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承接前一篇文章

早在上一篇文章中就已经说过,虽然北洋水师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但作为晚清政府乃至中国历史上的近代化海军,北洋水师的存在还是给晚清政府在维护东北亚动荡的形势、遏制日本侵略崛起以及培养中国近代化海军和海军人才等不同方面做出了大量贡献。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插画中描述的“甲申政变”

此前提到过朝鲜“壬午兵变”与北洋水师的运用,而本篇文章还与北洋水师在维护东北亚动荡的形势危机有关,围绕的关注点仍然是清政府的藩属国朝鲜,参与国仍然是中日两国,讲述两国综合国力的对抗——“甲申政变”中的北洋水师。


一、

在清政府的帮助之下,朝鲜不仅解除了内乱,还平息了与日本之间的紧张局势,大院君也被押送至中国软禁。不过对于朝鲜政府来说,这一切还是不公平的,毕竟自己只是个实力贫弱的小国,在日本咄咄逼人的强迫态势之下,朝鲜政府仍然以向日本赔偿了55万日圆损害金,允许日本派1000名警卫驻扎在朝鲜,双方签订了《济物浦条约》而告终。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也警觉日本在朝鲜驻守警卫的真实目的,也急速从本国国内抽调3000人的精锐兵力奔赴朝鲜。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日本风俗画中的甲申政变

清政府此次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向日本施加压力,证明自己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权力与实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遏制住日本借朝鲜作为跳板发展其侵略野心的意图,两国大批兵力驻扎朝鲜,也因此形成了中日军队对峙的强弩之势。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闵泳翊

而朝鲜国内的局势仍然动荡不安,国政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贪官污吏依然霸道横行,贫苦的百姓民众照旧苦不堪言,脆弱的朝廷还是危机四伏,不堪一击。一场蓄谋已久的兵变还没被平息多久,另一场精心策划的政变已快要接踵而至。


二、

日本自明治维新伊始,就已经将征服朝鲜和中国奉为国策,毕竟这种想法在丰臣秀吉那个时代就已经被其幻想提出,妄想通过以朝鲜半岛为跳板,从而侵略占领整个中国。不过到了明治维新过后,日本人开始对于征服朝鲜和中国的国策开始有了行动,先后进行了侵略台湾、吞并琉球、染指朝鲜等一系列侵略扩张步骤,目的就是为了日后的全面侵略打下基础。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壬午兵变时的驻朝清军

1884年,朝鲜政治家金玉均等人从日本归国,在日本军方的秘密支持下建立了朝鲜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党——“开化党”。1884年12月4日(清光绪十年甲申年十月十七日),朝鲜开化党人在驻朝日本公使竹添进一郎的支持下,策动了挟持国王,妄图推翻朝鲜王室政权统治的政变,并刺杀了守旧派禁卫大将闵泳翊,攻入朝鲜王宫控制国王,组织起亲日的新政府。这一事件史称“甲申政变”,虽然政变一时成功,开化党也宣布了朝鲜脱离清政府的宗属国关系,建立起新的独立国家。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朝鲜开化党合影

但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清政府不能对藩属国发生政变,要求脱离关系这一件事置之不问。政变发生后的紧急关头中,闵妃和朝鲜的守旧派达成请求清政府出兵镇压政变。在清政府驻朝特使袁世凯的所率领的清军镇压之下,以金玉均为首的等主谋朝鲜开化党人纷纷逃亡日本避难,而他们所创立的朝鲜新政权仅仅存在了三天,便宣告流产。


三、

1884年,对于清政府来说,也并非国泰民安、一帆风顺的一年。此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同法国交战的状态,为了能控制东北亚的局势,清政府听闻嘲笑爱你发生变局之后,急令正在上海准备参加中法战争的北洋水师主力战舰“超勇”、“扬威”号奔赴朝鲜稳定局势。在上海期间的“超勇”、“扬威”二舰为了能加强战舰的火力,分别个加装了两门口径37毫米的哈乞开司机关炮。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金玉均

12月20日,丁汝昌等人率领“超勇”、“扬威”、“威远”三舰护送清军方正祥部一个营从旅顺增兵朝鲜。待到三舰抵达朝鲜之时,政变早已被驻朝袁世凯部清军平定,但北洋水师三舰二次赴朝,仍然对震慑日本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迫使日本方面对此次政变不敢轻举妄动。不仅仅是因为海陆两军的实力,更重要的是中日两国之间综合实力的对决,而此时的日本还并不具备与清政府全面抗衡的实力。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超勇级26倍254mm阿式巨炮

在政变的平息过程中,难免避不了要擦枪走火。清军和日本公使馆警卫之间发生冲突,日本民众和警卫人员均有伤亡。此次事件也惊动了中日两国政府,为了解决在“甲申政变”中的纠纷,两国分别委派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在天津会谈,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而条约中却有这样一条规定,也为十年后中日两国军队合理进驻朝鲜埋下了伏笔:

“今后朝鲜国若有任何大变乱事件,清日两国如要派兵,须事先相互行文知照。”


四、

虽然在平定朝鲜的两次事变之中,北洋水师的几艘战舰并没有开一枪一炮,甚至是第二次“甲申政变”爆发之后,在北洋水师还未抵达朝鲜之时,叛乱就已经被清陆军平定。看似北洋水师在朝鲜第二次政变中似乎没有派上用场,但实际上正是因为北洋水师的两艘新式战舰,才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撼和威慑力的作用,才使得日本海军没有大规模派兵支援。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日本海军筑紫号,与超勇、扬威为同级舰

倘若,北洋水师仍然是老旧水师的旧式战舰,那么在朝鲜的两次政变当中,日本海军依然会按兵不动吗?北洋水师在两次赴朝军事行动中,都派遣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新式战舰“超勇”号和“扬威”号,很多人对这两艘军舰的了解仅仅停留在黄海海战时因其老旧率先被日本海军击沉、击伤的历史。但事实上,当年这两艘新式战舰刚刚抵临中国之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而时任这两艘战舰的管带,也正是在甲午海战时期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邓世昌和“镇远”铁甲舰管带兼北洋水师左翼总兵林泰曾,他们二人都是中国近代化海军的人才,都是北洋水师指挥官中的精英。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北洋水师扬威舰

自清政府向英国订购了“超勇”、“扬威”二舰之后,日本政府也随即向智利订购了一艘同级军舰“筑紫”号,该舰和“超勇”、“扬威”二舰一样,同属于“超勇级撞击巡洋舰”,原名“阿图罗-普拉特号”,日本则于日本海军于1883年6月16日以8万英镑的价格将其购入,并改名为“筑紫”号,目的就是为了抗衡北洋水师的两艘新式战舰。


五、

在朝鲜两次政变爆发之时,北洋水师还并未有正式成军,尚且还需与新兴的军事力量,并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考验,也没有较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不过,在经历了两次维护东北亚动荡形势的军事危机之后,北洋水师也为中国的军事、政治和外交赢得了主动。

“超勇”、“扬威”二舰与朝鲜“甲申政变”

《天津会议专条》又称《中日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

但与此同时,中日两国《天津条约》的签订也为日后朝鲜事端埋下了一个祸根。日本自此之后迅速加快对朝鲜的贸易渗透,并且不断扩充国家的军事力量。1886年至1892年短短六年时间之内,两国对朝鲜的贸易额之比由83:17降低至55:45,两国对朝贸易水平已呈现接近趋势。日本在朝的贸易额急速增长,不仅显示了清政府在朝鲜宗主国地位的动摇,同时也为日本陆海军加速扩充军事装备奠定了财力与物质基础,为日本今后的军事侵略扩张作好了铺垫。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中国海军史》、《清日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