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控股何新明:行业“寒冬”已至 是挑战更是机遇

中国网财经10月29日讯(记者 曾蔷)新中国峥嵘岁月70年,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包括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建陶行业,始创于1972年的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鹏控股”)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东鹏控股凭借47年对建筑陶瓷行业的专注与坚守,实现了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陶瓷厂到中国建陶领军品牌的华丽转身。

东鹏控股何新明:行业“寒冬”已至 是挑战更是机遇

十一后的第一个礼拜,在位于广东佛山的东鹏控股总部,这座商业帝国的缔造者——东鹏控股董事长何新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及东鹏的成功之道,何新明表示东鹏自创立开始便定下“百年企业,世界东鹏”的愿景,为此47年来专注于在建陶行业的持续创新,才达到如今引领行业发展的高度。“我认为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不容易了。”何新明笃信“以此为生,精于此道”。这句话不仅挂在何新明自己的办公室里,还挂在东鹏所有经销商的办公室里,成为全体东鹏人的座右铭。

东鹏控股何新明:行业“寒冬”已至 是挑战更是机遇

回看东鹏的发展史,品牌初创之时,整个企业还处于负债亏损状态,在何新明的带领下,1998年东鹏控股成功研发出行业第一款仿石材瓷砖——“金花米黄”,引爆整个瓷砖市场,在全国掀起“一片黄”的现象。这也让东鹏控股从此走上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颠覆性的创新能够成就一个品牌、一家企业。”何新明向记者表示,目前东鹏控股的科研团队已超300人,拥有专利1000余件,位列建陶行业第一。

对产品的持续创新成就了东鹏控股的发展,这离不开何新明对建陶市场趋势的密切关注。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受消费升级、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环保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对此,何新明向记者坦言“寒冬”已至,但这在他眼中,是困难,更是机遇。“行业竞争很激烈,特别是价格战可谓白热化,但只有经过这种战争行业才能洗牌,也是优质企业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脱颖而出的机会。”

东鹏控股何新明:行业“寒冬”已至 是挑战更是机遇

面对行业“寒冬”,何新明表示,当下建陶企业之所以感到经营困难主要是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难以适应现在消费升级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企业唯有改变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第一,产品要调整,需满足消费者由于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第二,通过智能制造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第三,提升服务价值,通过内部供应链的建立,实现以销定产满足新的消费方式。

“企业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关注目标人群的迭代,以及他们的成长背景,认知习惯还有消费习惯等等,做一系列的洞察跟分析,才能推导出更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何新明告诉记者。

以下为访谈实录:

问1:您在1981年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从事陶瓷行业,至今已经近40年了,从最开始的东平陶瓷厂到现在的东鹏控股,经历了很多的困境与转折,能不能请您和我们讲讲您印象当中最深刻的事情,或者说是东鹏瓷砖最大的转折性事件?成功研发出行业第一款仿石材的瓷砖-“金花米黄”,对当时的东鹏瓷砖意味着什么?

何新明:四十年走过来并不是一帆风顺,其中碰到了很多转折点和困难,也有很多令自己兴奋的事。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颠覆性的创新能够成就一个品牌、一家企业。在1998年,东鹏成功研发出业内第一款仿石材的瓷砖——“金花米黄”,引爆整个瓷砖市场,在全国掀起“一片黄”的现象,这也让东鹏从此种下了创新的基因,意识到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和发展,从此走上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东鹏目前所获得专利1000余件,列建陶行业第一。

问2:东鹏控股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杰出代表,连续多年参加世界顶级建材展“博洛尼亚展”,在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您认为东鹏得益于哪些方面?有没有具体的商业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可以与我们分享?

何新明:东鹏47年,走到今天独到之处在于企业的品牌定位。1994年,石湾经历了五十年一遇的洪水,车间生产设备几近报废,恢复生产的机会趋于零。我接管了负债1.4亿元濒临倒闭的华泰陶瓷厂,我认为这是一种机会,所以我决定要好好的重新制定商标和商号。在创立品牌之初,我想做行业第一的品牌,做一个优秀的民族品牌,在翻阅了大量国粹典籍后,一个极具东方色彩的形象正中下怀——《庄子•逍遥游》中“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鹏”。寓意志存高远、前程远大,于是这个承载“东方大鹏”远大抱负的品牌名“东鹏”就横空出世了。今天回过头来看,我当时的初心是正确的,有些做到了,有些还要努力。

作为瓷砖流行趋势风向标,博洛尼亚展每年都会为业界带来众多前沿产品并吸引行业内一众建筑师、设计师、客户、媒体等行业相关人员,东鹏作为中国建陶民族品牌连续7年代表中国参展意大利博洛尼亚展,向来自全世界的观众诠释其独特的品牌形象和魅力。

问3:未来东鹏瓷砖又会如何布局,将国货品牌推向更多的公众视野?

何新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所谓“国货”,不仅要能在中国市场上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更要能得到世界的认可和尊重,并持续不断地向外输出中国文化。

东鹏集团鹏飞47 载,从单一的瓷砖制造商逐渐涵盖卫浴、木地板、涂料、饰品、全屋定制、整装设计等大家居业务,经过不懈的产品创新和技术发展,东鹏成为中国陶瓷行业领先品牌以及最大的陶瓷生产商和潮流引领者之一。

为了与国际接轨,东鹏已经直接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以民族品牌代表参与国际竞争,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早在2004年,东鹏陶瓷在韩国开设了第一个国外专卖店,2006年出击欧洲,在意大利成立欧洲东鹏公司。2007年2月,作为第一家进驻意大利建陶企业展厅正式开张,被誉为“中国建陶的驻外使馆”,为中国建陶业赢得骄傲。如今,东鹏在印度、韩国、意大利、美国、泰国、越南等地已经拥有独立品牌展厅几百家,逐渐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不遗余力向全世界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问4:对于时下热烈讨论的消费升级,您如何理解?消费升级时代,什么样的瓷砖更有竞争力?东鹏要如何应对?

何新明:伴随着主流消费人群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提出品牌年轻化的概念,品牌年轻化某种程度上是个伪命题。从东鹏的品牌定位来说,东鹏是一个大众的、中高端的品牌,东鹏的目标消费群体一直都是30岁到40岁的中等收入人群,这个人群的年龄在迭代。企业如果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关注目标人群的迭代,以及他们的成长背景,认知习惯还有消费习惯等等,做一系列的洞察跟分析,才能推导出更有效的品牌传播策略。

瓷砖是低关注的产品,在这股“国潮风”中很难像时尚品、快消品一样引人关注。但东鹏将“国潮”与时尚、艺术跨界结合,在营销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2017年,东鹏在上海新天地打造了行业首家“快闪店”,用四个“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空间,向年轻人展示新的生活方式,让人直呼“瓷砖现在都可以这么潮”。

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竞争主战场已从价格战转移到价值战,东鹏坚持品牌铁三角理念(优良的质量、创新的产品、一流的服务)科技推动、品质铸就,服务传播、练好内功,更好的洞察市场和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并作出快速反应;东鹏的宗旨是“努力为消费者打造美好家居生活”,加深消费者对东鹏的认知。

问5:受消费升级、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环保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下,2018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2012年的水平,创下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在您看来行业的发展形势将会如何?建陶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何新明:目前建陶行业的外部环境压力较大,近两年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对建陶行业有着直接影响,市场需求明显下降,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以前我们都说寒冬来了,这次是真的来了,而且这个寒冬可能要维持很长时间。我觉得这是坏事也是好事,行业竞争很激烈,特别是价格战可谓白热化,但只有经过这种战争行业才能洗牌,也是优质企业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脱颖而出的机会。

企业该如何应对?第一,产品要调整,需满足消费者由于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第二,通过智能制造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第三,提升服务价值,通过内部供应链的建立,实现以销定产满足新的消费方式。

问6:对于陶瓷行业,环保是否合格一直是关系到企业存亡的头等大事。东鹏始终把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作为企业赢得未来的核心战略,在坚持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东鹏遇到了哪些瓶颈,能不能请您介绍下东鹏在环保方面具体是怎么做的?

何新明:东鹏作为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一直致力于绿色发展,倡导环保低碳家居理念。东鹏坚持以科技推动创新,以技术创造艺术,投入巨资建设完善的生产体系,引进全球顶尖的制陶设备,奠定了东鹏生产技术的卓越领先。东鹏拥有佛山、清远、江西、重庆等六大瓷砖生产基地和佛山、高明、江门、丰城四大卫浴生产基地,建立了智能化的制造平台。

47年来,东鹏坚持走绿色、和谐发展道路,不仅是刻在历史脉络中,更是落在实际行动上。开发多款绿色产品,目前多款产品被评为绿色建材产品;生产过程管控,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所有生产基地建立、运行并通过ISO14001审核;生产中,东鹏始终坚持陶瓷坯体的烧成周期在50分钟以上,烧成周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充分的燃烧确保了东鹏瓷砖的质量,但东鹏的生产成本也为此提高了10%~20%。我认为,一切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支出,都是值得的。近些年,东鹏投入巨资建设行业首家全面开展陶瓷项目检测的国家级实验室,进一步从生产源头把好质量关。

在严格把控产品质量的同时,东鹏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瓷砖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目前,东鹏各个生产基地先后通过ISO9000质量、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性产品等认证。“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优化,东鹏的优品率上升了2%。

问7:现在国家从上到下都在讲高质量发展,陶瓷行业也正走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这条路上,东鹏接下来在“智能”上会有哪些大动作?可以和我们提前透露一下吗?

何新明: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快速换产和个性化定制生产时代将会来临,如何实现柔性生产将成为建陶产业必须拿下的重要课题。目前,意大利的先进设备制造商已经有了成熟的智能生产线解决方案。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在智能制造的基础上进行。这将极大缩短产品的交付时间,提升效率,节能减排,将客户的需求与工厂无缝对接,实现个性化定制。

在产品的生产制作、检测等过程中采用智能装备,可以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地提升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质量,为品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佛山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要坚定不移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发展之路。” 为助力佛山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节能减排转型,东鹏计划将于今年年底投产的重庆1780亩的智能化工厂,目标是打造行业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每条生产线能从原来的100多人减至35人左右,通过自动化设备缩小人为误差,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

让中国智造,与世界对话,是波澜壮阔的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东鹏围绕“科技•艺术•生活”的定位,并秉承着“以此为生,精于此道”的精神,专注建陶业,从低碳、环保、个性化的核心理念实现真正的智能制造。东鹏也关心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平凡梦想,致力于为每一个中国家庭打造理想家居。东鹏瓷砖,国货精品,让中国陶瓷受世界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