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远程学习的研讨班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有这些心得体会

10月24日至25日,十三届全国政协连任委员学习研讨班举行。研讨班首次采用远程学习形式,在全国政协机关设主会场,31个省区市政协设分会场。部分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在上海市政协分会场的学习研讨,并分别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两个主题分组讨论。

委员们表示,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增强履职本领,在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中发挥好主体作用,切实把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吴志明委员提出,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要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可加大“人民政协进党校、进社会主义学院、进行政学院”工作力度,增进社会各界对人民政协工作的了解。

不少委员认为,政协协商议题的产生应有科学性,要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调研要深入、专业性要强,引导相关群体合理表达诉求,通过群策群力,及时分析问题、精准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言,助推形成共识和解决问题。张恩迪委员希望大力促进委员协商建言成果的采纳、落实和反馈,并不断丰富协商形式。周锋委员同时提出,要做好政协履职工作的宣传报道,尤其是平时的履职宣传,进一步扩大政协的影响力,广泛凝聚共识。

王明弹、沃伟东、印杰、丁金宏、章义和等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营造宽松和谐的协商环境、培育协商文化。委员们认为,要把握一致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从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提升协商各方的参与度。

围绕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少委员认为,要围绕重大问题,切实加强政党协商,并就此作出制度化安排;加强界别协商,在深度、广度、效能上下功夫。

赵雯委员认为,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搭建更多平台,帮助政协委员增强履职本领,更好发挥委员主体作用。

切实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是不少委员所关注的。委员们认为,要完善调研方法,通过深入基层明察暗访,了解真实情况,听取真实意见,推动协商议政提质增效,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

周汉民委员认为,应切实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要在制度上为委员深入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调研提供必要保障。专门协商机构要在组织好协商方面做足工作,把相关议题议实、议深、议透,其中“上海市政协全会期间,按照界别组织专题会议,围绕地方重要议题进行协商的做法值得推广”。

钱锋、徐晓鸿等委员建议改进调研组织形式,多组织分片区调研,如组织长三角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相关调研等。

不少委员认为,把既往工作中所积累的好的经验加以制度化,有助于新时代做好政协工作。张喆人、谢卫等委员认为,全国政协修订了提案工作条例,对提案工作如何把握数量与质量的问题做出了指引,明确提出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提交高质量提案的要求,这一制度规定很好。提案工作提质增效,要突出提高提案质量、办理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而推动提案内容和办理答复的公开,加强集体提案,包括党派和界别提案工作,都有利于提高提案质量,这对政协相关专委会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围绕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议题,委员们表示,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

王志雄委员认为,要通过认真学习,全面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切实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全面增强履职本领。

高峰、常兆华、陈赛娟、阚保平、何力、马国湘等委员表示,要在认真学习、双向发力、履职尽责上下功夫,“知国情”“接地气”,希望有更多机会促进政协委员和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沟通,更好知情明政。

陈义汉、徐葵君、蓝闽波、王美华、魏松等委员表示,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高“精准发声”质量。高融昆委员建议,建立委员考核机制,引导委员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激发履职热情、促进履职效能。

25日下午举行的学习研讨班集体座谈交流暨结业式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在上海市政协分会场作交流发言。他说,作为政协委员,要时刻对照“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严格要求自己,着重“修炼”几项基本功:提高关联思维能力,不仅立足本职专业,而且能放眼国家发展大局,聚焦重大问题,进行关联性分析;提高换位思考能力,通过知情明政了解党委政府决策和实施的过程、程序,把握其中关键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材料,用案例、数字说话;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并把握好“度”,态度诚恳、意见明确、道理清楚、办法管用。

(政协头条记者集体采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