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撰文丨墨黑纸白

一、最可怕的并非人性之恶总是突破文明下限

最可怕的并非是人性之恶总是突破人类文明的下限,最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性之恶能够在规则中游刃有余,不以为耻甚至还为被某些保护而得意洋洋去炫耀。

我们越来越应该去了解的,人性本恶应该成为我们的常态思维,唯有这样的常态思维之下的各种规则、生活方式,才能不断营造出人性之善的花朵。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10岁的女孩,拥有着很多成年人早已无法回去的童真,也拥有着很多成年人早已无法寻回的年少绚丽和人生成长,但她在悲惨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据相关信息称:13岁的凶徒蔡某某,在事发当天,将 10 岁的淇淇骗到家中,欲强行与淇淇发生关系。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遭到反抗后,蔡某某开始对淇淇的头部还有面部,进行殴打,并将淇淇摁倒在地,双手死死掐住她的脖子。

淇淇丧失抵抗力,不再挣扎后,蔡某某担心淇淇会将自己的行为说出去,于是他开始用刀在淇淇上身刺,一连刺了五到六刀,还有一刀刺在头部。

确定淇淇死后,蔡某某开始将淇淇的尸体,往住处对面的灌木丛中丢弃,在移动尸体过程中,还把淇淇的裤子给拉了下来。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据淇淇的舅舅说:“平时,我们每天都是接送淇淇的,是每天都接送,就这一天没有接送。”

这场悲剧让我们所能看到的人性之恶太多了,13岁、将10女孩诱骗家中,意欲强奸、刺杀躶体抛尸,发生在女孩家长唯一一天没有接女孩下学……

二、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基本教育而非全部教育

知识对于孩子来说,只是一方面而已,还有很多的方面需要让孩子们知道,来自法律方面的,来自性教育方面的,来自社会方面的。

如果只是让一些未成年,内心中却藏着一只野兽的孩子,知道有给他们的保护法,可以让他们作恶不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是法律的失败,也是教育的悲哀。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已经有律师在媒体上就本案称:“不满14周岁不会进入刑事司法程序,涉案男孩父母或承担侵权损害赔偿。”

相信会有很多家长们会对这样的律师骂个狗血喷头,但骂的意义可能不大,因为不是他在说这句话,他只是转述这句话。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这个13岁的凶徒,在强奸谋杀淇淇之前,已经在那个小区尾随、骚扰过三个女性,其中不乏成年女性,就这一点行为而言,很难用年龄来区分此类恶行。

而在之前骚扰之后,也有一名女性的家长报了警,但得到的只是这个凶徒家长的反称污蔑自己家的孩子,随后不了了之,而淇淇最终成了其刀下枉魂。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其实时间是留给有了这个小女孩的,也留给我们每一位守法公民了,同时也留给有我们社会执法者们的,但悲剧依然发生了,而结果却是让人不能接受的。

一次次的事实和凶案会发生的征兆,没能让我们把凶案扼杀在萌芽之中,这个凶徒的家庭教育必然是有问题的,但我们的规则也早该与时俱进了。

三、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成为某些未成年毫无人性的空子

我们给予未成年人的保护,更多的是基本权益的保护,即免受家暴、校园暴力、社会暴力、上不起学等基本权益,而非对未成年人的犯罪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

这样又何以让更多懂事、守法律的孩子们,免于校园暴力、社会暴力的权利呢?这个凶徒不仅敢尾随骚扰成年人,还敢杀人之后在群里恶语频出,甚至是炫耀。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这从哪一个角度来看,都不能以未成年人来判定了,也就是说我们的法律应当以此案为契机,对未成年人年龄下调,对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成本上调。

这个好处在于,一方面不给予任何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把未成年人犯罪不当回事,另一方面也是加大学校和家庭对孩子们在法律及性教育上的教育义务。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我们试想这样一个在13岁就穷凶极恶的人,还能逃脱法律的严惩,仅仅象征性的强制收容,出来之后怕还是会再犯前罪。

四、对不能以孩子来定义恶劣犯罪行为,应给予正常的法律审判

这样的案例今年就有一起,今年七月份相关媒体发文报道《男子两犯强奸罪,四次获减刑,出狱后又杀害15岁少女》。

内容显示:据村民所言,小肖是陈某奎侵犯的第三名少女,也是第二个殒命的被害人。第一个被奸杀的女孩,是30年前陈某奎的邻居。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当时,由于陈某奎未成年,没有被处以极刑。第一次出狱时已过而立之年的陈某奎很快结婚,看似生活上了正轨。

却在2007年夏天、妻子怀孕之时,再次对年轻女孩实施强奸犯罪。万幸,第二个受害者挣脱绳索,寻得大人帮助并报案。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这一次,陈某奎被判了15年。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有过前科的强奸杀人犯,在第二次入狱后,四次获得减刑,最终于2019年1月出狱,不到半年悲剧再发。

从未成年时开始奸杀他人,被处了刑罚,但第一次出狱能结婚,妻子还怀上了孩子,却依然罪恶不改,再被判15年,减刑出狱后却再犯强奸杀人。

纸白君非常明确的认为,文明和法律对某些畜类是无用的,文明和法律应该就捍卫更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着眼,对此类畜类即便不死刑,也要百年起步刑罚。

五、我们的死刑应当对早已丧失人性、践踏文明的凶徒足够威慑

如果国家觉得监狱养这类人渣浪费粮食了,那就直接死刑就好了,我们作为世界上死刑不多的国家之一,应该让我们的死刑对此类恶徒有足够的威慑。

也让世界看到,我们之所以留着死刑就是为捍卫大多数善良、守法公民们最为有力道的方式,不能藏着宝刀对此类奸杀他人的人渣一次次的不去展露。

大连10岁女孩被害,让13岁凶徒付出代价更具教育意义

有个好的消息是未成年保护法13年后迎来第一次大修,其中要求学校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是一个不错的亮点,但必须行之有效而防止沦为鸡肋。

但欠缺的是,纸白君在查阅相关大修细则时,没有看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调整,以及对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奸杀他人的大罪有更为文明锋芒的改进。

我们还是更趋向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而忽略了对未成年人的排恶意识,保护是必须要有的,对恶徒的绝不宽容也是必须要有的,双管齐下才真实有效。

2019—10—27落笔于墨辩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