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珍珠第一鎮”----鄂州梁子湖區東溝鎮轉型發展觀察

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起,梁子湖區東溝鎮發展珍珠養殖產業,高峰時年產值過億元。然而,“靠水吃水”的珍珠養殖在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給水環境造成難以估量的破壞。

2016年11月,東溝鎮全面退出珍珠養殖。全鎮1.7萬人中,有三分之二從事珍珠養殖及相關產業,都需要轉型。3年過後,如同承受沙石之痛後孕育耀眼珍珠的河蚌一般,昔時“楚天珍珠第一鎮”正經歷一場艱辛的蛻變。

“楚天珍珠第一鎮”----鄂州梁子湖區東溝鎮轉型發展觀察

支柱產業退出舞臺

30多年前,在鎮政府組織下,一批水產養殖戶到江浙學習珍珠養殖技術。依託天然的優質水資源,當地很快掀起養珠熱。

“當時養珠收入是種田的6倍以上,許多養珠人兩三年就富了,還在城裡買了房子。”原鎮水產辦主任張明鏡說。

行情好,引來一哄而上,環保問題隨之而來。“一到夏天,汙臭撲面,蚊蠅橫飛,窗戶都不敢開。”家住梁子湖水域的長港河邊,東溝村74歲村民李全福憶及多年前的生活環境時不禁唏噓。

“珠光寶氣”的背後,是環保措施不力:缺乏精細管理,無序投肥致水體富營養化;缺乏環保設施,養殖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剖蚌作坊分散經營,將周圍河道變成臭水溝……

2015年開始,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對珍珠養殖產業頻發環保“逐客令”。為此,梁子湖區毅然“壯士斷腕”,東溝鎮30多年建立的支柱產業成為歷史。“保護長江生態,必須捨棄有汙染的GDP。”區委書記夏帆說。

與“退”同步,東溝鎮近幾年在保留鄉村風貌的前提下開展環境整治;今年5月,我市發出長港河除險拆違清障工作動員令,東溝鎮快速啟動。全市“清潔鄉村”上半年季度督查中,東溝鎮名列前茅。

如今,漫步金秋的東溝,瓜果飄香,樹木蔥鬱,河湖漸清。“快找到小時候的味道了。” 李全福說。

轉產轉業重謀出路

全面退養,養珠戶及這條產業鏈上的就業者何去何從?轉產轉業培訓是第一步。

夏帆說,區、鎮相關部門多次針對養珠戶進行鱸魚、南美白對蝦等特色養殖培訓,幫助他們再創業。

“一開始心有不甘,但慢慢理解了,強調生態保護是趨勢。”在新建的對蝦養殖場內,張友義對自己的前景充滿信心。和他一起轉產的還有張林,他養的黃顙魚不久前一次就賣了十多萬元。

珍珠養殖需將人工做成的珠核植入母貝,再放入水中培育珍珠,從事這一工作的婦女歷來有“珍珠娘子”的美譽,餘曉林是其中的佼佼者。靠著一雙巧手,她現在從事成品珍珠加工,“從別處購買珍珠,再做成耳環、項鍊等飾品,還挺好賣的!”

在餘灣村,曾養殖珍珠的200畝水面,已改養美國加州鱸魚。“與‘四大家魚’比,養鱸魚的經濟效益高,而且採用生態模式,不汙染水體。”養殖戶皮瞬發說,去年鱸魚產值達200萬元,今年有望繼續增加。

為降低成本,皮瞬發開始培育魚苗。一旦成功,就可以一帶十、十帶百,讓周邊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

生態產業形態漸顯

7月,以“歌唱祖國,荷您共享”為主題的第四屆梁子湖(東溝)賞荷節在茅圻村和餘灣村同時舉辦,僅開幕當天就吸引遊客3萬餘人。“東溝以‘荷’為元素的全域旅遊品牌正走向成熟。”東溝鎮黨委書記趙倫泉說。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興旺。對於當前的東溝鎮來說,首先必須守住綠水青山底色,堅持生態優先理念。

上半年,全鎮招商專班分赴武漢、青島、廣州、北京等地,多方謀求新的發展路徑。以前外出招商,鎮幹部最關注項目產值及稅收貢獻,而現在他們更想了解是否存在環保風險;以前關心“有多少政策優惠”的項目負責人,現在更多想了解“環境如何”。

“經不斷摸索,東溝鎮下轄的8個村都在形成各自的特色產業,並帶動許多養珠村民重新創業。”趙倫泉說。

目前,全鎮正爭取上級資金,支持裕景中藥材、九匯發苗木、碧峰生態農業、楚天舒生態農業、更生葡萄種植等基地建設;同時,餘灣村求和生態農業基地、茅圻村蔬菜種植基地、大橋村黃桃瓜果採摘基地和劉河村林果種植基地等正加緊建設。

同時,由鄂州碧雲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的蔬菜林果基地開始籌備,融創匯落戶餘灣村的規劃進入編制階段,東溝樁基產業培訓基地、湖北品鎧樁基工程機械配套機具生產基地等項目正在申報中。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戴勁松

鄂州融媒體中心記者:胡倩

特約記者:李君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