们告诉我,马来西亚政府对华人还是有很多压制政策,对华人所开的企业,规定必须雇佣相当比例的马来人,否则就不予批准。

我在那边感到,华人与马来人基本上生活在两个世界中,彼此也极少通婚。因为马来人大部分信奉伊斯兰教,有很严格的宗教规矩,每日五次祷告,不能饮酒,不吃猪肉,这对华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吉隆坡有专门的华人街区(是自然形成的),那里几乎与国内无疑,商店和食物,完全是中国色彩,可以吃猪肉、喝酒,也有各种华人的娱乐活动。但马来人的街区就充满着很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我在马来亚大学访问时,接待我们的都是马来人,交流用英语,招待我们吃午饭时,只有鸡肉等食物以及白水。马来亚大学中很少华人,当地的华人朋友告诉我,马来亚大学是国立大学,学生在学费等方面有很多优惠,一般华人孩子进不去。不过尽管如此,由于华人的努力和勤奋,很多经济领域华人还是占了主导的地位。

不过,随着这个中国地位的提升,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一般马来西亚当局不敢公然排斥华人了。我的感觉是,好像当地的华人社会,差不多就是一个独立的社区,与马来人的交往很少,彼此有点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当然,马来西亚原本是马来人的国家,华人只是移民而已。


复旦大学徐静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马来西亚的华人很多比当地人富有,但地位比较低,是二等公民。

根据统计,目前华人占马来西亚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几。

然而,华人承担了绝大部分马来西亚的税收,然而马来人却不领情。

萨沙去马来西亚的时候,从吉隆坡机场回国时,前面和中国老太太因年龄大了,过安检动作慢了一些。

傍边坐在那边的一个黑黝黝的马来西亚女孩(机场工作人员),就看着她连连摇头,满脸鄙视的表情,还和傍边一个马来人说话。

萨沙去过几十个国家,什么场面都见过,但这样公开针对中国人鄙视的,还真没见到过。

当时我一直盯着这个女的看,到她反应过来,也盯着我看了几眼。

在50年代,马来西亚的华人还有大概百分之四十,现在是百分之二十三,有很多华人已经离开了。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马来西亚政治上的歧视很多。

比如教育上,马来人的成绩比较差,华人孩子成绩比较好。

为了避免华人大量接受高等教育,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按照人口比例录取。

这样一来,即便华人孩子分数比马来人高的多,也无法进入大学学习。

尤其是专业领域如医科、工程系、法律、药剂系及生物科技等,大多是马来人垄断的,华人很难学习这些东西。

因此,一些华人孩子被迫选择去国外留学,随后就定居在比如澳大利亚这些国家。

由此,马来西亚华人越来越少,也许这就是马来人的目的。

除了教育以外,很多政策也是歧视性得。

一个华人这么说:“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级职位也多是保留给马来人,当局还利用种族和宗教分离人民。经济方面,经商也必须保留一定的股份给马来人,以前是30%,现在是51%,才可以发营业许可证。”



面对华人,尤其是华人精英大量离开马来西亚,马来人中的有识之士也忧心忡忡。

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曾经表示,没有华裔社群,马来西亚不会有今天的面貌;没有华裔社群的支持,马来西亚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萨沙


刚从马来西亚自由行回来,去了兰卡威,槟城,吉隆坡,感受较深。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地位,比较形象的就是如同在上海做生意,打工的外地人,有经商的能力,但没有从政的资本,像在槟城乔治市看到众多华人,遍地中文,疑是到了汕头,潮州的城镇,破旧,零乱,在周氏桥,李氏桥那里,遍布那种昏暗的,陈旧的老屋,没有空调,只有吊扇,老人坐在屋里发呆,有的在门口摆个摊子卖卖冰水,凉茶,冰淇淋,或者是批来的小商品,纪念品,周氏桥,李氏桥原来是小码头,房子就是那种在岸边打桩之后建起的木屋,环境很差,退潮之后,充满泥腥味,鱼腥味,就是不明白,大热天的就那么个吊扇,为什么不装空调;到了吉隆坡,反差更大,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其规模,环境,氛围,人气都比上海还要好,而在其周围又遍布破旧的住屋,破烂不堪,华人,印度人就住在这里,但实言,尽管破烂不堪,但不脏,见不到什么垃圾。街道旁餐厅,饮料店比比皆是,当地人坐在那里享受自己的生活。总之觉得马来西亚也是一个贫富差距大,华人没有地位,但幸福指数较高的国家。


李培福


东南亚是全世界海外华人分布最密集的地方,而马来西亚也是世界上海外华人占人口比例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人口众多,占据着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2%左右,仅次于马来人。

一直以来,华人都是马来西亚经济领域的精英,对于马来西亚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与奉行各族共荣的新加坡相反,在奉行“马来人至上”的马来西亚,华人处境尴尬。大马华人虽然富有、受教育程度也高,却处处受到不公对待,地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从唐宋时期开始,就有中原民众移居马来西亚的记录,明朝中后期,马来西亚的华人已经相当多。随着西方殖民者到来,当地华人也采取配合态度,并且因为当地土著文明落后,荷兰、英国等殖民者引入了大量华人进行经济开发,华人也成为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众多地区经济发展起来的中坚力量。

然而,由于华人人口越来越多,而且实力也越来越强,英国等殖民者害怕不好控制,所以开始扶持落后的土著,处处针对与打压华人。更悲哀的是,清朝以东南亚华人“土生之汉种,此皆自弃化外之人”为由,不闻不问。当地华人无依无靠,只能处处小心谨慎处事,逐渐变成了自扫门前雪,越发忍气吞声的群体。


脱离英国之初,整个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超过40%,马来人思来想去,最终将华人聚居的新加坡踢了出去。即便如此,当时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仍旧接近30%。华人吃苦耐劳且重视教育,逐渐成为了马来西亚经济发展领域最杰出的族群,而突出的贡献并没有给大马华人带来相应的尊重,反而是各种不公。

上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开始奉行“马来人至上”,在各个领域打压华人。与印尼相比,大马华人的境遇其实也好不到哪去,只不过大马华人比例很高,而且经济实力很强,没有印尼华人那么悲催。直到今天,中文依旧被排除在马来西亚公立教育必修课程之外,华文教育不仅费用高昂,华文学校学历还不被承认。


由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马来西亚华人选择离开,前往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同时,富庶的华人群体,生育率远低于信奉伊斯兰的马来人土著,所以人口相对不断减少。如今,马来西亚超过3000万人口中,华人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2%左右,早已无法与马来人相比。

在东南亚,华人在新加坡、泰国与菲律宾的地位都相对较高,当地华人与各族群相处融洽,然而在马来西亚,这个各个领域都不乏华人精英,华人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国度里,华人地位却相当不对等。大马华人,就像大城市里的外来人口,即便贡献再多,依旧处处遭限忍受不公,再努力也很难被接受。

因为华人的一再争取,大马华人虽说如今获得了越来越多权益,可始终无法改变华人相比马来人低人一等的处境。大量马来西亚华人精英离开,就是最好的证明。


澹奕


马来西亚华人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族群,占人口总数的22%左右,被“马来人至上”种族歧视,成为二等公民。

^马来西亚华人歌手梁静茹

大量马来西亚华人用脚投票,移民新加坡等国。

1,马来西亚华人分峇峇娘惹和新客

在鸦片战争之前,移民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与当地马来人通婚,儿子被称为峇峇,女儿被称为娘惹。

1402年,来自苏门答腊岛的一个马来王子,在马来西亚建立马六甲王国。

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就有大量的华人定居马来西亚,他们的后代被称为峇峇娘惹。

现在他们不会说汉语,说一种混杂了汉语南方方言和马来语的娘惹峇峇语。

峇峇娘惹原来被马来西亚政府视为土著,后来被定为马来西亚华人的一部分。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开放口岸。英国人从中国南方的福建、广东一带招募苦力,到马来西亚一带开发锡矿山和甘蔗园、橡胶园。

大量华人开始移民马来西亚,逐渐超过了峇峇娘惹的人口。

这些华人被称为新客。

华人的新移民主要经营矿山、蔗糖、橡胶和贸易,经济收益高,与当地主要经营稻田的马来人形成对比。

最后马来西亚华人控制了马来西亚的经济,但马来人控制了马来西亚的政府公务员和政治。

马来西亚从英国殖民地独立时,华人占了近40%人口。

为了防止华人控制马来西亚联邦,马来人将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联邦排挤出去。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冲突。

二战中,马来西亚被日军占领。

看到中国被日本侵略,马来西亚华人非常愤慨。在马来西亚沦陷后,马来西亚华人组织了强大的游击队。

日本人分而治之,大力拉拢马来人,以马来人的伪军和警察来对付马来西亚华人游击队。

日本人在马来西亚发动“赎罪”行动,在马来人的帮助,将数以万计的马来西亚华人抓捕并屠杀。

战后,以马来西亚华人游击队为基础建立了马共。

马共受到残酷镇压,马来西亚华人从此噤若寒蝉,在政治上不敢发出声音。

3,马来西亚歧视华人政策。

马来西亚将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在招聘公务员和政府雇佣人员时,优先雇佣马来人。

定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大学使用马来语和英语教学。

在教育上歧视华人,给华人建立的华语学校处处设立障碍,国立大学限制华人的入学比例。

马来政府在文化上歧视华人。

大量的马来西亚华人选择到新加坡、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读书,并移民国外。

马来西亚华人演员杨紫琼

4,马来西亚华人用脚投票。

马来西亚华人的大量移民和较低的生育率,导致在几十年的时间,从马来西亚人口的40%左右下降到22%。

在2006至2016年,放弃马来西亚国籍的56576人中,49864人是华人。

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和华文报刊被并称为华社三大支柱,艰难地维持着马来西亚华人的地位。

马来西亚首富、亚洲糖王、香格里拉酒店老板郭鹤年,已经将主要资产转移到香港等地,全家也定居在香港,只有国籍还是马来西亚。


沂蓝书院赵月光


自从五一三事件发生之后,很多人都知道了马来西亚是一个排华的国家。这一场事件,致使上百人员伤亡。而爆发这一场事件,就是因为华人和马来西亚人双方的矛盾冲突。可是,事情发生过后,该国政府却将所有的错误归结到华人身上,甚至因此制定下了不少限制华人的政策。要知道,由于华人数量众多,马来西亚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都来自于华人。可即使华人为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利益,却依然没办法扭转他们的排华想法。

所以现如今,有不少人都想了解,华人在马来西亚究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是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也就是说地位不高。马来西亚政府虽然一直做些行动来打压华人,可由于华人在这片地区所占人口比例众多,属于仅次于马来人的大民族。因此,该国政府的行动并不会特别的过分,只是会对华人做出一些条件限制。同时对华人的文化也会有限制,比如公立学校是不允许将中文立为必修课。如果想要在这个国家学习中文,需要额外的交费用,这笔费用还相当的昂贵,其目的就是想要尽量减少人们去学习中文。另外还有一点,即使学习了中文,并且取得了中文的学历证明,但是这个国家却不会认同。

就是有了这些苛刻的要求,如今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是越来越少。第一是因为在这个国家的华人出生率降低。第2种是因为政府的区别对待,让不少华人心中不满,最后选择回国。我个人是觉得,一个国家想要繁荣昌盛的发展,那么应该有一颗包容之心。只是一味的排外,虽然是能保护本国的文化和本国公民的利益,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会不利于国家吸收人才,对推动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像我们中国,之所以能够发展的这么快速,就是因为拥有着广阔的心胸,让各大民族都亲如一家人。甚至对于一些少数民族,为了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我国还会给出不少的优惠政策。再来说我国唐朝,它为什么能够那么昌盛的发展,让后人一提起都会想到盛世唐朝几个字。这就是因为唐朝接纳了不少的民族,让大家都和平愉悦的相处在一起,共同努力,推动国家发展。


紫禁公子


我知道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很讨厌别人叫他们马来西亚人,你如果叫他们马来西亚人,他们绝对会更正你,我是马来西亚华人!

华人在马来西亚有很强的经济实力,马来西亚10大富豪,有九个都是华人!虽然有经济实力,但是在政治方面确实一踏糊涂!

再早些年,马来西亚的经济命脉已然被华人所掌控,但是华人不够团结,不想参与到政治里边,从而导致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使得马来西亚土著掌握了大量的权力,



而在掌权之后,带给华人的不是安定和和平,华人处处遭到打压,排华现象很严重!

也就是最近几年,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华人的地位略有上升,但是还是没有那么满意!


打工新加坡




马来西亚华人是不同时期从中国过去的。早期称的“南洋伯”就是早期去那里讨生活,以割橡胶为生。那里也有像槟城这些聚集马来西亚华侨的“中国城”。马来西亚的华人非常吃苦耐劳,善于理财。为数不多的马来西亚华人可以说曾经在一段时期垄断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命脉。这遭到了马来西亚在地人(土著)的嫉恨。导致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东南亚掀起第一次排华浪潮时期,马来西亚华人也遭受了排斥和限制。在八十年代发生的马来西亚排华扰乱,华人又再次遭殃。我认识一位来自马来西亚槟城的华侨叶太太是这样告诉我的:他弟弟是在地方中学做老师。算是很难获得的职业了。他之所以可以做这个职业是因为他要比本地人要优秀很多才可以。读书考大学,他要比本地人的成绩要好很多才能上大学。因为当地的法律和政府相关政策都有规定在就业和上大学要优先照顾本地人,华人无形中是被歧视,受到不公平待遇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不否认它们对马来西亚本地人的特权照顾。记得曾经在马来西亚做了二十年总理的的马哈蒂尔,也就是今天以92岁高龄带领马来西亚反对党获得大选胜利的人,曾在公众场合“谴责”马来西亚本土人只会伸手向政府要钱,被政府宠坏了。他质问他的国民(土著)“为什么不学习华人那样勤劳工作,努力创业做生意?”。也就是说他不否认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很多对华人不公平的政策。这些政策法规让华人受到了边缘化。华人在马来西亚犹如二等公民。虽然这些年来马来西亚华人的地位有所提高。然而,还是不能跟本地人比!


颜二哥有言23


马来西亚一直奉行“马来人至上”政策,长期在经济和政治上打压本国华人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该国最大的两个族群就是马来人和华人。其实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根本没有马来人这个民族。古代的马来西亚一直是多国并立,在很长时间内都,这个地方都没有民族观念。

到公元16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相继到达马来群岛,民族这个概念才逐渐被当地人所接受。而在此之前,这里的土著只知道自己是哪个部落的。(马来人上层社会基本都是阿拉伯人后裔,现任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祖先就是阿拉伯人,正是在阿拉伯人的影响下,马来西亚才皈依伊斯兰教)

从唐朝开始,马来西亚就有中国移民的记录,到了明末这里的华人已经非常多了。面对西方殖民者,华人大多采取合作的态度,而英荷两国对华人的政策,起初也是比较扶植的。

由于当地土著文明程度非常落后,英荷两国就从中国引进了大量华人,但随着华人人口的增多,英荷两国开始担心无法控制华人,对华人的态度渐渐发生转变。其中比较著名的事件就是“红溪惨案”。

1740年,荷兰殖民当局因担心华人威胁自己统治,便在印尼雅加达大肆屠杀华人。由于事发地附近有一条叫“红溪”的河流,因此被称之为“红溪惨案”。

红溪惨案的发生折射出当时华人境遇的凄凉,而更悲剧的是,当时的清政府在获知此消息后,竟然以“土生之汉种,此皆自弃化外之人”为由,拒绝对此事进行干涉,仅仅是终止了与荷兰之间的贸易而已。由于没有祖国保护,当地华人也无力与武器先进的殖民者抗衡,只得处事小心谨慎,尽量讨好殖民者。

到了近代,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相继获得独立,马来西亚在独立之时,华人人口超过50%,对马来人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决定将华人聚集的新加坡踢出马来西亚,从而减少华人比例,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只好被迫宣布独立。

今天的所有新加坡人都知道,当初李光耀是含泪宣布独立的,我真不知道李先生为啥哭?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大马来西亚梦想破灭了吧!

不过即便开除了新加坡,华人人口依旧占到了当时马来西亚总人口的约40%,并且由于华人吃苦耐劳,当地的经济也主要是由华人控制。(马拉西亚有许多华人,著名影视演员杨紫琼就是一名大马华人)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爆发了“五一三事件”。这个事件原本是巫统内部斗争,但却被马来政府转嫁到华人头上,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

事后,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臭名昭著的“马来人至上”政策,在各个方面都偏袒马来人,并限制华人政治权力。

在对华人政策上,马来西亚政府其实与印尼无异,都是采取对华人打压的态度。但是大马华人的人口比例非常高,就算到了今天,华人人口比例也在20%以上,这使得马来西亚政府始终不敢对华人太过分。(在许多华人聚集区,路牌都是有汉字表示的)

但是,由于华人新生儿的出生率远远低于马来人,导致华人人口比例不断萎缩,甚至即将跌破20%这个门槛了。而相比之下,马来人占比已经超过了60%,对华人的优势越来越大。

目前,在华人的不断争取下,虽然马来西亚政府开始给予华人更多的权力,但始终不能改变华人二等公民的处境,华人只能在政府中担任一些无关大局的职务,因此普通华人民众则对这个国家深深地感到失望。

由于长期得不到公正对待,大量华人精英不断地离开马来西亚,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定居。(马来西亚华人财长林冠英,他曾因为用中文回答记者问题而遭到马来西亚国内媒体狂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