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寫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讀《客家山居圖》

《客家山居圖》以嶺南連綿數千裡的山川風貌、風土人情為主題,描繪客家地區山水、風物的山水長卷,全長60多米。

由廣州美術家協會山水藝委會組織數十位畫家集體創作而成,畫家多次深入粵東客家山區採風並寫生,集體合作繪製長卷;楊之光、陳金章、劉濟榮、郝鶴君、梁世雄、劉書明、許欽松、陳永鏘、劉斯奮、盧延光、李仁康、李勁堃、曾道宗等擔任藝術指導,統籌潤色:葉選平、吳伯雄題字,劉斯奮、張桂光、周國城、王貴憂、季光明劉小毅、喬平、歐陽金谷等題詠增色。長卷累計有六十多人參與,是嶺南山水繪畫史上規模空前、合作人數最多的主題性山水長卷。由於參與創作的畫家大多為嶺南當代山水畫家,或為嶺南書畫界的中堅力量,所以,《客家山居圖》的誕生,是嶺南地區中青年山水畫家筆墨個性展示、技藝整合和才情交融的一個“藝術大團菜”這無疑是嶺南當代山水繪畫的一次大創舉,彰顯了策劃組織者的智慧和統籌協調之能力。

筆墨寫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讀《客家山居圖》

一、題材彰顯地域特徵承文化個性

客家古邑,蒼翠梅州。梅州自古以來便是客家人辛勤勞作、繁榮生息的發源地,也是客家文化的發祥地,這裡人文薈萃,文風昌盛,有著鮮明的地域特徵和文化個性,《客家山居圖》對其做了真實的寫照,所描繪的地域範圍廣大,從福建西南的永定到大埔的花萼樓、百侯鎮、梯田、三河壩、茶陽直到梅州的梅州城、林風眠故居、葉帥故居、雁南飛茶場和雁鳴湖,再到興寧的神光山、圍龍屋和平遠五指石等,描繪的是現實的題材,表現的是歷史的維度。

筆墨寫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讀《客家山居圖》

梅州是客家三大聚居體系之一,梅州客家人是中原的漢族,歷經大規模南遷,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並孕育了梅江這條江的大江文化。中原農作物的種子、先進的農耕技術和建築技術隨著南遷,給這片土地帶來了生機,築壩造田,伐木墾荒,引水灌田,修渠築坡,生產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客家人對粵東的開闢,表現出他們勤勞勇敢、刻苦耐勞的精神,錘鍊出剛強弘毅的民系史實及文化個性。在《客家山居圖》的題材裡真實再現了粵東的地域特徵與文化個性。

筆墨寫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讀《客家山居圖》

二、技法傳遞寫意精神現文脈核心

《客家山居圖》呈一氣呵成之態,與畫家群組多次深入梅州腹地寫生體驗生活是分不開的。寫用筆,意造境,絕非文人遣興,在書房庭院你一筆我筆圖寫勾勒的意思,眾多作畫者得苦心構思,親近認識山山水水,體會花草百物的情懷。對梅江流域的文脈核心既已能從容駕馭,磅礴之氣既成,宣洩才可謂流暢。勾勒皴擦既完,水墨淺色分層渲染,方顯向背、陰陽、遠近、高低,創境曲折而無盡,樹木、山石、橋樑、屋宇陰陽點染,應筆而生。

筆墨寫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讀《客家山居圖》

《客家山居圖》以寫意精神作為延續客家當代文化精神的文脈核心,強調對客家故鄉的情感表達和抒發,涵蓋了天、地、人、宗教和哲學,表達了畫家對客家人民辛勤勞作的價值觀的一種深情理解,關注客家的山水、風情,關注客家的精神。《客家山居圖》從對人們播種、耕作、收穫等具體的勞動場面表現中,對以粵東山區蓮花山脈、梅江河流、圍龍古屋、鬆口古鎮、靈光寺等地理概貌為載體,強調現實、理想與浪漫因素相結合,重視山水畫的意境描繪和生活的情趣表達,畫面幅面龐大,表現手法細膩整體,立足於傳統,卻有現代水墨的宣洩暢快之感,山水相依,雲嶺並偎,詩意表達淋漓盡致。

筆墨寫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讀《客家山居圖》

三、情感呈現獨特語境表精神願望

《客家山居圖》有自己的獨特的語境體系。其筆味、墨味、色染自成風格,既沿嶺南地區畫派水色粉態,恰襲傳統文人山水的清明氣度,且不乏以形寫神、以神凝氣的表意目的,樸素而自然。《客家山居圖》是嶺南地區多名藝術家的心血之作,其偉大之處不僅僅在畫幅之大和氣勢的磅礴,而在乎它能把各個藝術家的表現技巧、思想情感和對繪畫本源的再思考作了一次龐大的梳理並提出考驗,在對客家精神表達的大主題表現下,藝術家們用筆墨傾訴了對中國繪畫的寫意精神和當代生活、當代精神表達的願望。

筆墨寫才情,山水糅天下——品讀《客家山居圖》

《客家山居圖》體現了藝術家們對繪畫的本體理解、對客家山區風貌和勞動精神表達、對生命的尊重、對田園生活嚮往迴歸心理的強烈訴求,表達是完整的,《客家山居圖》是藝術家們對客家文化、客家精神和繪畫美學的最好詮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