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網紅村”成名記:新媒體搭臺 全域旅遊唱戲

丹巴“網紅村”成名記:新媒體搭臺 全域旅遊唱戲

丹巴縣最邊遠的莫斯卡村成了“網紅村”

“見到了抖音上超火的‘網紅’土撥鼠,領略了高原的別樣風光,體驗了一番韻味十足的藏式風情,同時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驢友,這趟莫斯卡之旅我愛了!”精心挑選出數張憨態可掬的土撥鼠照片後,中國臺灣遊客王女士在自己的博客寫下這樣一段話,不一會兒便收穫不少評論和轉發。

如今,像王女士一樣,專程到莫斯卡村“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這個丹巴縣最邊遠的莫斯卡村一躍成為遊客趨之若鶩的“網紅村”。這一切,都與成華區對口支援丹巴縣所作的努力分不開。

近年來,成華區按照全域結對幫扶工作要求,充分發揮丹巴縣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探索“規劃帶動、項目推動、營銷拉動、產業聯動、機制驅動”的全域旅遊促進全面小康新路子,累計投入9000餘萬元支持結對鄉鎮旅遊產業發展,兩地攜手打造特色民宿及藏家樂45家、特色養殖基地59處,帶動510戶1650餘名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丹巴縣乃至甘孜州全域旅遊發展起到良好的示範和引領作用,助力綠水青山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

挖掘“爆點” “流量”賦能激活發展動力

蜿蜒曲折的公路盤旋向前,穿越一大片原始森林、河谷,再從鬱鬱蔥蔥的大森林裡緩慢向上爬升,3900多米的海拔漸漸讓記者感受到了高原的氣息。儘管車窗外景色迷人,但遲遲看不見目的地也讓採訪組的成員們有些疑惑——這真的是通往令遊客們流連忘返的“網紅村”的路嗎?藏匿得如此隱蔽的村落,竟然也可以成為“網紅”?掛職丹巴縣丹東鄉專職扶貧副書記的成華區援藏隊員馬驍驍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他笑著說:“別急,待會兒你們就明白了!”

話音剛落,採訪車輛就平穩地停在了莫斯卡村。9月末的高原已有些寒冷,但不遠處的平地上三五成群的遊客卻正玩得火熱。循聲而去,微微起伏的高原上山羊群優雅踱步,隱蔽的洞口下,一隻毛茸茸的土撥鼠“噌”地探出頭來,圍在洞口的遊客欣喜地遞上準備已久的餅乾,它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遊客也趁機掏出手機記錄下這可愛的一幕,日光下,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歡快的笑容。

“土撥鼠不足為奇,‘網紅’土撥鼠就不一樣了。”一邊帶領著村民巡視,馬驍驍緩緩開了口,莫斯卡是原始的高原牧場,除了牛羊,最吸引大家的就是土撥鼠。如何才能帶動村民增收呢?從事過新媒體運營工作的馬驍驍立刻嘗試將土撥鼠與“網紅”聯繫起來,他充分發動從事新媒體工作時建立的人脈關係,在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上對莫斯卡村土撥鼠進行推廣。

一時間,莫斯卡村土撥鼠的視頻爆紅網絡,特別是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收穫反響熱烈。“一個普通小視頻,短時間便能收穫到上萬點贊,這樣的傳播力讓我們倍感興奮,這就說明以土撥鼠作為‘爆點’的方案切實可行。”馬驍驍告訴記者,這樣的走紅,為莫斯卡村帶來了巨大的流量和關注,國慶長假前5天,莫斯卡村每天接待遊客3000人左右,每天旅遊收入在3到5萬元。

遊客多了,村民主動參與旅遊接待熱情度大幅提升,收入也持續增長。對此,村民阿布深有感觸,他笑著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節假日期間,他提供騎馬牽馬服務,在旅遊旺季時,一天的收入可多達800元,跟過去相比翻了好幾倍。

發展民宿產業 共享全域旅遊流量紅利

“二樓的房間已經進入最後裝飾階段,逐步將投入使用!”這幾天,莫斯卡村村民格絨洛爾布忙得不可開交,他們家的民宿(袖珍城)正在擴建中,將進一步滿足國慶大假前後遊客的住宿需求。

從貧困戶到民宿主人,格絨洛爾布感觸極深,“以前放牧一年到頭掙不了多少錢,現在搞旅遊,一年的收入實現了成倍增加,正是有了成華區援藏隊的到來,讓我們生活好了起來!”據悉,為讓村子“紅”得更久,成華區已投資70多萬元用於該村的10戶民宿接待打造,旅遊帶動了經濟,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來,村裡的35戶貧困戶已在成華區援藏隊和當地政府的共同帶領下,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年收入過10萬的家庭不在少數。未來,成華區援藏隊還將帶領更多村民進一步擴展旅遊業態,促進致富增收。

不僅僅是莫斯卡村,另一邊的甲居藏寨同樣也在成華區的對口支援下,成為了新晉“網紅打卡地”,併成為丹巴首個國家4A級景區,促進該景區旅遊收入5年增長5倍,獲評“中國最美藏寨”等殊榮。

層層疊疊的藏式樓房紅黃白相間,掩映在優美的梯田與迷人的梨花樹、柿子樹,還有花椒樹裡,若隱若現。無論是秋季還是春季,都是甲居藏寨最迷人的時候。皚皚雪山、高高碉樓、棟棟藏居、棵棵果樹、層層梯田、潺潺溪水,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幸福村寨裡越來越多的民宿不僅為遊客提供了住所,也為曾經的貧困戶提供了工作崗位。

“目前酒店為7戶貧困戶提供崗位,每年收入3萬餘元,且每年在村內購置蔬菜瓜果、雞牛豬肉食材等10萬餘元。”成華區援藏隊隊員何孝林介紹,通過寶生居的示範引領,群眾思想觀念改變、內生動力增強,20餘戶群眾主動投身旅遊接待業,甲居的民宿、酒店形成了一定規模,整體承載能力的提升為更好地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基礎。

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擦亮丹巴“全省旅遊強縣”金字招牌

挖掘機奮力作業,工人身影忙碌穿梭……在丹巴縣鄉村旅遊大環線施工現場,一派井然有序的景象,“未來這條大環線將串聯起沿線所有村,助力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施工現場成華區援藏隊員何孝林介紹說。

據成華區援藏隊領隊王佔成介紹,成華區協助丹巴將3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與全省4條生態文化旅遊環線銜接,僅今年上半年就吸引遊客8萬人,帶動聶呷等11個鄉鎮近5000餘名群眾增收;協助召開旅遊推介會24場次、承辦舉辦“甘孜州山地文化旅遊節”等大型節會30餘場次,推動“丹巴嘉絨藏族風情節”躋身四川十大名節、獲評國家“群星獎”;協助丹巴做好線上營銷,在媒體推出報道500餘篇,在成都電視臺開設《尋美丹巴》專欄,與抖音、攜程等合作推介丹巴特色文旅活動100餘次,年均吸引遊客100萬人,助力丹巴縣擦亮“全省旅遊強縣”金字招牌,進一步加快將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讓人民腰包鼓起來、日子美起來。

丹巴“网红村”成名记:新媒体搭台 全域旅游唱戏

鄢朝君(左)在草莓基地瞭解情況

成華區援藏隊員鄢朝君:

放下架子 撲下身子

把援藏工作做到極致

晚上11點,成華區援藏幹部鄢朝君辦公室裡仍燈火通明,安靜得只聽得見資料翻頁和敲擊鍵盤的聲音,“援藏隊民生組資料收集、整理非常重要,事關群眾利益,一點紕漏也不能出,我必須要做好。”話音未落,鄢朝君又一頭扎入了成堆的工作文件中。白天開會、下鄉入戶,晚上加班整理資料,忙碌成了鄢朝君的工作常態。

完成全縣100名貧困人口和100名創業致富帶頭人技能培訓;加強15個財政涉農資金安排項目的啟動、跟蹤、驗收、資金撥付等管理工作;先後3次分別到巴底鎮齊魯村、梭坡鄉澤公村開展進村入戶工作,與14戶結對親戚話家常、講政策、聊發展……自2018年10月到丹巴掛職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開展援藏工作以來,鄢朝君一心撲在工作上,在學與做中,不斷轉變角色,不斷提升新崗位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將汗水和熱血揮灑在丹巴大地。

對於援藏工作,鄢朝君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積極融入工作和生活中,與同事一起,加班加點,紮實有序開展脫貧攻堅“縣摘帽”第三方評估驗收、成效考核、“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等工作,投入聯繫梭坡鄉共布村、澤公村的幫扶工作,通過開展進村入戶、聯誼聯歡,與群眾打成一片,將黨和政府的政策講明講透,群眾感恩教育得到加強。

“援藏工作是一份職責和使命。要做的很多,想做的更多,要始終立足本職崗位,時刻思考為藏區帶來什麼、做些什麼、留下什麼,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把每一件事做到極致。”鄢朝君表示,雖然丹巴已於2018年實現貧困縣“縣摘帽”,但援藏隊將繼續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總要求,做好“兩不愁三保障”回頭看大排查工作,在脫貧攻堅鞏固提升階段作出應有貢獻。

記者手記

成華區從丹巴縣優質旅遊自然資源、特色亮點入手,充分運用新媒體等創新手段,實現流量到經濟價值的轉化,助力形成差異化的全域旅遊佈局,這是記者在採訪過程中感觸最深的一點。在對口支援過程中,他們打造出了以產業富民為支撐的“全域幫扶”升級版,探索出了一條全域旅遊助推甘孜州丹巴縣形成產業脫貧新路徑,讓丹巴縣“網紅”輩出,助力擦亮“全省旅遊強縣”招牌。 成都傳媒集團特別報道組記者 祝簫 但唐文 攝影 張全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