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长苏明明懂赤炎军功高震主才被陷害,为何最后也没有原谅梁王?

__丶H


赤焰军为何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叛军?林家为何成了叛臣?

仅仅是因为谢玉和夏江串谋,梁帝就相信了吗?梁帝不是对夏江和谢玉深信不疑,而是因为赤焰军林帅功劳和不受约束而痛下杀手。

功高震主,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当然,《琅琊榜》整个剧情也是围绕着为7万赤焰军洗清冤屈展开的。

那么,梅长苏在整个复仇或者说伸冤的过程中,运筹帷幄,深入朝堂,又怎么会不知道功高震主呢?

梅长苏与梁帝最后一次见面,梁帝给梅长苏跪下了。这一跪,是忏悔,是挽回,也是面对朝局无力掌控的无奈。

梅长苏并没有回头,是没有原谅梁帝吗?

当梁帝下跪的那一刻,梅长苏其实已经原谅了他

梁帝与梅长苏最后一次见面中,可以说是谈论很多的知心话。

梁帝说到 了林燮总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个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不假,因为根据实际战况,及时的处理。

但是在梁帝眼里,这样就是不听梁帝的话,不管赤焰军多么强大,总归不是林燮的赤焰军,它应该是梁帝的赤焰军。

所以,梁帝才会在谢玉和夏江串谋的时候,在一夜之间,处理得那么决绝。

梅长苏在听梁帝的讲述的时候,他当然明白。

当梁帝在他身后跪下的时候,梅长苏迟疑了一下,那一刻梅长苏的内心应该是复杂的,也是心痛的,但应该是理解了梁帝的想法。

多疑是帝王的本性吧,人家坐拥天下,如果不细致点,说不定哪天江山就是别人的了。

梅长苏在停顿的那一刻,其实已经原谅了梁帝。不管怎么说,这个头发斑白,痛哭流涕,跪在地上的这个人也是自己的亲舅舅啊!

7万赤焰军,林家清白,说放下就放下吗?

话说,梅长苏在停顿的那一刻,从心里是放下了,是原谅了梁帝。

不过,话说回来,7万赤焰军,都是自己的兄弟,虽不是手足,但一起经历生死,一起打败敌人呢。

这样的情谊,哪有那么容易割舍?

梅长苏的父母都因为这冤案而死,林家成为乱臣贼子多少年,自己的一生从此改变,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这样的事情,搁谁身上又能一笑泯恩仇呢?至少,不会一时半会就放下。

对于梅长苏而言,翻案就是结局!

梅长苏回到京城,要做的事情就是为林家洗清冤屈,为林家正名,为了赤焰军的清誉而来。

多少艰辛,自己的面貌都已经全非,除了霓凰郡主和静妃是根据很多事情和感觉,以及梅长苏在不经意期间露出来的破绽而认出了梅长苏。

一个人,面目全非了,一切都变了。但是他精心准备那么年,集聚了各种可以集聚的力量,深入朝堂,把景琰从一个不起眼的皇子,变成了太子。

最终,成功的重审了赤焰一案。还了赤焰军的清白,还了林家的清白!

对于梅长苏而言,翻案就是结局。

他不想,更不愿涉及更多,他不愿意景琰的身边,有这样的谋士。

其实,梅长苏更不愿的是,再次涉及朝堂之事。原本打算和蔺晨远游的,只是没有想到烽烟再起,作为少帅,最终应当回到战场上去,保卫祖国。

这一身正气和大情怀,让梅长苏这个人物也就更立体了。

总的来说,梅长苏到最后,心中的情感,不是恨意,而是不愿意再参与。至于过去种种,他不愿意再多思。

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


无心浪味仙


在《琅琊榜》最后几集中,当梁王丧失实权,邀请梅长苏踏入自己的行宫与他交谈时,梁王像个发疯的老人一样,歇斯底里地对梅长苏哭诉说当时祁王当时朝廷上下声誉甚至都盖过了他这位皇上,还有林殊父亲林帅的赤焰军支持,只要想造反马上就能让自己下台,所以他害怕。

他也说,自己当时是真得不知道赤焰军是被冤枉的,林帅和祁王死了自己也很心痛,想请求梅长苏原谅。

一个帝王即使失了权,但对身份仍是草民的梅长苏这么恳求地说话,还是让人动容。

但梅长苏听完梁王所说后只是稍微停顿了下脚步,然后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行宫。

梅长苏这次的离开,代表了他内心深处对于梁王仍是不原谅的态度,也代表梅长苏今生都不会再原谅梁王。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其中缘由呢?

1、杀父、杀母、杀7万赤焰同胞不可原谅

其实我感觉,梅长苏听完梁王的悔恨哭诉后停了一下脚步,是证明他个人已经原谅了梁王。

自始至终,尽管梅长苏不止一次地说那些肮脏黑暗的事都让我来做,但他的心却一直是温暖包容的。

对于杀死赤焰军的罪魁祸首谢玉他都不曾痛下杀手,反而是帮助他避免了悬镜司老大夏江的追杀;

对于无意伤害的萧景睿,他心怀愧疚,长亭依依送别;

对于给了赤焰军谋逆罪名的梁王,他本可以在誉王谋反围困大山时直接杀掉梁王报仇,或逼迫梁王直接洗刷赤焰军冤屈,他却还是想尽计谋保护了众人...

自始至终,梅长苏都是一个光明磊落,也善于原谅伤害过自己的人。

但这并不代表他可以替死去的赤焰军冤魂和自己的父亲母亲原谅梁王,他们一心为国,赤胆忠心,从未有过谋逆之心,却因为梁王的猜忌背负骂名,不明不白死去,这点永远无法原谅。

所以,当梁王做了第一步错事开始,梅长苏再心软,也注定与梁王不共戴天。

2、正是因为熟知“功高震主、皇权至上”的道理,才无法原谅梁王

有人肯定想说,梅长苏是不是压根就不明白“功高震主,皇权至上”的道理,所以才不原谅梁王。

对此我想说,梅长苏就是因为太明白“功高震主,皇权至上”的道理,所以才不原谅梁王。

咱们来细想,如果梅长苏没有想明白当初自己和7万赤焰军为何被陷害,那在他侥幸逃生后,他完全可以靠着后来聚集在他身边的一众高手,还有“江左盟”的势力,直接刺杀梁王。

这个难度应该比一步步扶持靖王要简单得多吧?

但他没有这么做,反而用了最慢也最冒险的方式。

这是因为在梅长苏心里,皇权依旧至高无上,只是他不认可“功高震主”而已。

毕竟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咱们现在所谓的“人人平等”民主口号,封建君主统治依然深入人心。

在《琅琊榜》中借他人之口对梅长苏的前身林殊有很多描述,比如曾经让京城无数青年才俊汗颜的天才林殊、比如心高气傲的林殊、比如性情飞扬的林殊...

在林殊遭遇梅岭惨案之前,他只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天才少年,明白皇权至上,忠君爱国的道理,但不明白自己的家族无意间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级别;

在林殊遭遇梅岭惨案化名梅长苏后,他收起了所有的棱角,变成了一个运筹帷幄的文弱谋士,此时他明白了自己的家族是死在了功高震主上,但他却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家族和赤焰军一心为国,却落下这么个悲惨下场。

所以,在梅长苏心里,功高震主依然是不存在的,但唯有明君才懂得这个道理,梁王是小人,在最后一刻仍没有真心悔过,而是以“功高震主”为借口掩饰自己的过错,所以仍不值得原谅。

3、根本谈不上原谅,而是根本看不上梁王

上文提到过,林殊在成为梅长苏之前,是一个心高气傲、性情飞扬的天才少年,成为梅长苏之后变得低调内敛,不食人间烟火。

靖王这个和他从小到大的好友都一直没认出梅长苏就是林殊,可见梅长苏伪装的超好。

但实际上,从林殊到梅长苏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心高气傲,一般人看不上。

这也导致梅长苏成了一枚小怨妇,不知道你们在看《琅琊榜》时有没有发现,梅长苏动不动就说“咱们这个皇上心里只有自己、咱们这个皇上哪里懂那么多、咱们这个皇上怎么怎么滴“。

总之就是动不动就跟别人抱怨皇上这不好那不好,一副嫌弃丈母娘却又休不了的模样。

所以自始至终,梅长苏都看不上这位梁王,很嫌弃他敢做不敢当,自私自利,满是猜疑的模样,也就谈不上原不原谅了。


小眼神看世界


由胡歌等人主演的古装权谋大剧《琅琊榜》,虽然已经播出已有五年之久,但是属于这部作品的各种话题,依然是层出不穷,这也许就是经典影视作品的魅力所在吧。观众们来来回回的重刷这部作品,就是对这部作品最大的褒奖。



在观众们反复重刷这部作品的时候,有一个话题一直萦绕在大家的心头,那就是才高八斗的江左梅郎,明知道由自己父帅所带领的“赤焰军”,是因为功高震主,才导致皇帝陛下对其下毒手的,可哪怕自己最后成功复仇,却还是放不下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身是很简单的,梁王对林殊有着灭族之痛,林殊为了给死去的父亲,以及战友们报仇,无论对梁王做出怎样的事情,都是在情理之中的,毕竟像这种杀父之仇灭族之恨,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以德报怨的成分,更不要说什么原谅了。



而这个问题之所以会产生谈论性,是因为林殊与梅长苏的关系,虽然这两个名字都是属于同一个人的,但是他们却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林殊代表的更多的是个人情感,而梅长苏则是大义,林殊为了报仇可以不择手段,可梅长苏却不可以。




而当林殊选择化名梅长苏和苏哲之后,他想要的就已经不是单纯的替父报仇了,而是要为赤焰军的七万英魂沉冤昭雪。虽然他最后是完成了自己的这个计划,但他林殊的身份却也被逼“正式死亡”,这也就表示,他身上的个人复仇计划,根本就没有完成,又谈何原谅呢?



最关键的是,《琅琊榜》是一部古装权谋大剧,要表现的是“梅长苏”的谋略智慧,以及靖王等人的家国情怀,而并不是一个关于某人复仇的故事。如果是那样,不就硬生生的拉低了这部作品的档次了吗?所以,与其说是林殊没有原谅梁王,还不如说,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么一个剧情设定。



另外关于这种事情,作为每一方的“当事人”,都会有各自的一番说辞,真要想论出个孰是孰非,只怕没有那么的容易,因为如果容易的话,这个问题也就不至于会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留存至今。



“受害人”林殊会觉得,梁王对待自己的好朋友兼忠臣林燮的手段,太过于残忍狠辣,仅仅只是因为一丝的怀疑,就完全不顾及各种感情而对其痛下杀手。可站在梁王的角度来看,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不是说林燮要造反,而是只要他林燮想造反,他就能造反,这对于一个当权者来说,就像是在自己的手里捧了个定时炸弹,他不除去怎么可能得以安心呢?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关于最高统治者因为臣子“功高震主”,而选择对其下手的故事从不少见,比如:汉高祖的“兔死狗烹”,明太祖的“火烧庆功楼”,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等等,这一系列历史故事的背后,基本上都是一个血淋淋的过程。


娱影闲探


《琅琊榜》是近几年非常难得的一部好剧,不但故事逻辑好而且服装、道具、画面、演员都很好,这几个方面能有一个方面做成这样都算有亮点,难得的是这几个方面做的都很好。至于你提出的问题我想从几个方面回答你。

第一、赤焰军虽然功高可并没有“骄横跋扈”,并没有存谋逆之心。“梁王”能够继位林家的功劳是很大的,继位以后“林家父子”一直南征北战对“梁王”忠心耿耿并无二心而突然遭遇灭门,其不仁不义怎能原谅。

第二、以林氏的忠心和林燮“梅石楠”的名称看,如果“梁王”真的想限制林家权力相信“林燮”也会顺从的交出兵权,以安郡王之心,毕竟他们不只是君臣关系还有亲情。就算他想对“林家”下手只需处置林燮即可,也不必杀掉七万“赤焰军”,何况这只大军还是为国家效力累的筋疲力尽之时。其深仇大恨怎能原谅。

第三、“梁王”及其制造“赤焰案”的人太过于阴毒,如果采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清除政敌相信也不会有这么大的仇恨。“梁王”过于心狠手辣,这一案几乎彻底铲除了太子势力和林家势力,不留一点情面且杀人如麻,实在不值得原谅。

第四、“梁王”清除了太子和林氏势力以后并不是为了天下,还天下生民以富足安康,而是为了玩弄权力私欲膨胀。以“梅长苏”的天下胸怀怎会原谅他。

“梅长苏”是一个经过大悲大痛的人,心智早已坚如磐石,报仇雪恨已经深入骨髓他不会轻易原谅一个不仁不义、阴险毒辣的“梁王”。


奶瓶VS主义


功高震主也不能成为灭九族的理由,何况还有那么多无辜的赤焰军陪葬!

这也就算了,最重要是整个赤焰军含冤而亡。你可以杀害我,但不能污蔑我,毁我清白。这是亲舅舅干的事吗?

梅长苏翻案的最大动因,也是还赤焰军清白,不能让数万条人命背着罪名,成为冤魂,不得安息。

但介于舅舅这点名存实亡的亲情,梅长苏最终的逼宫也是相对温和的,给梁王留着命,已算十分给面了。






攸宁i


灭族之仇啊,如果不是需要皇帝亲子昭告天下还赤焰清白,皇帝早就死了。


本本分分做楚菡的男Ren


因为功高震主本身就不是正当的理由,因为这个去陷害忠臣良将,放谁身上都无法原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