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回眸:100年前的导演都在拍什么?

欢迎来到邓叔电影课,我是老邓。今天聊聊初代电影导演。小视频泛滥的今天,人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视频。但是在电影诞生之初,拍片子一件十分困难的事。世界上第一代导演是怎么拍电影的?他们留下了哪些作品?当时的电影跟现在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19世纪末的电影先驱者,看看100多年前的导演们都在拍些什么。

路易斯·勒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 Le Prince)

法国人路易斯·勒普林斯,在1888年10月拍摄并放映了《利兹大桥》(Traffic Crossing Leeds Bridge)。这部影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第一部可公开放映的电影。拍摄地点利兹大桥是英国第三大城市利兹(Leeds)的地标,这座城市是工业革命早期的纺织重镇。当时勒普林斯把自己发明的摄影机LPCCP Type-1 MkII架在桥上,拍摄下数百格连续画面。可惜勒普林斯后来离奇失踪,存世底片只有20格。从残缺的片段里,我们能看到19世纪末英国的街道景观,货运马车和客运马车相向而行,各自靠左行驶,交通秩序井然。

影史回眸:100年前的导演都在拍什么?

《利兹大桥》

威廉·迪克森(William Kennedy Laurie Dickson)

在 里邓叔说过,爱迪生的电影技术是抄别人的,研制和拍摄工作是助手做的。这位助手就是威廉·迪克森,一位被忽视的电影先驱者。他的第一部作品《恶作剧1》(Monkeyshines,No.1)拍摄于1890年,是一段模糊不清的试机片。第二年这款电影机走向成熟,迪克森拍了《迪克森的问候》(Dickson Greeting)、《男子拳击》(Men Boxing)等几十部短片,一直拍到1894年。在爱迪生的限制下,这位电影天才只能在一个名叫黑玛丽(Black Maria)的摄影棚里,拍摄极其做作的表演片段。电影学家乔治·萨杜尔评价说:「在乌黑的背景上,只能看到一些白的影子在活动,它们的形象与其说像人,倒不如说像木偶。」好在迪克森后来另谋高就,在莱瑟姆公司(Latham)拍出《华人洗衣店场景》(Chinese Laundry Scene )等传世之作。该片拍摄于1894年底,是世界上最早的动作电影之一。

影史回眸:100年前的导演都在拍什么?

《华人洗衣店场景》

卢米埃尔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ère)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是学界公认的世界电影之父。他们在1895年12月28日售票放映《火车进站》(L'arrivée d'un train à La Ciotat)、《水浇园丁》(L'arroseur arrosé)、《婴儿喝汤》(Repas de bébé)、《工厂大门》(La sortie de l'usine Lumière à Lyon)等10部短片,引起巨大轰动和随之而来的世界级观影热潮。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几十部短片,可视为世界上最早的纪录片,真实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工作场景、城市景观。其中有部分影片,在纪录片雏形的基础上添加了喜剧元素。由于法国艺术界非常重视对电影资料的保护,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可通过《卢米埃尔兄弟电影放映集1895-1905》和《卢米埃尔兄弟完全影像集》两套碟片,看到数量众多的卢米埃尔短片。

影史回眸:100年前的导演都在拍什么?

卢米埃尔短片中的埃菲尔铁塔

弗朗西斯·杜布利耶(Francis Doublier)

弗朗西斯·杜布利耶跟威廉·迪克森一样,因为委身于名宿(卢米埃尔的雇员),被后人长期忽视。数量众多的卢米埃尔短片,其实不全是卢米埃尔兄弟自己拍摄的。在19世纪末,卢米埃尔兄弟培养了几十位电影摄影师/放映师(卢米埃尔电影机集摄影、放映、拷贝功能于一身),去世界各地拍摄并放映卢米埃尔公司出品的电影。杜布利耶作为其中一员,被派往沙皇俄国,当时他只有17岁。1896年5月18日,约50万俄罗斯民众聚集在莫斯科城外,等待观看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大典。突如其来的踩踏事故和骚乱,让4000多人命丧当场。人群中的杜布利耶举起摄像机,用3卷底片拍摄下灾难现场实况。该片是世界上第一部新闻纪录片,可惜后来被沙俄当局没收,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沙皇俄国的命运,不久后也走到了尽头。

罗伯特·保罗(Robert William Paul)

英国人罗伯特·保罗是一位机械工程师。在爱迪生和卢米埃尔没去英国申请专利的1894-1895年,保罗仿制并销售爱迪生电影机和卢米埃尔电影机,一举成为英国电影大亨。这种山寨行为乍一看很不光彩,但如果类比印度仿制格列宁(瑞士正版卖天价),就可以理解其正面意义。保罗销售的电影机,满足了许多想拍片子却没有电影机的摄影师(爱迪生和卢米埃尔都不销售电影机),对早期电影事业有巨大贡献。世界上第一个电影流派「布莱顿学派」(Brighton School),就是因为保罗电影机的普及而诞生在英国。除了出售电影机,保罗自己也拍摄很多影片,风格与卢米埃尔电影相似。与卢米埃尔不同的是,保罗电影还记录下许多重要场景,《基尔运河的开通》(Opening of the Kiel Canal),拍下了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出席的基尔运河开通仪式;比如《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禧》(Queen Victoria’s Diamond Jubilee),拍下了1897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50周年庆典游行。

影史回眸:100年前的导演都在拍什么?

《维多利亚女王的钻禧》

乔治·史密斯(George Albert Smith)

乔治·史密斯是保罗电影机的用户,从1897到1909年拍摄了100多部短片,是1900年成立的「布莱顿学派」的代表人物。《隧道里的吻》(The Kiss in the Tunnel)、《祖母的放大镜》(Grandma's Reading Glass)、《病猫》(The Sick Kitten)等知名作品,有意识地使用叙事剪辑和特写镜头,为电影创作打开了全新局面。从史密斯开始,电影从肤浅的记录和娱乐,变成了一门有待探索、颇为复杂的表达艺术。后世的剪辑理论和景别理论,很大程度上源自史密斯电影和他所代表的「布莱顿学派」。

影史回眸:100年前的导演都在拍什么?

《祖母的放大镜》

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

梅里爱和史密斯一样,也是保罗电影机的用户。这位魔术师出身的法国电影先驱者,是电影初创时期唯一一位大师级导演。数量上,梅里爱拍过500多部影片,存世的有80多部,堪称高产;质量上,梅里爱电影是公认的经典佳作,其艺术价值和工艺水平远超同时代其他导演。他的巅峰代表作《月球旅行记》(Le voyage dans la lune)长达14分钟(按后世帧率折算是8分钟),讲述了一群梦想登月的科学家从争论到登月、从探险到逃离的奇妙经历。梅里爱熟练运用停机再拍、叠化转场等技术手段,后期还给底片做了手工上色,呈现出的效果在今人看来也很惊艳。把魔术和电影融为一体的梅里爱,是电影道具之父,是特技电影之父,是科幻电影之父,是浪漫主义电影之父。邓叔对他的佩服无以言表,只好常年用梅老爷子的照片当头像。

影史回眸:100年前的导演都在拍什么?

《月球旅行记》

马克·卡曾斯《电影的故事》新星出版社2009年版

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郑亚玲《外国电影史》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

乔治·萨杜尔《法国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