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下?双11到来之前的资本寒冬

就如同今天北京的寒风一样刺骨,今年的互联网行业其实并不如往年过的惬意,而10月28日的一则消息,给这个即将到来的冬天又增加了一丝萧瑟。

根据某内部群聊曝出的图片显示:阿里淘宝总裁蒋凡要求,公司内部p8级别尽快实现全员35岁(85年后),这意味着如果员工35岁了还没达到p8级别,那就有可能会被优化(也可能是裁员)。

阿里巴巴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下?双11到来之前的资本寒冬

那么,我们首先了解一下阿里的P8大概是什么级别?根据网传的消息来看,p8是高级专家的专业级别,相当于M3级的资深经理。工作年限大概6-12年,年收入能达到150万的级别,而这份收入在互联网行业已经属于高薪。其实不光是阿里一家,全国的互联网行业都在近几年有过大规模的组织优化。

2017年,推崇狼性的华为被曝出清退34岁以上老员工,随后华为官方予以否认,说此事纯属谣言。2018年到现在,互联网行业的“优化”风气更是逐步蔓延,滴滴、美团、百度、网易、连一直为“兄弟”着想的京东也开始让兄弟们另谋出路,可以说挨家挨户这些互联网大厂都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优化调整。


阿里巴巴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下?双11到来之前的资本寒冬

当然,这些公司对外的宣称都是子虚乌有,阿里的公关也是如此。10月28日午间消息,淘宝公关总监曹筠武辟谣称:公司没有任何对职级的刚性年龄限制,更没有任何人做过类似要求。在阿里巴巴,无论是招聘还是晋升,从来没有涉及年龄的规则。


阿里巴巴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下?双11到来之前的资本寒冬

此外,

38岁的曹筠武还介绍称,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阿里巴巴最早提出也最为重视人才体系建设,不同背景、不同岗位和不同年龄层的员工都有成熟完备的发展路径。

正如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样,这些裁员的消息真的是空穴来风吗?这些公关所说的我们只是在优化组织架构真的可信吗?再说了,大规模裁员这种消息能摆到桌子上来说吗?要不然35岁这个梗为什么广为流传?

实际上,当大多数企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以后,组织架构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变得越来越臃肿,因此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企业危机。而让一个企业重新变得有活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规模裁员并填补新鲜的血液。

就拿程序员来说,雇佣一个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的成本是巨大的,而他的经验未必会带来多少效率的提升,相反新技术人员更容易上手,比如某些培训机构宣称的4个月即可入职,培养成本上跟老员工比也是天上地下,比如某些口号公司对新员工说的最多的不就是“你是来提升能力“的这一句话,但是新员工的开发效率其实并不输于老员工。因为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没有行业软件,没有计算机科学,他们只有互联网应用。所以程序员不光是一个脑力工作者,还是一个体力工作者。

记得退休之前还玩了一把摇滚的杰克·马曾经说过一句话,他称996不是单调的加班,关键在于热爱和奋斗。就像问一句,这些已经透支了10年身体的程序员如果依然还在底层的话,他们能熬得过新进的年轻员工?从这点来看,互联网行业提倡的996已经做了一轮人员的筛选。其实企业就是资本的代名词,它追求的永远都是利润,相关的员工福利等等其实都是利润的衍生品,而某些不必要的支出自然决策者是不希望看到的,总而言之一句话,我能一块钱办的事,凭什么要花两块钱?


阿里巴巴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下?双11到来之前的资本寒冬

很多话不必多说,相信公众心里自会有自己的判断,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现在应该处于买方市场,而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有底气做”架构优化“的来源。如今不只是年龄,连性别、学校都能作为一个想用就能拿出来用的借口,实在不行还有身高、颜值气场,实际上,用员工的年龄说事,和用员工的性别有区别吗?更有甚者连正常的生育都成为了辞退的借口,当公开的歧视变成了可以在网上、电视上、媒体上广泛讨论而不被惩罚的时候,最终损害的只能是员工自己的权益。

著名品牌传播与危机公关专家曹保印先生表示:大型企业面对的裁员风波稍有不慎都会导致捕风捉影,而解决此事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长期的营造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不要把别人的付出看成理所当然。只有长期的健康的企业品牌形象,才会有效的抵御此类的谣言,因为事情被曝的时候,不光是企业内部员工反驳造谣者,公众也不会相信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会做出这种行为。

正如钱钟书在《围城》中众人所熟知的一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的确互联网行业的高工资吸引着一波又一波的年轻人前赴后继,但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企业必然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而这正是企业抵御危机到来时最重要的两件法宝。


阿里巴巴要求尽快实现P8全员35周岁以下?双11到来之前的资本寒冬

所以现有的企业在优化组织架构帮助企业重获新生的同时,也要保证员工的权益营造优秀的口碑增加抵御外来危机的能力,毕竟一个风评不好的企业又如何吸引前赴后继的求职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