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我才是大明的一把手!夏言、嚴嵩等,都只是我的棋子而已

崇禎十三年(1640),離大明滅亡(1644年)四年,死後被萬曆帝清算的張居正家族獲得全面平反。

萬曆皇帝10歲上位,很年幼,當時張居正是明首輔,是大明的實際掌權者。在萬曆在位初的頭十年,在張居正的有效主持政務下,大明出現了一個盛世,史稱"萬曆中興”。

但張居正(1525年-1582年)一去世,那個口口聲聲把張居正稱為“先生”的萬曆皇帝就變了嘴臉,對張居正進行抄家清算。<strong>

嘉靖:我才是大明的一把手!夏言、嚴嵩等,都只是我的棋子而已

張居正畫像


張居正差點被開棺拋屍。他的兒子們,流放的流放,大兒子更是不堪忍受,自殺抗爭!

張居正死後58年,即1640年,此時的明朝已經內憂外患,內外交困,處於亡國邊緣。朝中大臣乃至崇禎開始念及曾經的強力首輔張居正的好。

如崇禎所言:“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時之相一也。”這是大明時過境遷後對張居正的肯定,也就有了張居正家族全面平反。

目的很明顯啊,就是通過平反,為張居正正名,號召天下力保大明江山不失。

但在張居正時代,有哪個人認為張居正的存在,是大明的希望,是大明“萬曆中興”勞苦功高的功臣?!

身處其中的張居正,受到很多強力的攻擊,同僚之中,很多反對者,並不會認為張居正的存在,是挽救大明於危機的大功臣。

張居正的去世,對於大明是一個巨大損失,但對於其時的萬曆皇帝而言,可能開心得不行,巨大的陰影終於消除,迎來自己的時代。

假如張居正不死,隨著萬曆皇帝年紀的增長,張居正是否還有足夠能力架空萬曆,都是一個未知數。須知,多少反對者一直伺機尋找張居正的漏洞,然後來個致命打擊!

張居正死於任上,對於他的人生未嘗不是一件幸事!而他死後被清算,就是一個明證,說明人心的善變,比如萬曆皇帝的過橋抽板不懂感恩!

雖然最終崇禎皇帝為張居正平反,奈何大明早已經今非昔比了。1644年,明朝氣數已盡!那個勞心勞力想挽救大明於危牆下的崇禎皇帝,無望在煤山自殺。

很多人事,擁有之時不珍惜,認為沒有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時過境遷後,有對比了,才念及他的種種好處,卻是於事無補了。

明朝的首輔位置,一直競爭很激烈。

明朝重科舉,要想躋身仕途,必須科舉出身。

嘉靖:我才是大明的一把手!夏言、嚴嵩等,都只是我的棋子而已

萬曆皇帝像


明朝出過很多著名的歷史人物:解縉、于謙、“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楊廷和楊慎父子、夏言、嚴嵩、徐階、王陽明、張居正、申時行、高拱、李東陽、袁崇煥等,都是進士出身的。

現在的雞湯文說,只有自己變優秀了,才能和優秀的人共事,自己才會更優秀。但是,卻忘記了,就算和優秀的人共事,難道就沒有紛爭嗎?

尤其在官場,牽涉到利益,牽扯到權力,那麼,這些優秀的人物,是不是就和平和諧共處,同心協力嗎?

只是,我們透過明史,看到是為了權力,這些高中科舉學富五車的精英,也就是所謂優秀人士,身處其中,可謂“殫精竭慮”“鬥智鬥勇”,目的都很簡單,希望取悅皇帝,從而扳倒對手。

看看從嘉靖朝、萬曆朝的首輔變化,就知道這些科舉出來的精英人士的內鬥的殘酷!

嘉靖皇帝的首輔位置,很多任期很短,一到兩年者,佔了13人。

比較長時間的:楊廷和,7年;夏言,前後做了7年;嚴嵩,15年;徐階,4年。

萬曆皇帝的首輔位置很多首輔擔任的年限很短,一到四年不等。

強人張居正是最長的,10年;趙志萬,7年;方從哲,6年;沈一貫,5年。

嘉靖的帝位,是從天而降的。

1521年,當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後,因為他沒有子嗣,於是,當時擔任內閣首輔的楊廷和,選擇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作為繼承人。

當時朱厚熜只有15歲。楊廷和選擇朱厚熜作為皇帝,多少看到他年幼,比較好控制的。

但想不到,楊廷和的政治生命,最終是終結在這個自己千挑萬選的皇帝手上。

嘉靖上臺後,就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但是以楊廷和為首的眾多大臣,認為這不符合祖制,違法正統,激烈反對。

嘉靖:我才是大明的一把手!夏言、嚴嵩等,都只是我的棋子而已

嘉靖上臺後,就追封自己的父親為皇帝


這就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大禮儀事件”。

但年少的嘉靖皇帝偏不服輸,鬥爭了好多年後,採取在文官集團中培植、分化出不同的集團核心的策略,最終勝出。

而楊廷和一手捧上來的皇帝嘉靖,對於楊廷和,早已經沒有感恩之心,只是覺得楊廷和的存在,阻手礙腳,很煩他,很討厭他。

楊廷和無奈告老還鄉,仕途葬送在自己選的皇帝手上。

而楊廷和的兒子,即科舉狀元出身的楊慎,強烈站在父親一邊。但嘉靖皇帝對於這個曾經輔助自己上臺老臣楊廷和的兒子,已經下手不留情了,絲毫不留情面了。

嘉靖最終下令廷杖反對“大禮儀”的大臣,而楊慎作為刺頭,更是特別對待,被嘉靖皇帝下令廷杖兩次,打得死去活來,後來發配雲南的蠻荒之地,“永遠充軍”。

嘉靖皇帝在位45年,是明朝第二位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嘉靖皇帝是很聰明的皇帝,熱衷權力制衡。在嘉靖時期,首輔的位置走馬觀花轉。

而後面的幾個首輔,夏言、嚴嵩都曾深得嘉靖皇帝的重用。但對於嘉靖皇帝而已,他們不外乎是自己手中的一隻棋子。

要擠上內閣首輔導的位置,在“家天下”的封建社會,只能擠掉前任上位。因此,我們不難從上面羅列出的嘉靖、萬曆的首輔名單中看出,很多首輔任期很短,因為競爭對手很多,一旦被人抓到破綻,很容易很人攻擊下臺。

而且,能坐上首輔的位置,最終的決定權在皇帝手上,很大程度,皇帝要你上就上,皇帝要你下來就下來。

皇帝是需要人辦事的,但皇帝也害怕首輔的權力太大的時候,會危及自己的皇位,所以皇帝對於首輔也是諸多戒心的。

如萬曆時期,強人張居正做首輔做了十年,我認為,很大程度當時皇帝年幼,需要人扶持。

嘉靖:我才是大明的一把手!夏言、嚴嵩等,都只是我的棋子而已

張居正的罪名,就是他“功高震主”


但是,當張居正死於任上後,反對張居正的人策略他的罪名,就是他“功高震主”,意思就是不把年幼的萬曆皇帝放在眼裡。

而嘉靖皇帝,更熱衷權謀手段。比如看夏言,前後幾次被撤然後重新任用,一方面說明文官集團鬥爭激烈,另一方面說明嘉靖對於首輔的戒備,需要時,重用你,覺得你權力有點大了,就把你撤了。

說到底,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首輔無非就是皇帝的一隻棋子。

但是,首輔這個位置,卻是科舉考試進入權力機構的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嘉靖、萬曆時期的首輔走馬觀花般變換。

能夠屹立四五年以上的首輔,一是自身能力有關,比如張居正,另一方面是皇帝的青睞,比如夏言、嚴嵩。

但是,皇帝的喜好也是變化的,比如夏言,曾經深得嘉靖的寵信,但後來失信了,因為嘉靖覺得找到一個更好的代替的夏言的人,這就是嚴嵩,因此嚴嵩是嘉靖時期任期最長的首輔。

但是,這兩位首輔,和嘉靖皇帝渡過了蜜月期後,都最終落入被捨棄的命運,下場悽慘。

夏言是比較正直有良知的首輔。但著名奸臣嚴嵩通過一系列挖空心思的手段,深得嘉靖皇帝的寵幸,最終成功取代夏言,夏言落得被殺命運。

嚴嵩在嘉靖時期,獨攬大權20多年,簡直是皇帝離不開的寵幸。但同樣是這樣一個皇帝,也最終把嚴嵩送上不歸路,嚴嵩一無所有被免回到家鄉,寄食墓舍,兒子嚴世藩被殺。

所以,對於皇帝而言,對於大臣,更多是利用關係,而大臣為了登上首輔位置,挖空心思,進行角逐鬥爭。

嘉靖:我才是大明的一把手!夏言、嚴嵩等,都只是我的棋子而已

嚴嵩在嘉靖時期,獨攬大權20多年


所以,有明一代,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幾乎沒有一個首輔的命運,是完美落幕的。

本以為通過科舉,高中進士,躋身於權力場中心,和皇帝謀事,和這樣多科舉出身的學富五車的優秀同事共事,想不到更多是不見血的鬥爭。

一路,都是權謀手段;一路,都是刀光劍影;一路,都是腥風血雨。

為了生存,很多人會善於隱藏自己。為了生存,很多人會同流合汙。

為了利益,很多人會結成同盟。為了利益,很多人也會反目成仇。

為了生存及利益,很多人表面一派和諧,但裡面卻是波瀾洶湧,欲置對方於死地。

權力讓人迷失了方向,權力讓人充滿殺戮!

但權力場上,很多人忘記了一點,沒有不倒翁!

而這種相伴相隨,內閣的紛爭,皇帝的疑心,自身的矛盾眾眾,最終到了大變局的明末,在農民起義和後金的雙重打擊下,大明土崩瓦解。

對於權力中心的任何人,又想到一旦亡國,“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結局嗎?

當大明存在之時,到了後期,文武百官,朝廷內外,除了黨爭不斷,有人在乎過大明的危亡沒有?

而那些造反的底層農民,那些譁變的士兵,那些面對外族入侵還鬆弛的文武百官,認真思考過一旦亡國誰都難以倖免的道理嗎?

所以,當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對投降的明朝官員,將他規定前明降官的自贖額度擴大了幾倍,交納不了就酷刑拷掠。

劉宗敏最兇狠,自制五千副刑具,先後逼死了陳演、魏德藻等一千六百多名官員(計六奇《明季北略》)。

身處其中的人,有幾人能未卜先知地看得清啊!

嗟乎,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