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壓力成“殺手”沃爾沃高管動盪何時安?

作者說:李書福僅用三年時間讓沃爾沃扭虧為盈,但不復收購之初那般風光,近年來核心管理人員因業績壓力接連出走,讓沃爾沃的市場走勢悄然生變。這又是否為李書福“激進治療”所留下的“後遺症”?

業績壓力成“殺手”沃爾沃高管動盪何時安?

車豔華出任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兩年,有消息稱其正尋找下一份工作。自被吉利收購以來,沃爾沃內部頻現人事調整,尤其是核心人員頻繁流失,讓欲在豪華車市場更進一階的沃爾沃前路迷離。

欽培吉上任 車豔華能否一站到底?

10月27日,就車豔華離職傳聞,中車網聯繫了車豔華,其否認了這一消息。“沒有啊,我也不大清楚外界為什麼有這樣的說法。”車豔華說。

擁有豐富豪華車品牌營銷經驗的車豔華於2017年出任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市場副總裁,全面負責大中華區市場工作。然而,隨著今年袁小林和欽培吉的一紙升任書,讓部分人士認為沃爾沃或再掀人事動盪,而非袁小林和欽培吉聘請進來的車豔華則首當其衝。

今年3月,曾領導吉利控股併購沃爾沃的袁小林出任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和亞太區總裁兼CEO,全面負責沃爾沃汽車集團亞太區業務;7月,曾就職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並擔任銷售和經銷商網絡副總裁的欽培吉接手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一職,領導團隊推進沃爾沃汽車在華業務的發展和開拓。履新的這四個月,袁小林和欽培吉鮮少露面,也未有大動作流出。

“新上任者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一位業內人士對中車網說。

相比空降而來的車豔華,欽培吉在沃爾沃工作長達8年,其所擅長的領域與車豔華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作為車豔華等人上司,欽培吉是對內採取維穩態度,還是有精力繼續雕琢這支團隊,也成為業界關注點。

一位車豔華以前的上司告訴中車網,其相信車豔華的工作能力,而車豔華在豪華車品牌上極具經驗也將從一定程度上助力現東家。也就是說,對於車豔華能否進一步推動沃爾沃在華市場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與其有過工作接觸的人士持肯定態度。儘管車豔華個人很受肯定,但沃爾沃的市場的情況卻並不如她一般受到外界肯定。

“沃爾沃和其它豪華車品牌在風格和打法上也沒有本質區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中車網說,目前看不到沃爾沃在市場、營銷和產品上的亮點。

也有業內人士對中車網表示,能力是否可以發揮出來與公司內部環境有著莫大關係。按照沃爾沃在華頻繁人事變動先例,未來沃爾沃是否再掀人事調整暫未可知,但業績成為這些在任高管頭上的“達摩克斯之劍”。

核心成員頻繁出走 業績壓力成高管“殺手”?

近年來,沃爾沃多名高管陸續離職,這一情形在人員架構穩定的豪華車品牌中極為罕見。

2017年,原沃爾沃亞太區企業傳播副總裁寧述勇離職,隨後入職觀致汽車;原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公司市場副總裁易寒離職,調至領克汽車;原沃爾沃中國銷售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向東平離職,隨後入職電咖汽車;原沃爾沃中國研發公司總裁沈峰離職,隨後入職蔚來汽車。在此之前的2016年,原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總裁兼CEO付強和原沃爾沃汽車中國銷售公司COO柳燕接連去職。

管理團隊的不穩定意味著沃爾沃近年來在傳播、市場、研發、品牌等層面都歷經變動。這些因素也讓2013年才扭虧為盈的沃爾沃,不論是面對競爭對手,還是自身發展,都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

中車網瞭解到,與沃爾沃一樣同屬於豪華車品牌第二陣營的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鮮少有人事變動。而第一陣營的奧迪、寶馬、奔馳的核心管理層,尤其是中方管理人員極為穩定。哪怕今年奔馳CEO迪特·蔡澈退休,寶馬送上祝福不帶奧迪玩的營銷策略,將外界“未來奔馳會駛向何方”的質疑之聲迅速消解。三大豪華品牌良性競爭行為,同時也賺得外界一波好感。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高管去職沃爾沃後,所加盟的品牌大多為邊緣車企或新興車企。何種原因讓這些高管放棄豪華車品牌第二陣營的沃爾沃,而去選擇一個車市“陪跑者”?

“業績壓力比較大,所以(人員)肯定是要做調整。”在接受中車網採訪時,崔東樹認為因業績壓力,沃爾沃人事變動很正常。

自2016年起到2018年,沃爾沃老店陸續退網掀起不少風波,這一時間段恰好是沃爾沃高層集中調整的階段。汽車分析師鍾師認為,“公司高層的短期業績肯定是和銷售掛鉤的,尤其是新高層上任之後急於做出一番業績,所以短時間內向經銷商大量壓庫成為了常規操作。但是經銷商在面對庫存壓力時,往往不得不依靠甩賣來增加銷量,導致利潤率降低。如果壓力太大,就會引起經銷商集體反彈,後續的一些連鎖反應可能會讓操作不當的企業遭到重創。”

掉隊危機初顯 20萬輛目標或落空?

收購沃爾沃之初,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稱,“吉利沃爾沃是兄弟,我對讓沃爾沃扭虧為盈有相當大的勝算。”這一承諾李書福很快就兌現了,然而,放至長遠看,前期消耗了太多“心血”的沃爾沃在華戰略目標或將落空。

早前沃爾沃計劃,2015年在華實現20萬輛目標,但因2015年市場成績未達標,沃爾沃將戰略目標調整為“2020年將在中國實現20萬輛銷量”。外部環境是沃爾沃內部壓力的來源,而這一戰略目標或許也成為沃爾沃高層頻翻流失的原因之一。

“我覺得外資企業的鬥爭比較激烈。今年豪華車品牌在業界表現突出,大家表現都很好,這也給沃爾沃帶來一定壓力。”崔東樹對中車網說。

2019年9月,沃爾沃在華單月銷量為1.49萬輛,同比增長13%;今年1-9月,沃爾沃在中國市場累計銷量為10.95萬輛,同比增長13.8%。中國車市下行之年,沃爾沃市場表現亮眼。然而,面對各大穩步上升的豪華車品牌,沃爾沃仍有不小差距。

處在第二梯隊的豪華車品牌,其競爭激烈程度並不亞於第一梯隊。今年1-9月,凱迪拉克以超16萬輛的成績領導第二梯隊;雷斯薩斯以約14萬輛的銷量排名第二,與凱迪拉克相差約2萬輛;沃爾沃則以10萬輛出頭排在第三的位置,與雷克薩斯相差約四萬輛。誰比誰多賣數千輛是影響奔馳、寶馬、奧迪誰能坐上豪華車銷冠的重要原因,倘若在今年最後幾個月沃爾沃不能縮小這4萬輛的差距,來年沃爾沃掉隊將成為必然。

此外,按照沃爾沃當前增速,能否在2020年達成20萬輛目標,不僅僅關乎其戰略目標的完成度,更是關乎該品牌未來在華的市場佔有率。

“相比其它豪華品牌,不覺得沃爾沃好在哪裡。它的業績表現一般,市場、產品、營銷方面也沒有讓人印象深刻的點。”崔東樹認為。

就欽培吉上任後,沃爾沃未來規劃等問題,中車網致電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產品傳播與媒體關係總監賈小卉,到截稿止其並未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