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清晨,和风徐徐,薄雾蒙蒙如轻纱般笼罩着蓉城。数十年蜕变,弹指一挥间。美丽多姿的春熙路,犹如一位青春焕发的少女,散发出无限的勃勃生机,到处呈现着一片如火如荼、欣欣向荣的景象。抚今追昔,不由人浮想联翩。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想当年,油光水滑的青石板铺就的老路,浓浓树荫下青砖墙和木铺板夹成的老街,迎风轻摆的招旗下古色古香的老茶馆,小木桌、竹靠椅、盖碗茶…… 此时,最有韵味、最能引人遐思和回忆的,定是读一段或听一段关于故乡的旧事……抢救行将湮灭的历史碎片,打捞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一个老成都商业街的历史,便在你眼前缓缓展现……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早年的春熙路,本是一条窄街小巷,与走马街相连,形成一条南北直线。横贯其中的东大街是东西方向的一条交通要道,来往车辆行人特别多。东大街是老成都最为富庶繁华的一条街,街面上绸缎铺,首饰铺,皮货铺,公司,票号,钱庄,最大最豪华的都在这里。这条街还是出东门下川东至重庆的必经之路,来往商贾、行人、车辆络绎不绝。当时城中心已有一个商业场,是商业中心,从东门上来的客商,经东大街去商业场,中间要经过九弯十八拐的羊肠小巷道,实在不便。羊肠小巷围绕着的,是晚清时代的按察使衙门。民国后,衙门废置,空地上胡乱搭建的店铺不少,零乱不堪。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1924年-1925年,四川督军杨森在四川军阀的混战中力挫群雄后取得了政权,为了向国民政府显示政绩,同时希望在市政建设方面有所创新,以取得市民拥戴。他与幕僚设计了修建马路、创办体育馆,通俗教育馆等计划。为了筹措建设资金,他将东大街前清按察使衙门拆毁,开辟出一条黄金商业口岸,向商家兜售变卖,用以取得市政建设资金。这条路就是春熙路的前身。

在卖掉这份官卢按察使衙门的同时,杨森开始实施他的市政建设计划,指令市政督办王缵绪负责修路,首先拓展盐市口、东大街的街道。东大街虽是成都繁华街道,夜市久盛不衰;但街面狭窄、房檐过长的情况,与别的街道也差不多,从早到晚,行人拥挤难行。王缵绪派出大批民工挖路基、修马路,强拆民房、锯掉过长的房檐。一时间民怨鼎沸,骂声不绝。在成都号称“五老七贤”的社会贤达联袂前往督署请愿,反对拆房修路工程。杨森严词拒绝了这些人的要求,并发布命令:敢有对抗新政者,从严法办。于是,春熙路的兴建、东大街马路的开拓,便在一片咒骂声中竣工。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有一成都文人,姓刘名师亮,以讥讽时政闻名,针对此事他在小报上发表一副含讽带刺的对联:“民房已拆尽,问将军何时才滚? 马路也捶平,愿督办早日开车。”这副对联以巧妙、诙谐的双关语抒发了成都市民对杨森采用强权暴力推行市政建设的愤懑情绪,一时间轰动蓉城。杨森严令搜捕,刘师量连夜逃出成都避祸。

虽然有“百年春熙”一说,春熙路本打算修成直线,但当时的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借助法国人的势力拒不拆迁,杨森也只好妥协。所以在中山广场处,春熙东路和春熙西路,春熙南路和春熙北路都相互错开。最初,春熙路因杨森头衔“森威将军”而命名为“森威路”。后来,这条南接东大街、北连总府街的商业大街取名“春熙路”,是一位前清举人、双流江子渔先生想出来的,他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意在赞颂杨森治理成都,为老城带来了春风和暖的日子。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商业贸易、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区商贸没施、文化娱乐场所和街区范围也随之扩大。辛亥革命以后的二十多年间,新辟的繁华商业贸易街区和商场达到六处。其中,商业场、悦来商场(今锦江剧场)、昌福馆(今东风商场)是在1917年劝业场大火之后,以原址为中心扩建,新修店铺三百余家,较老劝业场规模扩大一倍。1912年,成都名胜锦华馆被辟为新式商场。1924年春熙路建成后,位于春熙路北段的锦华馆变为一条支巷。

交通方面:北起青年路,南达西东大街,是1926年新辟商业街区。市区中心的各类工商业和公共设施为数也发展很多,服务业如茶馆、餐馆、食品店、理发馆、鸦片烟馆等,遍布全市。而春熙路正好处于这些繁华商业区的中心。这种繁华一直延续到成都解放之后的几十年。

下篇再说改革开放后春熙路的改造。

贴几张春熙路的图片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成都街巷系列(2)之春熙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