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出来混该出手时就出手,瞻前顾后只会两手空空,将一事无成

生活中处处充满机遇,要想发现并抓住每一次机遇,就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两难的抉择中,敢于决断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鬼谷子说:“外内者必明道数,揣测来事,见疑决之。”意思是,处理内外大事,必须明确理论和方法,要预测未来的事情,就要善于在各种疑难面前临机决断。假如我们面对选择时犹豫不决,无法果断地作出决定,将会一事无成,甚至还有可能埋下祸根,为自己带来一连串的失败的打击。

鬼谷子出来混该出手时就出手,瞻前顾后只会两手空空,将一事无成

鬼谷子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都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一天,农民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这可把毛驴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右瞧,始终也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于是,这头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

如果发现好的机会,应该运用全部的常识和理智慎重地思考,抓紧时间采取行动,才不至于贻误时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果断地作出决断的勇气。有些人往往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结果错失良机,甚至给自己造成很大的损失。

鬼谷子出来混该出手时就出手,瞻前顾后只会两手空空,将一事无成

鬼谷子智谋

1990年,在温布尔登举行的网球锦标赛女子组半决赛中,16岁的前南斯拉夫选手塞莱丝与美国女选手津娜·加里森对垒。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塞莱丝的最大对手并非加里森,而是她自己。赛后,塞莱丝垂头丧气地说:“这场比赛中双方的实力太接近了,因此,我总是犹豫不决,只敢打安全球,而不敢轻易向对方进攻。”

而津娜·加里森却恰恰相反,她暗下决心,鼓励自己要敢于险中求胜,绝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结果,加里森在比赛中先是领先,继而胜了第一局,后来又胜了一局,最终赢得了全场比赛。

每个人在生活中经常面临着种种抉择,在抉择之前难免要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如果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只有敢于决断,明智选择,才能够成功。

鬼谷子出来混该出手时就出手,瞻前顾后只会两手空空,将一事无成

鬼谷子智谋

选择无非有两种:二者择一,或多者择一。二者择一,当然有一定难度,但难度还不算大;而在“多者择一”的决策中,随着选择对象的增多,选择难度也在增多和加大。在生活中,最容易犹豫不决的就是青年男女对于配偶的选择。据资料显示,很多大龄青年之所以成为“剩男”、“剩女”,是因为犹豫不决造成的。这些人总认为“下一个”会更好,结果是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以致让“选择”误终身。

犹豫不决的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也是最容易失败的人。唯有那些先聪明地斟酌,再果断地决定,然后坚定不移地去行动的人,才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有所收获。

鬼谷子出来混该出手时就出手,瞻前顾后只会两手空空,将一事无成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刚走几步便看见一枝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可在后半程中,这个弟子发现了比手里更大更漂亮的麦穗,也只能叹息自己选择得太早。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摘取,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枝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完美的那一枝,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鬼谷子出来混该出手时就出手,瞻前顾后只会两手空空,将一事无成

鬼谷子

有时人生犹如走在一大片玉米田中,每看到一个玉米,你都要斟酌,这个怎么样,会不会是最大的,前面会有更好的吗?谨慎的人在前半条路就会确定目标,到后半条路只能看着更大的玉米叹息;而自负的人却会看遍一路风景,直至道路将尽,才手忙脚乱地胡乱选一个,之后又后悔不迭;只有懂得选择的人,在经过途中细细观察,细细比较,才果断采下自己最满意的玉米,哪怕前面还会有更好的,他也毫不遗憾。

一个人如果没有果断决策的能力,那他永远到不了成功的彼岸。只有那些在两难的选择中,能果断取舍,懂得珍惜的人,才能体会到生命的圆满与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