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鬆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名師簡介:許欽松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1998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和“跨世紀之星”榮譽稱號。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原主席、廣東畫院原院長。現任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廣東美術館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文聯全委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中國畫學會顧問,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寫生應強調“古意”

作為藝術創作者,每個人在剛開始創作時都會迷茫,在解決了各種基本的創作技法問題後,便會回到一種“大思考”。

寫生過程中,如何處理眼中看到的自然與古人畫面中描繪的“自然”間的區別,使兩者產生關聯;如何將從傳統中積累的方法,對應到眼前現實的山水景觀中,是很多畫家甚至是名家都會面臨的問題。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三清山所見 紙本水墨 38cm×58cm 2018年

在面對自然時,我們不可能任意地去復原傳統的東西,也不可能拋棄傳統,完全按照實際的景物勾勒,採用類似照相寫實的方法,畫得很像、很逼真。然而,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有些畫家往往會落入舊的套路,忘卻程式化的東西,只想著如何寫實,畫得像照片一樣,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往往會沒了“古意”。何為“古意”?“古意”其實就是強調精神性、強調意味,而不是對著自然風光重複《芥子園畫譜》的內容,面對現實景物勾勒出的卻是明清山水圖像。我曾經說過:“畫家在臨摹樹譜的過程中,應該思考如何將現實中的樹與畫譜中的樹相融合。如此,才能解決現實感受與傳統積澱相結合的問題,在傳統的基礎上實現一種‘基因式’的融合。”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萬壽園所見 58×38cm 2018年

創新要關照古今

在創新的過程中,有些畫家可能步伐大一些,在創作中吸收了西方繪畫的東西,將西方創作語言“翻譯”過來為中國畫所用。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楊之光老師的作品。他有一批作品採用了油畫、水彩等西方繪畫的媒介材料,但使用的創作手法還是中國人物畫的方式,試圖讓二者產生一種聯繫。但是這種結合難度很大,所以他的那批作品畫得很痛苦。再比如他以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主席為主題創作的幾張畫,他試圖通過素描的方式表現線條,又企圖在衣紋、毛髮等細節處保留中國畫的筆法,同時在框架內採用水彩畫的方式。又如,在畫人體時僅用“沒骨”的方法,沒有線條、沒有外輪廓線,像水彩畫那樣只是通過色彩進行表現結構。舉這些例子,並不是說楊之光老師這種中西融合的作品不好,而是想證明這種融合的過程很艱難。

中國畫和西方繪畫在“基因”上本就相互排斥,有些矛盾從根本上是無法解決的。在我看來,當代畫家不應一味地強調創新,而是要在深刻、透徹地瞭解傳統之後,將自己眼中所見的自然與當代的審美、當下的情感相融合,從而生產出符合時代審美的藝術作品。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三清山西海岸隔海棧道 38×58cm 2018年

創作不“拘泥”局部

中國畫是什麼?中國畫是把整個場景通過畫家的理解適度地組合並加以呈現。但這裡會出現一個問題——意象的選擇。很多看到的東西是裝不進畫面的,這種情況下畫家就需要不斷“後退”,才能完整地將眼前畫面復原到畫作上。但當我們“後退”到能夠將所有東西裝入畫面時,往往無法看到眼前最真實的景色。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我認為,應該留住真切的東西,也儘可能地將場景裝在裡頭。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三清山看雲 紙本水墨 38cm×58cm 2018年

比如,在描繪某個具體物象時,應將周圍的場景都包含進畫面裡,而不是僅侷限在照相機取景框的範圍內,這也是中國畫與西方繪畫最重要的區別。

古人講究“遊走看山水”,邊走路邊看景是中國人觀看自然的方法。傳統山水畫在營造場景時,山道總要拐幾個彎,將山、橋、水、廟等元素組合串聯在一起,講究在畫面中創造一種“遊走”的觀感,而不是拘泥於局部,這才是中國式構圖。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三清山煙雨 58×38cm 2018年

尋找繪畫語言:修養與技法並舉

創作過程中還需要思考:如何在感悟自然的過程中讓我們的創作有詩性、有意境?如何在平凡的景物中令作品有詩歌般的詠歎?我認為,文學修養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這也是強調畫家一定要多看書的原因。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山西陵川縣王莽嶺寫生 38×45cm 2018年


當今社會強調個性的思維、個人的創造、自我的創意。所以,需要對畫家提出一個更高的要求——尋找自我的繪畫語言。藝術創作不能僅停留在技術層面,還要提升到思想層面。尋找自我個性,是構成完整自我的要素。

寫生和創作中有很多問題需要畫家慢慢去思考、去解決,前提是手頭的功夫一定要練好。熟能生巧,一定要下苦功,多琢磨、多累積。

寫生要回歸“大思考”——國家畫院許欽松工作室高研班教學實錄

許欽松 將軍抱美人 58×38cm 2018年

(文字由中國國家畫院教學培訓部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