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导条约是美国主动撕毁的,但为什么还会忌惮俄罗斯的同类导弹武器呢?

行走在云端上的人


美国在退出《中导条约》不久之后,就试射了一枚利用海军版战斧式巡航导弹改装的所谓“中程导弹”,并准确命中500公里外的目标。尽管美国此举引发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但也有专业人士作出分析认为,美国此次的导弹试射,更像是为了表现其发展违禁导弹的决心,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毕竟,跟俄罗斯近年来所公开亮相的那些先进概念导弹相比,美国的这些导弹可谓是土得掉渣了。

在总统普京的积极推动下,俄罗斯近两年来频频亮出的超级战略武器,目前已经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了。据央视网新闻最新报道称,被媒体披露的美国情报部门的内部分析显示,2017年在俄中部靶场试射成功的俄罗斯最新“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将在2025年之前具备实战部署能力,这样的进度让美国感到十分震惊。

实际上,普京在其2018年的国情咨文演讲中,就曾公开披露该导弹的一些细节,据悉,与现役导弹相比,这种名为“雨燕”的核动力巡航导弹,在理论上可以拥有无限航程。尽管俄军对这种导弹的信息一直守口如瓶,但从之前俄罗斯有关方面所公布的一段模拟动画来看,这种导弹沿着大西洋一路南下,先后绕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多个反导拦截区,最终在飞行2.5万公里之后,准确击中夏威夷。

根据有关信息显示,“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是一种可以超低空飞行、拥有无限航程并且可以携带核弹头难以被发现的新概念战略武器。按照普京的话说就是“对于所有现役的、甚至将来的防空反导系统来说,这种导弹是不可战胜的”。对此,美国的一位防务专家对媒体表示,研制新一代武器或者表明,俄罗斯已经瞄准美国下一代的防御技术,并试图走在美国的前面。

这位美国军事专家分析的没有错,俄罗斯在这方面却是走在美国的前头了,近年来所公开的包括“雨燕”和“波塞冬”核动力大杀器在内的多种新概念武器,其中有一些包括“先锋”和“匕首”之类的高超音速导弹甚至已经开始进行作战部署了。相比之下,美国除了近期试射的那枚射程500公里的导弹之外,截至目前,似乎并没有相关新概念武器出现的报道。

很显然,俄罗斯之所以大力发展新一代先进武器,主要就是为了应对美国近期针对俄罗斯的反导网络包围圈。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已经在欧洲和亚太等地区部署了大量的反导系统,试图利用其在反导领域上的优势,通过打造针对俄罗斯的反导包围网络,以此来削弱俄罗斯在导弹武器方面的优势。

然而,随着俄罗斯完全可以突破美国未来反导防御系统的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出现,美国现役的反导系统摆在俄罗斯的家门口本身就是一对废铜烂铁,连自身的部署基地都保护不了,更谈不上能够拦住飞向美国本土的俄罗斯先进攻击导弹的。

由此可见,俄罗斯完全秉承前苏联的进攻战略理念,在军力和国力全面落后于美国的背景下,通过积极打造足以突破美国先进反导系统新一代杀手锏武器,对美国形成局部优势,从而迫使美国只能投入更多资金打造更为坚固的盾牌,让本来在军费上捉襟见肘的美国,因为无法拿出更多资源发展新概念进攻武器,因此只能在该领域上永远落后于俄罗斯了。


科罗廖夫


2018年是《中导条约》命途多舛的一年,此前,美国就曾多次指责俄罗斯违背条约精神,擅自研发违禁武器,触犯了美俄早已谈好的底线。奥巴马时代,美国相对考虑欧洲盟友的处境,虽然当时的俄罗斯有开发射程超过2500公里导弹的嫌疑,但奥巴马政府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盲目废除《中导条约》很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俄罗斯在欧洲边境部署违禁武器将会间接导致欧洲盟友向美国问责。可特朗普总统比较任性,他不会过多考虑欧洲人的想法,如果俄罗斯的做法让总统先生不满意,特朗普当然会强硬反击了。

美俄退约风波暗藏玄机

基于此,从2018年10月到今年8月,美俄经过多次明争暗斗最终还是废除了《中导条约》,从这件事情的始末来看,2019年3月4日,普京率先签署俄罗斯不再履行《中导条约》的法令,而美国则于今年2月2日宣布拟退出《中导条约》的决定,全面退约则被推迟到今年8月2号。从时间节点来看,俄罗斯退约乃是被美国所逼,毕竟后者已经拟定要退出《中导条约》,前者继续呆在框架内没有任何意义。就武器研发计划而言,虽然俄罗斯这两年披露了诸如“雨燕”以及“波塞冬”等一系列大杀器,但归根结底还是美国步步为营,不断把防空系统向俄罗斯推进的结果。换句话说,俄罗斯气势汹汹其实只为自保,而美国才是导致《中导条约》失效的罪魁祸首。既然美国已经主动撕毁了《中导条约》,那么,该国为何还会忌惮俄罗斯的同类武器装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美国主动退约,却颇为忌惮俄罗斯同类导弹的原因

  • 第一,美国退约的初衷

别看美国一直都在叫嚣俄罗斯违反规定,但前者退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增强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存在,一句话,凭借中程弹道导弹,美国人可以干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打个比方,当今世界把洲际弹道导弹视为一种威慑性武器装备,但如果美俄放开研发中短程弹道导弹的规定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把核弹头安装在陆基巡航导弹以及弹道导弹上面,其实际威慑意义比洲际弹道导弹更强。再说了,现在的美国,动不动就提“美国优先”,俄罗斯家门口都遍布西方军事势力,在这个节骨眼上退约也是对俄“极限施压”的一种手段。

即便如此,恶狼也怕猛虎,美国想要发展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不假,但这同时意味着俄罗斯也拥有上述权利,美国人可以用中短程弹道导弹威慑俄罗斯,后者也可以用这类武器装备进行反击,美国当然会害怕了。

  • 第二,俄罗斯在中短程导弹领域的确技高一筹,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俄罗斯也走到了美国前面

俄罗斯总统普京于2018年3月1日发布了当年的《国情咨文》,这个时间段正处于美俄针对《中导条约》吵闹不停的时候,三天后,俄罗斯宣布终止履行《中导条约》。抛开所谓的节点不谈,此次的国情咨文当中提高了“雨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等一批大杀器,普京更是直言这款导弹可以实现无限巡航,理论上来讲,它可以对美国现有以及未来的防空系统免疫,根据俄罗斯之前的模拟结果来看,“雨燕”甚至可以跨越多个国家,飞行两万五千里而击中远在太平洋上的目标。更令人可怕的是,这款导弹已经进行过多次试验,俄方坚信它可以于2025年前后服役。

此外,像“先锋”、“匕首”这类高超音速导弹目前已经逐步进行实战化部署。与俄罗斯相比,美国现在并未公开特别的新型中短程弹道导弹,后者虽然也对一些改装的中短程导弹做过一些实验,但整体上还是差俄罗斯一大截,因此,美国当然对俄罗斯的导弹比较担忧了。

  • 第三,《中导条约》失效,意味着国际军控工作遇到重大挫折,美俄进行军备竞赛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欧洲国家更是忧心忡忡

多年来,美国一直都在寻求扩大全球影响力,大部分欧洲强国均被吸纳到北约框架内,直至今日,“北约东扩”战略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影响力大了不假,但美国必须承担更多责任。既然俄罗斯已经拥有对美国现有防空系统免疫的可能性,美国也必须确保该国在欧洲部署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可以发挥作用,最起码,美国得保证欧洲驻军、核武器以及欧洲盟友武装力量的安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的话,盟国的不满情绪就会让美国人非常麻烦,更甭提俄罗斯接下来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中短程导弹给美国人带来的麻烦了。

值得一提的是,美俄退约绝对会给全球军控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美俄在中短程导弹问题上闹得不可开交,两国在接下来的军控合作过程当中必然会困难重重,别的不说,即将于2021年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能够存续还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中导条约》虽然不复存在,但我们还是希望美俄能够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冲突,还世界一份安宁吧。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兵器世界,欢迎关注


兵器世界


1987年,美国和苏联在美国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也就是后面世人皆知的中导条约,这个条约规定两国会销毁500-1000公里的近程导弹以及1000到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这个条约在当时美苏冷战的情况下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其实也是对两国的减压,毕竟保有这么多的导弹,对于两国来说都有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对苏联来说,苏联末期的经济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总之这个条约的签订以及履行让不少国家都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个对全球核裁剪具有积极意义的条约目前已经失效了,至于失效的原因则是两国均宣布退出中导条约。2018年,美国指责俄罗斯一直在违反中导条约的规定,因此美国有可能会退出中导条约;2019年2月,美国宣布暂时停止履行中导条约,并且宣布将会在180内退出这个条约,作为回应俄罗斯也宣布暂时停止履行中导条约的合同,随后俄罗斯直接以法令的形式正式宣布退出,于是维系几十年的中导条约就此作废。

除了中导条约之外,俄罗斯和美国还签署过《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就是“布拉格条约”,这个条约虽然会在2021年失效,但是想来现在对两国的制约也已经失去了作用,至于到期后会不会续约,恐怕可能性会比较低。

在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后不久,美国便试射了陆基“战斧”巡航导弹,这款导弹是《中导条约》裁减对象之一,除此之外,“潘兴”导弹也同属这一序列,美国算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已经退出了这一条约。

中导条约名义上来看确实是美国主动撕毁的,但是其实随着北约东扩,美国反导系统的全面封锁,这项条约早晚会失去价值,毕竟俄罗斯不会蠢到坐以待毙,为了突破美国的反导网,俄罗斯自然会不断提高突防能力,比如“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RS-26小型洲际弹道导弹等等。

至于美国为何会忌惮,其实这种忌惮在冷战时候就有了,虽然如今俄罗斯不复往日辉煌,但导弹研制的核心技术还在,人才也没有出现断层,美国虽然建立个各个反导基地,但百密一疏,加之俄罗斯导弹突防能力的不断加强,美国毕然会更加忌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