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主戰坦克KEW-A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當代主戰坦克的首要任務是反坦克,反坦克彈藥中最犀利的則是脫穿,它就是老虎的利齒。第一眼看到清單上白字黑字寫著KEW-A1,我的心就徹底放下了。這個型號可能比較陌生,包括大多數媒體的解釋都不準確。

說到RH120 L44/M256這門著名坦克炮的配套彈藥,大家首先就會想到美國M829系列和德國DM系列之爭:

M829A1(1991年)vs. DM33(1989年)

M829A2(1993年)vs. DM53(2000年)

M829A3(2003年)vs. DM63(2006年)

在DM33之後德國曾在1994年推出過渡性質的DM43,但因為性能改進不大,未能對M829A2形成優勢,德軍從未裝備,而是轉而發展跨代的DM53。具體的穿甲深度數據我就不貼了,幾乎沒有兩個資料是相同的(敏感數據我也沒有準確的)。德美雙方你追我趕,極大促進了世界穿甲彈技術的發展。

說說主戰坦克KEW-A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 騎1師第1裝甲旅級戰鬥隊5團2營C連的兩名坦克兵手捧M829A3穿甲彈,2013年9月攝於胡德堡

美國為自用的M1A2C配套研製的是M829A4,改進了風帽,採用低阻尾翼,發射藥在高低溫環境裡的穩定性更好,它的設計重點是對付新式重型爆反裝甲和硬殺傷主動防禦系統,因此穿甲深度比A3只是略有提高(據說為40毫米)。

說說主戰坦克KEW-A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 右邊是M829A4(過去叫E4),左邊就是上面介紹的AMP先進多用途彈藥,它將四合一取代破甲彈、多用途榴彈、人員殺傷彈和破障彈。自M1A2D開始,美國坦克彈藥就將簡化為上面這兩種,可謂開創先河之舉。

但M829系列都是貧鈾彈芯穿甲彈,美國從未批准出口過。為了給眾多對外軍售的M1配套彈藥,美國專門開發了KE-W系列出口型穿甲彈,包括原型、A1、A2、A4等型號,均為鎢合金彈芯。

原型的資料我沒查到,只知道是1991年開發的,用戶就是從1992年開始裝備本土組裝M1A1的埃及陸軍。

KE-W A1則是通用動力彈藥與戰術系統分公司引進萊茵金屬公司的DM43-A1設計專利,並改用美製發射藥,於1999年推出的。所以它不是大多數媒體上說的M829A1鎢合金彈芯出口型,而帶有純正的德國血統。


說說主戰坦克KEW-A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 KE-W A1

KE-W A2和A1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彈託結構、鎢合金彈芯長度都不同。KE-W A2就是更換為鎢合金彈芯的M829A2,由M829系列的生產商ATK公司於2004開始生產。


說說主戰坦克KEW-A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KE-W A1的2千米距離穿深大約為570-590毫米RHA(也有說只有500毫米的),主要出口埃及、科威特、沙特和伊拉克;KE-W A2則達到660毫米,出口澳大利亞、埃及、科威特、丹麥和荷蘭(L44通用)。


說說主戰坦克KEW-A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 澳大利亞陸軍M1A1車組展示其配備的彈藥,最左邊的就是KE-W A2

KE-W A3和A4分別是M829A3和A4的鎢合金出口版,A3只有傳聞,是否真實存在或者出口過一直存疑,A4在去年獲批出口埃及。

由此也可以看出M1A1T攻擊力的真面目:穿甲彈還停留在德國25年前的水平,略低於中國的二期彈,與當今世界坦克前三強的主力穿甲彈差距巨大 - 這老虎的牙口相當差。


說說主戰坦克KEW-A1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