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世紀學校總校長吳建國:學校管理要目中有人

校園是人的校園,人要有自由和尊嚴,他才有一個平和的心態,才能樂於做好自己的工作。現在有的學校,把教師和學生都綁死了。名目繁多的細化制度和要求,讓教師根本無法專注於教學和研究。在這種束縛下,教師感覺不到自己的價值,錯誤判斷自己的角色。實際上,教師不是學校配給學生的“保姆”,只能按要求給學生灌輸知識。我國學生為什麼後續發展力不強,原因就在於此。

一、寬鬆的教育環境

在過分指導和嚴格監管的地方別指望有奇蹟發生。因為人的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諧的時候才能發揮出最佳水平。埃及金字塔為什麼不是奴隸建造的?民國初期為什麼多出大師?西南聯大為什麼成果豐碩?等等,教育也是如此,沒有和諧寬鬆的社會環境和校園文化,教師和學生精神上得不到自由呼吸,很難產生真正“事業型,創新型”的教師,充其量只是日復一日,機械工作的“教書匠”。不要低估自由的作用,很多個性鮮明的教師,眾多閃爍靈動與智慧的課堂皆源於此。

“有點落葉怕什麼”。課堂不要一味去追求“完美”,課堂上出點小錯,甚至結巴,卡殼之類的洋相不要緊,關鍵要看是否有效調動了思維,是否使學生的認識,心理狀態發生了真實的變化,講課內容也不一定要是考試內容,教師可以自由選擇和發揮。現在學校都在談心理健康問題,都在議論如何減輕心理負擔,設立師生髮洩室等。我認為這些工作都在治表,關鍵是找到造成心理負擔的根源。不必要的過重的教學任務,中高考及各種模擬考等人為製造的心理壓力等。我一直堅持要給師生以“空間”,分數第一的教育將嚴重扼殺師生的創造性,摧殘學生的爛漫童年和青春生命。

不少領導和教師都有一個認識誤區,認為只要學生的學習時間多,就一定會有成績。其實,過猶不及,過多的加班加點,題海轟炸,搞得學生昏昏欲睡,產生厭煩情緒,非但提高不了教學質量,還會降低學習效率。教師偶爾遲到是小節,小節不是教師的核心問題,教師的核心形態只表現在課堂上,只要他有獨特的方法讓學生喜歡,有深厚的學識讓學生佩服,那就夠了。同樣,學生有一些淘氣和調皮很正常,有一些出格言行也不要緊,想想我們自己做學生時不也是這樣。不要動不動就是思想有問題,杯弓蛇影。

文化引領,制度規範。“制度制度,制約有度。”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師被管得戰戰兢兢,生活得不夠優雅從容,這個學校就沒有足夠的魅力。校長要設計好合理科學的規章制度,通過一段時期的不斷完善,內化成師生的自覺行為,這就是文化,一個學校未來最具競爭力的就是文化。撒切爾夫人曾經輕蔑的說過一句話:中國能輸出電視機,他能輸出電視節目嗎?制度的導向非常重要,要寬嚴相濟,要有強的可操作性和連貫性,要不斷完善,要能被大多數人認同,要能統一大家意志又能張揚個性,在嚴格監督下的嚴謹,整齊,好看,是教育和管理的失敗。制度的目的是使管理規範化,形成一個公平公正有效的評價體系,只要不做出影響集體榮譽的事就行了,而不能成為束縛師生行為和思考的枷鎖。管是為了“不管”,教是為了“不教”,什麼時候該“細”,什麼環節應粗線條,很值得管理者去琢磨。試想一想,當一個教師帶著緊張的情緒走進課堂,他還能靈動?還能平和嗎?還能有愉悅的情感嗎?

二、增加有效教育時間

校長的主要職責是把握大方向,用好人,做正確的事。學校各層次領導要準確定位,不要越位和錯位。如果領導做了下屬或教師所做的事,不但造成自己忙,而且還束縛其他人的手腳,無意中挫傷了其他人的積極性。所以領導或班主任一定要“靜”下來,學會偷“懶”,這樣不但為自己留下了學習和提高的空間,而且成就了別人,何樂而不為!

精減非業務會議。現在的不少學校真會開會,.一週一個行政會,難隔一週全校教師大會,怎麼有那麼多的話要說?有那麼多的工作要佈置?有那麼多的問題要研究?我很難想像。學校的常規工作是職能部門的工作,不需要行政會研究和討論(學校行政會研究什麼?研究教師,研究學生,研究課程,研究例外事項),按照有關制度執行就是了。學校辦公室可以編一個“學校工作週報”和“學校工作落實情況備忘錄”,把一週應做的主要工作打印出來並在校園網上公佈,這不全校人人皆知了。誰落實不到位,誰出了毛病,辦公室找誰去,沒有必要大家一起陪著受罪。無效的“馬拉松”會議搞多了,讓人們有了牴觸情緒,到時真正的教學業務會議也打不起精神。

各種學生大會要慎開或不開。通過開全年級,全校性的學生會議解決心理問題,傳授應試技巧完全是得不償失,事與願違。學生最信任的是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瞭解他們的也是這是教師,而不是學校領導。況且解決心理問題,傳授應試方法都要在小範圍內進行,方能產生好的效果,這才是因材施教。我們的各層次領導沒有必要代替班主任和學科教師做這是事情。領導不是神仙,你的一席諄諄教誨不會產生天崩地裂的效果,不如留下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悟”。

管的最高水平是少管、不管,把更多精力花在“理”上。管理的“理”應為梳理,把它理順、理清楚,最後出規章、出制度、出辦法、出理論。學校管理要體現科學化、規範化,要有超前意識,因為人才的成長總是滯後的。學校教育的成果最終體現在師資隊伍、學生質量、辦學聲譽、社會認可度等諸多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