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10月23日晚上11點26分,李國慶曬出離婚證照片的微博,徹底將李國慶與俞渝塑造的“模範夫妻”形象給撕的稀碎,而這距離李國慶在採訪過程中因情緒激動怒摔水杯僅僅只隔了12天。

之後,李國慶與俞渝“你來我往”,各自爆料黑歷史,瞬間斯文掃地,外界則視之為一場公開的“撕逼”大戰,吃瓜群眾們對此吃的津津有味。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李國慶直接用微博“開炮”,俞渝沒有微博,它的“話筒”一個在微信朋友圈裡,一個在噹噹的官方微博中,論掌控“話筒”的能力,俞渝很吃虧,不過俞渝的料夠足,因此,李國慶的每一次回覆,都會暗地裡引發一場反輿論,人設一旦坍塌後,很難扭轉過來。

在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背後,外界也將目光延伸到了噹噹網身上,畢竟,在中國B2C電商領域,噹噹網曾經也有一席之地,並且勢頭很猛,上市時間也早於京東和阿里巴巴。撕逼到最後,無非爭的是利益,其中最值錢的部分,就是噹噹。有媒體認為,今年雙十一當當很有可能創造歷年銷量高峰。

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李國慶、俞渝互撕之後,噹噹網的流量確實來了一波高峰,App下載量暴漲,讓人沒想到的是,李國慶、俞渝斯文掃地後,噹噹網卻成了最大贏家。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百度指數顯示,最近90天內,“噹噹網”關鍵詞的搜索指數在10月24日達到了峰頂,為130075次,前一個小高峰是10月10日,為87989次,10月10日是李國慶採訪摔杯子的當天。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至於噹噹網的百度指數為何會在10月24日暴漲,是因為李國慶發微博的時間是深夜,大部分人等到第二天才知道這件事。

如果說百度指數還不足以直接反映李國慶、俞渝互撕帶來的連鎖反應,那麼,噹噹網App的下載量數據則是最好的證明。吃瓜群眾會因為對話題感興趣而使噹噹網的百度指數變高,下載量這個數據是不會出現變動的,要吃瓜要麼上百度,要麼上微博,下App只可能是去噹噹上購物。

七麥數據顯示,噹噹App最近三個月內在App Store內的下載量中,10月24日之前的日下載量大部分在10000次左右,最高下載量為31515次。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而10月24日——10月27日的下載量分別為37467、55293、65762、60107次,10月26日、10月27日的下載量達到了常規下載量的6倍左右。

噹噹App在App Store中的排名同樣在最近幾天出現了新高,10月25日,噹噹App在App Store免費榜總榜中排名第73位,系從6月1日至今的最高排名。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百度手機助手、應用寶、豌豆莢、華為應用市場、vivo應用商店、OPPO應用商店中,10月23日後的下載量均創造了近一個月內的新高。僅OPPO應用商店10月24日當天,噹噹App的下載量就達到了438657次。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當然,除了李國慶、俞渝在間接帶動噹噹網的流量外,噹噹自己也在帶節奏。10月24日,噹噹官微發佈消息稱,“本店無狗血,只有書香。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店慶開門紅”促銷 ​​​​”。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這條微博的轉發量、評論量以及點贊量均創造了當當網近期新高。據郭靜的互聯網圈從社交網絡上的反饋來看,確實有部分用戶因此重新回到噹噹網上查看參與買書活動。10月24日當天,噹噹網圖書的活動優惠是“滿100減50”,而其他平臺的圖書日活動並不在這一天,這也讓噹噹網在雙十一前夕撿了個大便宜。

對於噹噹來說,退市後它的日子並沒有那麼難,但也少了些許光鮮。

俞渝曾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透露稱,2018年噹噹大概有100億的銷售額,利潤4——5億,活躍顧客3000多萬。

李國慶、俞渝公開撕逼,噹噹網卻成最大贏家,APP下載量暴漲

這與噹噹網副總裁陳立均透露的數據比較近似,陳立均曾表示,噹噹2018年一百多億銷售,GMV 150-160億,四億多利潤,持續5年盈利,沒有任何負債。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碼洋規模達894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網店圖書零售碼洋規模達573億元,增速為24.7%;實體店銷售圖書碼洋規模達321億元,同比下降6.69%。

噹噹網並未公佈其2018年圖書銷售碼洋數據。陳立均曾介紹,2017年噹噹網圖書銷售碼洋為400億,而2017年中國線上圖書銷售碼洋為459億元,由此來看,噹噹網2017年的圖書銷售碼洋數400億有很大的水分存在,難道天貓圖書+京東圖書2017年圖書銷售碼洋只有59億?

另外,噹噹網2016年的圖書銷售碼洋近140億,從140到400億,噹噹網2017年圖書業務翻了2.86倍,從這方面來看,其2017年提到的圖書銷售碼洋也是個大大的問號。

就2016年的比對數據來看,該年度線上銷售渠道碼洋規模為365億元,噹噹佔比38%,佔全渠道的20%,這個數據更貼合實際。

噹噹網最近4年的營收及淨利潤情況是:2015年銷售93億,經營利潤0.91億;2016年銷售95.5億,經營利潤1.3億;2017年銷售104億,經營利潤2.8億;2018年銷售116億,經營利潤4.7億。

無論是營收規模、經營利潤,還是圖書市場的佔有率,噹噹的表現都不算差。

但是,如果跟外部對比,噹噹的表現就很拆強人意。

以京東和阿里巴巴為例,京東目前市值為461億美元,阿里巴巴市值4643億美元。

2019年Q2季度,京東淨營收為1503億,基於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淨利潤為人民幣35.589億元,截至2019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3.213億;天貓實物支付GMV同比增長34%,阿里巴巴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55億。

噹噹在營收規模、經營利潤、活躍用戶方面,遠遠低於京東、阿里巴巴。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8165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9.6%,在電商佔比如此之高的情況下,噹噹卻只能守著圖書市場800多億規模耕耘,這800多億中,還有300多億是線下的,線上還有京東、阿里巴巴在不斷侵蝕它的市場份額。

所以,噹噹在圖書市場的局面是,一方面既容易受到天花板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會受到京東和天貓的競爭壓力,比如,噹噹最近搞的滿減活動,京東也同樣在搞類似的優惠活動,兩者選其一,用戶顯然願意選送貨速度更快的京東。

近幾年來,阿里巴巴和京東屢屢上榜福布斯、財富等排行榜,而噹噹卻完全不見了蹤跡。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熱鬧的背後,人們只有在買書的時候,才有可能想到去噹噹上看一看。

沒有名氣和影響力傍身,噹噹只能是縮在圖書市場中自得其樂。

這次,因為俞渝和李國慶,噹噹網總算重新回到了公眾視野當中,並且帶來了一波流量轉化,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栽柳柳成蔭”,並非噹噹網刻意而為之,卻也有不錯的效果轉化。

看來,負面新聞也不是全無作用。當然,並不提倡其他公司也學習這種玩法,很容易“走火”,也不是誰都能帶來流量轉化。

短期來看,會有一波流量跑到噹噹身上,長期來看,噹噹的品牌卻會遭受打擊,熱度一退,用戶又會回到他熟悉的平臺上購物,而不是專門跑到噹噹上去買書,書這種標準品,各個平臺的用戶體驗差別並不大。

沒有幾家公司,希望看到自己的流量來源於“笑話”的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