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許欽鬆:用筆如刀刻山魂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連綿起伏的群山,直流而下的飛瀑,陽光照射下的茫野,萬里白雪皚皚……觀許欽松的山水畫,一種恢弘與靈秀之感油然而生,這就是境界,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這些自然界的天工之作連同巍峨的群山體現了許欽松獨到深入的洞察力和運筆如刀的作畫功底。他的畫風厚重大氣又不乏細緻精到,彷彿一曲生命的交響,既強烈奔放又充滿著輕柔恬適。綿密的線條與重疊的點染,無不透著鮮明的感觸。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晨山曉雲 69×138cm

“我覺得山水畫當中最難處理的一對矛盾,就是又厚重,但是同時又空靈。厚重過了,它可能變成死黑一團,了無生氣,缺乏生命力。但是講究空靈,講究靈動,會顯得重量不夠。既要在一定的厚重當中,蒼重的意味當中,表達給觀者一種很靈動很空靈的感覺”。

畢業於美院版畫系的許欽松,早年就開始從事版畫創作。其版畫作品多次在全國性大賽中獲獎。深厚的版畫功底和木刻技巧使其在後來的山水畫創作中繼承了版畫藝術特有的形式美和運筆如刀的灑脫。在他的作品中,通過書法用筆中線條的靈活運用塑造形體,一種自然的大氣撲面而來。站在挺秀峻峭的巍巍青山面前,你會覺得大自然的神聖而不可侵犯。另一方面,許欽松又以他特有的細緻精到向我們展示了大自然柔媚動人的一面。由版畫轉入中國畫,許欽松山水畫中“青秀出蒼豪”的秘密就在於此。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涓泉細語 69×138cm

實際上在搞版畫創作跟搞國畫山水畫的創作中,是有糾錯的階段。七十年代中期,開始真正地搞國畫。算起來也有三十年的時間。九十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以版畫為主。真正到九十年代的時候,以國畫創作為主。

許欽松的山水是“刀刻”出來的,這不僅因其厚實的版畫功底和木刻技巧,更來自於他對山水獨特的理解和從稍縱即逝的接觸中抓住全景的靈性,這種技巧、理解和靈性,令他能夠進入用筆如刀的揮灑境界。於是他的山水如天工開物,刀斧痕跡依稀可辨,黑白之分清晰可觸,少了許多繁雜與累贅,更多地著力表現全景的厚實、色調的質樸、意境的空靈。許欽松對山水的探索無疑把嶺南國畫藝術的創造性進一步深化了,也正好體現了善於求變的嶺南人對自然、社會、藝術認識的與時俱進。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可惜寒聲留不住 137×69cm

我很注重對山體地質結構,山體結構語言的研究。這種語言恰恰把我版畫創作對刀刻的意味,很自然地進入到山體語言裡面去。而且加強山的厚重,增強了力量感跟它博大的、雄偉的這種重量感和力量感。這也是從事版畫專業,給我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因素。

與其說許欽松是用水、墨來畫山水,不如說許欽松是用黑白來畫山水。許欽松的山水畫作更多地得力於黑白的組合,而且這黑白又更多地得力於對形的描述。他畫的山水景色大多是眼前景象,是可視的視覺形象,沒有空空泛泛,有的只是實實沉沉。嚴格來說,構成許欽松的知識結構最重要的元素主要還是來自於他的版畫。他的“易刀為筆”,既發揮了用刀的準確性、力量感,也留住了板塊組合的形式美,從而,在版畫與中國畫的邊緣,找到了發展自己藝術感覺的天地。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瀑音清悠 68×138cm

時間給山體的衝擊也好,剝刮也好,時間的經久橫遠,恰恰是版畫中努力追尋的東西。其實這兩者的共同點是一致的。構成了目前很強烈的刀刻意味的山水畫語言。

風格意識是藝術家的生命。應該以抒發藝術家的直接感受為目標。一次偶然的機緣巧合,許欽松在飛機上高空俯看崇山峻嶺,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原來高空下所觀察到的群峰連綿的蒼莽,雲層的洶湧翻騰,是如此壯觀、峭立。俯視的崇山峻嶺通過版畫是很難表現出那麼豐富的層次的,國畫卻可以渲染得很到位。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青山如黛 68×138cm

加上版畫創作因素介入進來。在強化了山體語言的重量感,力量感。再加上我追求博大的氣勢,一種縱深的、蒼茫的、連綿千里的,高視覺底下的山水。在我胸中湧動的是山的本題的原狀態的東西。

在創作過程中,許欽松用盡手中掌握的技巧,包括版畫、水彩、平面設計構成方面的可取之處都用上了。這樣他的作品中既有北派的雄渾,又有南派的秀潤靈動。許欽松的山水畫裡面,就包涵了這種自然撞擊的秀麗細潤與高空俯瞰的崇高雄豪的融合。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清流出谷 69×138cm

在我胸中湧動的是山的本題的原狀態的東西。我所營造的,所構造出來的山的語言是很氣派的,很高原的,很雄偉的。基本的框架是大山水的框架。具有北派雄渾氣概的。但是在表達的過程當中,因為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的不同,我的山水畫當中很自然地,把南方的滋潤、空靈、豔麗,甚至色彩的變化帶到畫面中。形成了兩者的統一。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清曙圖 68×136cm

既是版畫家,又是國畫家,畫作越來越為人矚目。在擔任廣東美協和廣東畫院領導職務後,公務雖日益繁忙,但許欽松卻絲毫沒有放鬆自己的創作。沒有改變自己的風格,並且嘗試在古典技法中加入意識流、後現代解構等因素,讓畫面的構成更富現代性和時代感。在山水畫中更加密切地將版畫等西畫創作的經驗結合起來。

一旦個人風格形成,你就要不斷完善它,提煉它,提升它。我不主張畫家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天天都在變。變成面目全非。其實我主張“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內心的藝術目標的確立。精神氣質、個人風貌的全力。

許欽松:用筆如刀刻山魂

遊雲漫度 127×123cm

一個有藝術理想的畫家必須要有“雄心”,儒雅的許欽松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這種“雄心”,“一定要突破前人,突破自我”。他從不看重別人對自己的山水畫的評論,他只沉浸於自己追求的“從此岸到彼岸”的藝術境界。在他的山水裡,時時可令人體會“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沉靜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