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軍畫了一把剪刀,賣了162萬,專家卻說:只是照片,毫無美感


冷軍畫了一把剪刀,賣了162萬,專家卻說:只是照片,毫無美感

冷軍筆下的畫作非常多,而且不同時期的畫作風格,也非常明顯。比如早期的畫作,冷軍很喜歡將自己的個人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裡頭。因此,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更多的是體現視覺的落差給人帶來的震撼。為了讓視覺更受刺激,冷軍在取材上,就追求新奇怪異。相較後期的人物肖像作品,早期作品的取材非常廣泛。當然,有許多素材雖然只是普通的日用品,比如鐵桶、帽子、水杯等等,冷軍也要突破尋常的思維,讓它們變得特別。比如我們本文要講的這把剪刀,就是這個時期的一幅代表作品。

冷軍畫了一把剪刀,賣了162萬,專家卻說:只是照片,毫無美感

剪刀是再尋常不過的日用品了,隨處可見。就算你搞到一把不一樣的剪刀,差別恐怕也就只在鏽跡的厚薄程度之上。到底要怎樣才能讓這把剪刀與眾不同,而且還能造成視覺的震撼呢?冷軍想到了一個非常絕妙的方法,融化!是的,為了創作這一作品,冷軍先將一把剪刀的刀刃給融化了,而他就圍繞著這把被融掉的剪刀進行創作。

冷軍畫了一把剪刀,賣了162萬,專家卻說:只是照片,毫無美感

作品成型後,確實非常震撼,視覺衝擊非常厲害。首先,剪刀是用來剪東西用的,我們能想到的,都是剪刀能用來剪裁什麼物品。可是,這幅作品竟直接讓剪刀最關鍵的刀刃被融化了。這就是落差之一。其次,剪刀的刀刃雖然被毀了,但是刀刃的外延依然正常,剪刀的手柄也還健全。這種上下的落差,也給這把剪刀增加了許多內涵,到底冷軍想暗示什麼?第三,剪刀的造型原本很簡單,但是剪刀卻能創造美。可是,這把被火焰融化之後的剪刀,卻非常醜陋。尤其是被烈火融化掉的刀刃,高低不平,很像張牙舞爪的怪獸。刀刃處的各種不規則稜角,還有烏黑的色調,都讓人感到難受。

冷軍畫了一把剪刀,賣了162萬,專家卻說:只是照片,毫無美感

冷軍卻不關心這些,他還將這幅作品報送到“首屆中國小幅油畫大展”,居然還獲得藝術獎。這個獎項在圈子內部,可是有一定分量的。另外,這部作品在當年還拍了一個極高的價錢,足足162萬。這個價錢在2000年初,確實不得了。然而,專家們圍繞這一畫作,卻產生了不一樣的評論。有部分專家認為,冷軍的這一剪刀作品已經違背了審美的基本原則。因為刀刃實在太醜了,讓人產生不適。這部分專家甚至認為,冷軍的作品不適繪畫,直接用相機照相,相片也能達到這種效果,他是在譁眾取寵。可以說,這幅毫無美感的剪刀,確實帶來了不小的爭議。

冷軍畫了一把剪刀,賣了162萬,專家卻說:只是照片,毫無美感

冷軍當然在乎別人的爭議,雖然這部作品還是取得不小的成績。但是,別人的評論對冷軍的創作,還是起到許多影響。因此,我們在冷軍後期的作品中,就很少看到這種以破壞、毀滅為主題的素材了。更不會看到冷軍故意去刻畫、誇大事物醜陋的一面。換言之,在後期的作品中,冷軍已經收斂了自己的性格。就算要表達某種情緒,他的手段也變得更為舒緩,更具內涵。這大概就是藝術家的成長之路吧。大家對這幅《剪刀》又有什麼感受呢?不妨直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