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最近一直有家长和学生在问我申请季相关的问题,我把所有的解答汇集成了今天这篇文章。篇幅相当长,都是申请季相关的具体问题分析,

涵盖了 ED/EA/RD 等申请方式、标化考试、文书、选校等多种模块

目录:

  • ED EA RD全解
  • 标准化考试成绩 对应档位学校
  • 申请文书的准备与重要性

从8月份申请季开始到 12 月份申请季结束,很多家长和学生才发现原来申请不是从高三开始,而是从高二的结束甚至这个暑假这个申请已经开始了,所以申请季的到来对于有些家长和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冲击的。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讲座开始前有很多的家长咨询我,说孩子现在托福 70~80 分,SAT有 1200~1300 分,课内 GPA 大概是 3.5 分,IB 的预估分为 34~35 分,这个成绩去申请能够申请到什么学校?其实申请季才刚刚开始,而之前的孩子有很多时间都是花费在学校的课内的作业上的。其实无论是活动还是标准化考试,对于进入申请季的学生来说,其实远远还没有结束,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比如 SAT 我们还拥有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的考试机会,托福的考试机会就更多了。包括学校内的 IB 体系的预估分, AP 体系的 GPA 都还远远没有处于定型的程度。而美国学院看 GPA 主要是看进步趋势,就算学生的九年级和十年级的 GPA 处于不理想的状态,只要学校能够看到学生是处于进步的趋势的话,我们在录取中也能具有相当不错的竞争力。

所以对于进入申请季的学生来说第一点就是不要慌乱,要明白申请的文书,活动,填表如果自己觉得分身乏术,可以交给相应的专业人士来完成。但是对于标准化成绩,课内课程以及比如 AP 学科类竞赛活动的课程,这些东西是别人无法代替的,进入申请季也不是就没法推进了,所以我们还有长达四个月的时间,直到 12 月还是可以提供给学校一个有效成绩的,甚至在我们申请结束后的 30 天内,也可以补交我们的标准化考试成绩,预估分以及推荐信。

所以说真正对学生端口的截止日期,其实是在 1 月份才彻底结束,无论是托福的成绩, SAT 的成绩,亦或课内的 GPA 都是有办法调整的。所以不要认为进入申请季是咱们的截止期限,其实进入申请季后很多东西才刚开始,很多同学都是在申请季前就有所准备的,那么没有准备的家长和同学也是不要慌乱,因为在申请季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去调整,咱们现在的成绩不是最后的成绩。

ED1 ED2 EA RD全解

现在距离申请季的第一批截止日期 10 月 15 日已经只有 20 天左右的时间了,那么对于 ED, ED1, EA, RD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冲刺的阶段了,对于这些 ED, EA方面可能还有不太清楚的家长,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区别。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其实美国大学的申请对于不同的院校来说有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批次录取,跟咱们也是一样的。那么首先我来说 ED 录取,我们 ED 录取 early decision,叫做早决定。对于 ED 的院校来说,申请的时候只能申请一所。如果我们 ED 的申请被这所学校录取了,我们是严格的被合同制约只能去这所学校的,所以说 ED 的申请是属于绑定式的申请,录取的难度相较于普通的 Regular Decision,也就是普通的申请来说难度会相应降低一些。

这就给大家一种感受,如果申了我只能强制去这所学校,申高了又怕在 ED 申请中去不了这所学校,所以在 ED 申请中我们自身的落位就很重要。

ED 申请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呢,我们认为 SAT 标准化成绩 1450 以上,GPA 在3.8 以上的学生是很有竞争力的,而且活动的主线是要非常完备的,也就是准备的要非常充分的。其他的补充比如 SAT 2 的成绩和 AP 的成绩或美国大学暑校的成绩,都是作为锦上添花的成绩的。也就是说 ED 申请其实对分数偏高的同学是一个优势,给了同学高几率录取的机会。跟 ED 相对的就是 EA ,也就是 early action,跟 ED 不同的是虽然它也是提前申请,但是 EA 可以多个学校同时申请,基本不具备约束力。下面的表格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表是 SAT 分数在哪里, GPA 分数在哪里,而且活动这条主线是完备的情况下,我们在 EA 和 ED 期间选校的大致指导。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有的学校是只有 ED 的,有的学校只有 EA ,而有的学校两者都有。那么针对一些想要冲刺顶级名校的同学,还有一个东西叫 REA ,即 Restricted early action ,而这个东西是有绑定效应的,本身与 ED 的绑定效应是一样的,比如哈耶普斯这四所神校,都是有 REA 的截止日期。那么我们所有学校 ED ,EA 的截止日期大概都在什么时候呢?大多学校都在十一月一日之前,个别学校在 11 月 15 日之前,有的在 10 月 15 日。就像之前说的,20 多天后就要截止了,所以对其比较感兴趣的同学要抓紧时间申请了。

那么 ED 可以作为托福 1480 分左右的学生冲刺阶段的申请,这样的成绩完全可以冲刺 20 名左右的这样一个学校,往上的学校如果做为 ED 冲刺的话可以选择比如说莱斯,布朗,康奈尔,圣路易斯,华盛顿这样的学校。如果是想用 ED 来保底的 1480 分以上的学生,我推荐比如埃默里,弗吉尼亚,卡内基吉隆这些学校。

值得注意的事上次也说过了,弗吉尼亚今年一次推出 ED,截止日期是 10 月 15 日,所以对于真的很想上弗吉尼亚的同学,你的 SAT 如果是 1450 分左右的成绩,也是可以冲刺一下弗吉尼亚的。比如 1430~1450 分左右的学生,个人觉得可以选择 UIUC 保底,然后是东北,迈阿密。那么 1400 分左右的学生,比如威斯康辛,普渡这些 50 名左右的学校,可以在 EA 阶段作为我们的选择。

那么 ED 阶段个人更建议的是作为冲刺而存在的,而不是作为一个保底存在的。因为 ED 相应录取的难度相当于我们对学校表忠心的这样的一个阶段,它的录取的分数标化分数会照他们 RD 的分数,相对来说条件不那么苛刻。所以说ED阶段是比较适合咱们作为冲刺阶段的。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EA 阶段的申请可以在这阶段申请一些保底校。我们要知道 ED, EA 录取截止后的 15 天到 30 天内,我们所提交的标化成绩依然有效。所以说,对于部分学校在 11 月 1 日左右截止的 ED 和 EA ,11 月份的 SAT 考试仍是有效成绩,十月份 SAT 考试一定是有效成绩。所以标准化考试的冲刺的分数完全还没有定型,对于觉得自己标化分数还不理想的同学,10 月 和 11 月依然有机会用更好的成绩去申请 ED, EA 的录取。

那么 ED, EA 解释完后,对 ED 补充的一点就是 ED 也分两个阶段 ED1 和 ED2 ,有的学校会开设 ED2 这个阶段。因为 ED1 的截止日期大概是 11 月 1 日左右,所以说 ED1 的录取结果大概在 12 月中旬才出来,有的学校就开放了 ED2 的一个时间段,截止日期都是 1 月 1 日左右。比如说芝加哥是 1 月 2 日,BC是 1 月 1 日。

那么等 ED1 的申请结果出来之后,你是可以申请这个学校 ED2 阶段的,如果你被 ED2 录取了,也是需要绑定这所学校的。但是它为你 ED1 提供了一个缓冲,也就是说如果 ED1 没被录取我们也可以申请 ED2 的阶段。基本都在 12 月 31 日,次年 1 月 15 日和次年 2 月 1 日的时间节点上。大多数排名靠前的学校在次年 2 月 1 日前就已经完全截止了。因此,从 9 月份开始我们甚至有 3 个月时间冲刺我们的标准化成绩,且都可以作为我们的有效成绩。

那么说完提前批次录取后,我们再来说说普通申请 RD,即 Regular Decision。它的截止日期也是很明确的,截至日期比较早的就是加州大学。因为加州大学用的是一套申请系统,所以加州大学的截止日期是 11 月 30 日。标准化考试能用的最后一次的考试是 12 月份的 SAT 。也就是说 10月,11 月和 12 月的 SAT 录取期间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分数。课内的成绩方面,因为我们的很多同学都是 IB 的体系,学校是要提交预估分的,成绩高三上学期会出来,有的学校会进行模拟考试,有的学校是老师进行预估分,所以预估分是处于没有定型的状态,GPA 的分数也是我们可以努力的。

ED,EA 只是提前批次的录取,大部分我们收到 offer,进行的申请都是在我们在 RD 的阶段进行的,那么对于不同学生的准备情况,冲刺的院校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标准化考试成绩 对应档位学校

因为 IB 的预估分 50% 以上都是取决定于老师对于我们的判断,50% 取决于我们真实的课内表现,但是做决定的是我们的任课老师,因此我们建议学生们在这个时间段可以多去跟老师交流,看看我们能不能把自己的预估分每一科抬一个档上去,如果每一科我们都可以上一个档,不算 TOK ( Theory of Knowledge )和 EE (知识理论)的话,我们的 IB 预估分能够整整高出 6 分,这就很恐怖了。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当然,也不是说每个老师都受这样的一个影响,但是我们做了跟没做一定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善于与人沟通,见到老师躲着走,建议家长和孩子可以谈一谈,问问孩子在课业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争取把学生的 IB 预估分提到 40 分以上来达到比较理想的一个成绩。托福成绩虽然每个大学的官网上都写着没有硬性要求,100 分以上就可以,但是通过录取的实际数据可以看出托福的分数需要 110 分以上,口语部分 24 分以上。

我们很早就在强调申请要早准备,因为学生高二毕业就已经正式进入申请季了,如果我们在申请季开始的时候才准备文书的话,在申请季中是会比较慌乱的,对于已经处于申请季的同学来说,我们可以寻求一下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于能保前 30 冲前 20 的学生来说,SAT 1 的成绩是需要1500+ 的分数的,对应换算就是 ACT 33—34 分的成绩,写作部分需要 656 以上的部分,每个部分满分 8 分。特别是对中国学生来说 SAT 对于语法和数学部分已经没有任何容错率了,阅读部分可以有一定容错率。

那么我们看一下在 RD 中应该申请什么样的学校,排去家长对于地域的要求和家长对于某些学校的不考虑,如果是对于想要保前 30 冲刺前 20 的学生,首先我们的课内 GPA 需要 3.8 以上的成绩,IB 预估分最低也要有 39 分甚至 40 分的成绩。在这次北美 8 月份的考试当中,不论是北美还是亚太地区,语法 44 道题只要错两道题就是 760 分,错一道题 770 分。数学错两道题 750 分,可见 SAT 对于语法和数学的容错率是很低的。

有的家长会想,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考出来,我的孩子考不出来,语法错 3 道题内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而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SAT 的语法和数学部分,无论是对于谁来说都已经没有容错率可言了,也就是说数学我们必须强制全对,也就是 800 分。语法的话我们推荐也是错 3 道题以内来给阅读留下大量的空间。这么要求孩子是现在出国竞争的大环境所致,这样的环境是因为我们都是以前 30 的院校为目标的,相对比较困难。所以对孩子来说对他的要求也是在逐年提升的。那我们的推荐想要再往上冲到前 20 的,我们推荐 SAT 2 要有两到三门的满分,AP 考试也是两到三门的 5 分。如果是要考 IB 的同学,41-42 分是比较理想的分数。

那么如果托福没有到 105 分以上,SAT 没有到 1420 分以上的话,其实 SAT 2 是对于我们强有力学科的一个佐证,包括学生的 AP 考试的分数也是起到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那么如果我们到达了我刚才所说的 SAT 和托福的分数标准线的话,那么 SAT 2 就是在进一步区分我们的考试成绩。除了 AP 考试和 SAT 2 考试,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竞赛和活动。那么学科类的活动比如 AMC 数学竞赛,NEC 经济类竞赛等竞赛,都是对学生有帮助的。

申请前 30 所必要的就是活动这条主线,如果在 60 名以后的学校,活动并不是我们主要准备的,更多的重心都要放在标化上。但是如果要是冲前 50 ,前 30 甚至前十的学校,活动的占比都是非常大的,最低要求也要做到所有活动大项无遗漏且主线清晰明朗。即社团活动,兴趣,对 IB 学生校内的很多的综合类活动,还有比如学科类活动这些每一项都要填上。

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直接给到了活动中。很多家长和学生会认为相当于我们用一小段文书表现自己的这部分是附加部分,其实不然,越好的学校这部分就越重要,甚至很大程度决定了我们录取的结果。因为你的标化成绩只要过了学校的基准线,它的影响力度就已经不大了,要看的主要就是暑校,SAT 2 , AP 考试和主要活动了,特别是在申请前 50 的大 U。

另外活动主线的概念很多家长也是听到过的,这也就是学生的活动不能是无逻辑凭空出来的,比如学生在中科院搞了一个科研,那么这个就属于无逻辑的活动,含金量不高。因为美国大学是默认不去解释前因后果的话这个活动就是无逻辑的。凭高中生是无法单独完成这个事情的,所以如果这件事出现在申请当中他们是不知道该当作什么部分看的,甚至这样的反逻辑的异常活动是会阻碍我们的申请的。

这跟我们的SAT异常分数一样,(即我们的两次考试在半年之内分差超过了 250 分,那么这两场考试会被视作异常分数)会成为申请当中非常大的问题和阻碍,如果不在申请当中解释清楚标明的话。问题在于我们没有大段的篇幅去解释我们的活动异常和 SAT 标准化成绩的异常。所以这个异常是没法解决的,这样我们就需要用别人展示自己的文书部分去解释我们的矛盾,这是很不值得的。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那么对于一些非常优秀,比如 GPA 3.9甚至 4.0 的学生,IB 预估分 43 分以上的学生,托福 115 分以上的学生,口语部分 26 分以上,作为这样的学生你的活动必须要非常有力,因为我们要做到目标是保 20 冲前 10。你的活动必须要引起大学的强烈兴趣,去证明你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做到一专多强是在活动主线里面非常重要的。

对于强有力的学生来说,学术部分也是证明你的一个大好机会。拿出良好的暑校成绩 A 和 A+。AP 考试三到六门的五分, SAT 2 考试三到四门的满分或接近满分的成绩,在学术上活动上都能佐证和展示自己。还有学校的推荐信和美国参加暑校的时候教授的推荐信,这些都可以为你的申请提供非常大的助力。

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的目标院校越高,需要准备的东西越多,准备的模块也越多,展示的东西也更多。所以说如果我们想要申请前 30 的学校,申请季的节奏之前没有抓紧现在就要抓紧了。

申请文书的准备与重要性

对于文书这部分很多进入了申请季的家长和学生会比较了解,也非常头疼。没有进入的家长会不太了解,甚至有的家长会认为文书就是推荐信,这是不对的。这样就导致我们的申请季既要填表,又要写文书,文书也是很大的一块,需要注意的点也很多。需要与这个学校匹配,与自己的特点匹配,短短的文书里还要展现自己的性格特色,这个要分配起来很困难。很多学生其实标准化成绩很好,活动也很好看,学科竞赛也有,但是申请不好的原因就出在了文书上面。

到底什么是文书呢,我们在每个大学的申请系统,首先需要进行网上的填表,就是 Online application ,那么网上填表的时候需要提交的就是我们的基本信息,需要我们的标准化成绩和活动。接下来就是每个学校单独的或者不同的文书要求。我们这个文书通俗点理解可以说就是一篇作文,而这篇作文要展现给学校的就是你作为学生的品质与样貌。我经常说一句话,不要告诉我你是什么样的人,要展示出来你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学校是不想听你对自己下的结论是什么样的人,也不想听你说我是有创新思维的人然后通过例子去佐证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更希望你能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案例去展示自己,比如成长起来后坚持了什么样的兴趣,碰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是怎么解决的,然后学校自己主观去判断你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它所需求的学生,是否具有应有的品质,所以说文书的构思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申请季所有疑问的答案都在这了

文书的写作和学生的课内解析是不一样的,它是有巧妙的地方的。因为我们的招生官会品读大量的文书,如何抓住招生官的兴趣和眼球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在短短 400~600 字内去展现一个活灵活现的人,是很重要的,而且其段与段之间的逻辑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整篇文书中我们不能只展现我们的一种品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文章中展示更多的闪光点,但是不能散乱。

那么一个学校大概有多少篇文书呢?少了也有三四篇,多的也有六七篇。那么每篇都不一样嘛?它们也是有共同点的,当然每个大学都具有独特性。我们孩子要在申请季独立完成的话,他还要去完成 SAT 标化等,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压力都是很大的。所以对于文书这块我不建议直接推到大型的机构全权负责的,因为大机构存在文书重复性的问题。它接手的文书量是巨大的,很难对每个孩子的文书都负责的非常详细。而如果是老师不够厉害的机构,写出来的文书甚至孩子都能看出来语法的错误,如果你的主文书里面有语法错误会给学校非常差的印象,这是非常坑的。

既然学生拿出了托福写作 29 分的成绩,拿出了 SAT 写作 666 的成绩,为什么你的文书中还会有语法错误呢?所以说文书这块一定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块。也是家长和学生申请季最头疼,最需要投入精力攻克的一块儿。也是因为在申请季中考试的东西只要去考标化就可以了,但是文书方面是在申请季从头构思的。

那么对于未进入申请季的家长来说,我们是希望文书的准备工作提前到今年二月份的。也就是提前半年就开始文书的写作和准备工作,这是相对比较合理的。还是我之前说的提早准备一定是有备无患的。

是否准备好有效的推荐信及心理调整

那么对于推荐信方面,很多学校是不支持邮寄包裹的,也就是推荐信是没有邮寄渠道的。那么真正有效的推荐信,第一属于孩子现在所在高中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或校长的校内推荐信,然而有的学校,特别是比较正式的国际学校来说,推荐信是需要老师写完密封好盖章,不能经过学生家长手里的。这就导致了老师的言辞对于我们的申请来说并不是有利的选项。

因此我们在提交推荐信的同时,一定要确保老师对于我们的评价是正向的。而且老师懂得人情世故,知道美国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品质。亦或是孩子跟老师的关系好,可以告诉老师想让老师从那个方面构思,不能让没有准备的老师直接写推荐信,因为这样会让学校对孩子的评价比较片面而导致孩子不被录取,这每年都是大片存在的。

第二是学生在高二暑校的任课老师或教授写的推荐信,他是可以从内部渠道推过去的。之所以让孩子不要参加乱七八糟的项目,老老实实上正规的暑校就是因为三点,第一看学校,第二好好学知识,第三就是跟老师搞好关系直到要到推荐信。让美国大学的老师对你有印象,让他欢迎你来到他们学校就读,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当然美国大学导师推荐信本身就是可有可无的,校内推荐信是强制提交的。

所以在推荐信这方面一定不能犯错误,如果有条件的学生和家长的话,最好能知道推荐信的大致内容和表述方式,最起码对于的学生申请来说这不能成为申请的阻碍。

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上完大学之后,我们需要准备对理想的专业,研究生,或者是工作做好相应的准备,进入下一步的提早准备,这个是更重要的。而在申请的过程当中,我们是要尽全力对自己高中和初中之前的努力做一个最好的交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