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差法填报志愿的优势

线差法填报志愿的优势在于:考生可以根据本人考生线差,参照省考试院《志愿指导》中提供的“平均分线差值”(甘肃考生适用),比较容易选择目标院校。同时,通过对目标院校冲高常量进行变量分析,做出适当修正或调整,使目标院校满足冲高条件的投档线差更加趋于合理,从而确保本人填报的院校能够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下参考平均分线差值选择填报志愿的方法尽管考生都在使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它只是大概判断考生能不能在本人考生线差下,投档或录取到自己所报院校的一种简单测算方法。

线差法填报志愿的优势

统计显示,我省自2015年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以来,至2018年连续四年理工类本科一批具有招生计划的院校中,当年线差低值(投档线差)大于上年线差均值(即DD≥SJ)的院校约占1/2左右。2019年 DD≥SJ值5分以上院校数约为11%,比往年明显减少。尤其省内外录取100人以上的招生大户,多数院校新招生年度投档线差处于上年最低录取线差+冲高常量接近点。由此可见,随着平行志愿下院校录取线差一年比一年相对稳定,考生使用线差常量填报志愿同样趋向于一年比一年更为科学合理性。

近年来使用线差法填报志愿的考生,多数参考上年院校平均分线差值填报志愿。这样,如果2020年院校投档线差高于2019年平均线差,往往会导致所选目标院校由于分数过低达不到该校投档最低分而无缘投档录取。根据平行志愿下投档录取规律,2020年 DD≥SJ值的院校可能会仍然有所减少,使考生填报志愿难度降低。

由于平行志愿下多数院校投档线差呈现逐年上移趋势,所以考生填报志愿参考离高考最近一年的院校投档线差和平均线差,往往比参考前三年院校平均分线差均值更为合理。

线差法填报志愿的优势

以上分析主要参考了理工类本科一批投档录取数据,由于该批次内线差值(即批次内最高线差-最低线差)较大,约200分左右。比较而言,文史类本科一批院校批次内线差值较小,约为150分左右。理工类、文史类本科二批院校批次内线差值均为50分左右。所以在线差变量分析方面略有不同。

如果我们将院校一冲二稳三保的梯度分数简单划分为1/3均值,那么考生无论选择冲稳保三类院校中任何一种类型的梯度值均会处于10分左右,这就是我们将冲高误差绝对值控制在10分以内的理由。考生在新招生年度选择填报的冲高院校,如果冲高误差超出10分的绝对值,就有可能出现滑档或者投档后无法按专业录取的情况。

线差法填报志愿的优势

建议考生及家长每年填报志愿时,不论使用线差法还是位次法,建议对选择出的目标院校最好做出线差常量的变量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