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前兩天朋友和我分享了,她和兒子剛剛坐公交車一段經歷。剛剛媽媽每天都會接剛剛坐公交車回家,有一天,好容易車上有很多空座,學習了一上午的剛剛激動地跑上了車,給媽媽和自己佔了個座位。

公交車路過市區菜市場的時候,上來了好多中老年人,剛剛媽媽站起來給一位拄著柺杖的老爺爺讓了座,剛剛心想要不要讓座。

正當剛剛猶豫的時候,一位老奶奶便對剛剛說:“小朋友,你在學校沒學過要尊老愛幼嗎?見到老人不知道讓座嗎?”

聽到奶奶這樣說,剛剛臉紅地低下了頭,默默地起身讓座,直到下車都一直很沮喪。媽媽見狀,趕緊蹲下身來安慰:“剛剛,樹立尊老愛幼的思想沒錯,而且你應該一直保持下去。但今天那位老奶奶要求你讓座,你可以拒絕,然後委婉的告訴奶奶今天上課有一些累,不是你不想讓座。相信奶奶會理解你的。”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這位老奶奶說的話不免會對剛剛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會讓剛剛對坐公交車有一種糾結感,對讓座更是萬分恐懼。

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之前,新聞還報道過,有老人要求孩子給自己讓座,感冒生病的孩子拒絕了老人的要求,結果,老人竟然在車上破口大罵:“你們快滾下車吧,像你們這樣不知道尊敬老人的快點滾吧。”

這件事情被上傳到網絡上之後,也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大家都在討論,到底要不要給老人讓座。很多父母都認為,“不應該讓”。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老人的這種行為無疑算得上是道德綁架,家長們有必要要讓孩子瞭解這種行為,而不要讓孩子因為這樣的事情而有心理負擔。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一、什麼是道德綁架呢

道德綁架是就是用自己認為的道德(道理)強加於他人的行為。在現階段的社會道德綁架經常發生,包括老人強行要座位、強行要求富人捐款等等,都是在進行道德綁架。

要求別人認同自己的觀點,同時給與自己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藉口,導致當事人特別的尷尬,很有點強人所難的意思。

首先,以“我很弱、我有理”進行道德綁架。

就像故事中,老人就是以“我很年長、我很虛弱”為由,威脅孩子要讓出座位,如果不讓就會被貼上不尊重老人、欺負老人的標籤,讓孩子很是尷尬。

在一些新聞中,甚至有些老人還動手打過不給自己不讓座的人,有時候我們覺得尊老愛幼也要分場合吧,對待如此囂張跋扈的老人,不需要用傳統美德標準衡量,直接視而不見,勇敢地說不。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其次,以“不閒事大”的旁觀者心態進行道德綁架。

經常在慈善捐款中報道某某明星慷慨解囊,捐款100萬,同時有的捐款50萬,10萬。大家就會紛紛到10萬的明星微博下質問該明星為什麼只捐了這麼少,太沒有愛心了等等話語。

面對這種不嫌事大的道德綁架,招架不住的明星都會再次被迫出來進行第二次捐款。這種道德綁架完全沒有理由,捐款全憑自願,沒有固定的標準,能者多勞,重點是獻愛心表心意,卻被歪曲成沒有愛心。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最後,以“都是為了你”的名義進行道德綁架。

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父母省吃儉用給孩子報了一個興趣班或者補課班,價格不菲。可以還是不是很感興趣,父母就會苦口婆心的勸孩子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很常見,父母一味的根據自己的標準代替孩子,做出選擇。孩子只能被動的接受。生活中老人強行佔座、都是為了孩子好的道德綁架經常上演,即誤導了對傳統美德的認知,也對孩子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二、道德綁架會給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1、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案例中的孩子被老人強行佔據了座位,一直到下車,這段車程對孩子來說一定是漫長的,其實孩子是想讓給老人座位的,哪知道老人一看孩子小,就直接欺負他強行的把他拉起來。

孩子心理肯定會自責,心想早知道就讓給他了,何必丟了面子不說,還被老人指指點點。心理負擔中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從這個陰影中走出來。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2、導致孩子對傳統美德持懷疑態度

這種道德綁架社會危害太大了,不僅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會引起孩子對傳統美德的質疑,在宣傳圖片中老人都是和藹可親的、拿著柺杖、態度慈祥的。

而現實中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一直是惡語相向,難度老人不再是和藹的了?對小時候的學過美德產生質疑。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3、會對孩子日後的行為產生影響。

媒體過分宣傳道德綁架的事情,引發了廣泛爭議。這很可能可能會導致一部分人再碰到老人時,就不會再讓座了;老人再摔倒,沒人敢於扶起老人;社會捐款時,沒人願意再捐了。

大家會覺得,很多事情不是自己心甘情願想做的,這樣只要有不做的機會,就會馬上放棄。不得不說,這些影響都會對在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產生誤導。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那孩子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人生,才能讓孩子有識別內心真實意願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因為屈服於道德綁架呢?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說不。

說不?這是很多父母都不願意教給孩子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教育孩子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可以聽話,可以學會分享。

父母會認為如果孩子拒絕別人,這就是小氣的表現,不論是孩子還是自己都會因此被別人認瞧不起,所以哪怕是為了面子,也不要讓孩子拒絕別人。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但是,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那樣,不懂得拒絕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其他人的道德綁架而出現各種心理或是行為上的問題。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就會感到活得很累,他會因為其他人的要求而勉強、委屈自己,也會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讓自己成為一個“老好人”。

父母如何在以後的教育中,正確教會孩子拒絕道德綁架呢?

蔡少芬曾經帶著自己的兩個孩子參加了一檔名為《不可思議的媽媽》的綜藝節目。節目組為了考驗孩子能否抵抗住壞人的誘惑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情節。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門外的小姐姐帶上玩具和糖果等等禮物,哄屋裡的兩個孩子開門。但是,不管小姐怎麼說,兩個孩子都沒有打開房門。就在蔡少芬要表揚孩子的時候,發現兩個孩子竟然在小姐姐走了沒有多久之後,開門把禮物拿進屋裡來了。

原來,小姐姐走後,老大就開門把禮物拿進來了。蔡少芬馬上教育孩子,要拒絕陌生人的要求,不要給陌生人開門。

也許很多父母做到這裡就覺得可以了,但是蔡少芬為了讓孩子們能夠記住,把所有的禮物都送人了。

蔡少芬說:“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比打她一百次都有用。”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蔡少芬這樣的做法其實也是在教育我們這些父母,孩子有時候無法區分什麼樣的行為是善意,什麼樣的行為是惡意,此時就需要父母來引導。

但是,引導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父母還要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只有這樣,孩子才會真的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那麼,父母究竟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學會說不呢?

第一點,正確引導孩子認識哪些行為屬於道德綁架。

通過上面的案例,父母應該更多地告訴孩子社會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哪些要求是不合理的,而面對這些不合理的時候,孩子們就可以拒絕。

當然,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調整對拒絕的認知,告訴孩子,拒絕並不代表著沒有道德,那些提出過分要求的人才存在問題,拒絕不僅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更是值得去做的事情,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那些值得做的事情。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第二點,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父母應在於孩子平時的接觸時多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讓孩子自己進行決定,而不是以“都是為了孩子”,“還不是為了孩子”這樣的話,影響孩子的判斷。

只有提高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在面對道德綁架時,才能正確的進行區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盲目的跟從他人。同時,父母還要鼓勵說出自己思考後的結果。

比如,有人向孩子結束,孩子想要拒絕,那麼父母就要鼓勵他說出理由,“我還沒有看完”,“這是我最喜歡的書,我怕你給我弄壞了,我不捨得”等等。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這樣孩子不僅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還有可能因此獲得其他人的諒解,一舉兩得。

第三點, 讓孩子學會勇敢。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他會遇到許多問題,只用勇於表達自己的思想,敢於拒絕別人過分、無理的要求,才能孩子更好做自己,而不是按部就班、因循守舊的跟著別人的思想。

此時,就需要孩子勇敢地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尤其是說不。不過,說不之所以不容易,是因為拒絕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會因此放棄自己的感受,而只考慮他人的需求。

老人要求孩子讓座遭拒,媽媽:孩子,你不必做個“善良”的人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學會勇敢。父母要告訴孩子,遇到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害怕困難,無法積極面對困難。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心裡播下樂觀、自信的種子,只有教會孩子勇敢,才能從容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遵從自己的內心。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又是如何看待道德綁架的呢?倘若你有不一樣的看法,可以分享在下面的留言區,歡迎各位家長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