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流水香炉山,茱萸满坡边,止了肚儿痛,忆苦又思甜。”村民马金良哼着小曲,双手不停地在灌木丛中穿梭,爬满皱纹的脸颊绽开了幸福笑容,身旁竹篮里渐渐被绿油油的摘果盛满……在他眼里,昔日路边的“米辣子”,如今成了脱贫的“摇钱树”。

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山里人叫的“米辣子”,就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笔下“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位于被誉为西北千岛湖的安康瀛湖北岸的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山大人稀,坡陡沟深,闭塞偏僻,全村1522人,是一个困在山里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深度贫困村。据2016年摸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24户785人,马金良就是贫困户之一。

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马金良,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农,祖孙几代人就住在香山村,一家四口全凭他一人的劳力扛着。年轻时,靠在外打工勉强还能养家糊口。年老了,较重的体力活干不了,况且随着岁数来了也没有人敢要。房前屋后的几亩薄地,种的除了吃了,所剩无几。

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地叫汉水中药材科技公司流转了,每年不仅有1000多元的‘租金’稳定收入,到地里干活,园区每天发120元的工资,三五年投资回本后,还要按股分红嘞!”马金良乐滋滋的说。阳光下,皱纹也似乎舒展了许多。

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香山村茱萸种植基地,是规划中万亩流水镇香炉山中药材园区的“大本营”和“试验田”。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几位流水籍在外成功的创业者,在积极响应汉滨区工商联牵头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反哺家乡“义举”的同时,瞅准商机,开发自然禀赋汉水资源的“利行”。香山村就是因辖内有一座酷似香炉的大山而得名。香炉山园区经过近三年来基础设施建设,环园区干道全部硬化,贯通8公里生产道路,电入园、水进园、农产品加工厂房苗圃地配套喷灌设施基本完善。据公司负责人介绍:搞茱萸种植,也走来不少弯路。2017年选苗失败,2018年干旱绝收,两年交了300多万元的“学费”。“但对农户的保障一分钱也没有少。”“都是乡里乡亲的,企业就是来扶贫的,宁可自己吃亏也不叫老乡受连累。”

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2019年伊始,合伙人该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亲自跑到南方选种,引进优质的“吴茱萸”种苗试载,经过一个春夏的培土、施肥、剪枝、除草等精心管护,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一株株枝茱萸繁叶茂,茱萸叶长得就像一把大手,把茱萸仔掩盖着,一枝独秀的茱萸花从侧旁挤出,花落仔露,绿绿的、饱饱的、伞状的,看起了有点像花椒,闻起来有一股浓浓带药味。


“按1.5至2米的行间栽种,每亩可载110株,当年栽种当年结果。今年,种选得好、雨水也饱,中秋节前后就收了一批,嫩果晒干后就是中药材了,市场很走俏,价格也不错,1000多公斤就卖了30多万元。”公司运营主管兴致勃勃的说,“吴茱萸园区一期项目为500亩,2-3年后进入丰产期,单产提高,规模扩大,预计可收40万公斤‘干货’,即便遇到市场价格波动,保守估计产值可达800万元。”

流水镇:香炉山的茱萸熟了


吴茱萸园区累计吸纳香山村及周边贫困户121户386人就业,按日计工,按劳付酬,每年支付各类工资性支出40余万元,贫困户逐年脱贫,仅剩的95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2019年随着茱萸的丰收就可实现全部脱贫。以产业带就业,以扶贫促脱贫,该园区被授予“万企帮万村”示范基地。




“原先,肚子痛、胀气啥的,抓一把‘米辣子’泡茶喝就好了,长在路边跟杂草一样,不值钱。”马金良心有感触,侃侃而谈:现在“米辣子”经能人一捣制,就变成了值钱的“香饽饽”,以后园区还要上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和旅游项目,香炉山人坐地生财的好日子,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