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是存款還是理財?

不立而立


一、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二、結構性存款就是一般性存款,不是理財。

結構性存款納入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當按照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


三、結構性存款在法律關係、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與非保本理財產品“代客理財”的資產管理屬性存在本質差異。


四、銀行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應當具備普通類衍生產品交易業務資格;相關衍生交易敞口應納入全行衍生產品業務管理框架,嚴格執行業務授權、人員管理、交易平盤、限額管理、應急計劃和壓力測試等風險管控措施,杜絕“假結構”設計。


三姐學金融


結構性存款最近兩年比較火熱,很多銀行推出的結構性存款收益都比較高,所以深受大家的親睞,目前銀行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大概是在9萬億左右。

對於結構性存款,大家的認識相對比較模糊,因為它既不像一般性的存款,又不像銀行理財產品,很多朋友在接觸的時候不知道怎麼給它定義。

不過2018年9月28日銀保監會給了大家答案:結構性存款就是一般性存款。

2018年9月28日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其中裡面對結構性存款的相關規定是這樣的:

結構性存款應當納入商業銀行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保費的繳納範圍,相關資產應當按照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相關規定計提資本和撥備。衍生產品交易部分按照衍生產品業務管理,應當有真實的交易對手和交易行為。

資管新規出來之後,結構性存款被定義為一般性存款,和我們通常所認識的存款是一樣的,都必須交存款準備金以及存款保險保費,同樣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

不過結構性存款跟一般性存款又有一些區別。

我們都知道一般存款是保本保息的,就是說你能獲得多少利息,從你存款那天開始就知道,比如你存款10萬塊錢三年期,年利率是3.85%,那你一年獲得的利息就是3850元,到期之後總共可以獲得11550元,這個錢你將可以一分不少的拿到。

而結構性存款跟一般存款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存款的利息會用於掛勾投資金融衍生品。

比如你存款10萬塊錢一年期,10萬塊錢一般性存款可以獲得2200塊錢的固定利息,但銀行會拿著這2200塊錢的利息去投資一些金融衍生品,比如股指、外匯等等,這部分投資收益可能比2200塊錢多,也有可能比2200塊錢少,如果掛鉤的金融衍生品在協議範圍之內,那2200塊錢有可能變成3000塊錢,但也有可能會變成1000塊錢。

這意味著你的結構性存款到期本金是100%可以拿回的,至於利息能拿到多少,關鍵看掛鉤的金融衍生品市場表現。


貸款教授


名字都叫“存款”了,當然是存款啊。

所謂結構性存款,名字聽起來很高端,其實就是普通銀行存款加一個衍生物構成的投資組合。簡單的說,就是拿存款的一部分利息,掛鉤一個標的資產,做高風險投資(一般就是期權啥的)。這樣如果押對,就賺了,就有了高收益。如果壓錯了,也沒關係,期權成廢紙,賠光,但本金和另一份利息還在,保留的這部分利息,就是通常說的“安全墊”,由於安全墊的存在,結構性存款的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最壞的結果就是風險投資賠光,也能拿本金和安全墊利息給客戶交差。

別懵圈,投帥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以一年期的1000w規模的結構性存款為例。一個1000w的定期,假設年化收益4%吧。到期收益就是40w,那麼,我會預先拿其中一部分利息,假設一半,20w買成期權,掛鉤黃金、原油或者股指什麼的,就不管了。

假設到期之後,我做對了方向,收益翻倍,20w變40w,這樣我的總收益就是20+40=60w;反之,如果我做錯了,期權變廢紙,20w賠光,沒關係。本金和預先留下的另一半利息,仍然安全。預留的這20w利息,就是我的“安全墊”,無論市場如何波動,安全墊的存在可以確保我跟客戶能有個交待。這樣,我就得到了一個預期收益在2%-6%之間的結構性存款。


很多人搞不清結構性存款到底屬於存款還是理財,這不能賴大家。因為以前銀行大力發展表外業務,經常會把結構性存款當成保本理財來賣。大家以前買保本理財的時候,如果產品說明書裡有“掛鉤”字樣,那麼基本可以確定這其實就是個結構性存款。現在理財新規,不讓這麼玩了,這些保本理財把馬甲一脫,又變回結構性存款了。


所以,結構性存款,由於安全墊的存在,本金肯定是安全的。但是收益部分,就不好說了,在產品說明書範圍內,高低都有可能。大家做結構性存款的時候,千萬不要只看最高收益率,而應該仔細閱讀產品說明,弄清楚它承擔的風險類型和風險大小,才能確定產品是否適合自己。


我是仁義禮智投,國有商業銀行總行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有關投資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相互探討交流。碼字不易,各位老鐵都看到這了,不妨點個贊再走吧。PS:我不是什麼小編,如果嫌ID太長,一定要起個暱稱的話,就叫我投帥吧。。。


仁義禮智投


不請自來。筆者認為,結構性存款是屬於存款的。

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收益的產品。

上面就是結構性存款的官方定義,可以簡單的理解為:

結構性存款 = 基礎存款 + 金融衍生品

2018年9月28日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其中明確寫明:結構性存款本金納入表內核算,按照存款管理,並繳納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費,50萬內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客戶所承擔的風險只是利息可能發生損失,而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

結構性存款的利率都有都設有上下限,例如2.4%-4.5%,具體能有拿到多少的利率,和結構性存款到期日所掛鉤的金融產品指標有關,達到領取上限,沒有達到領取下限。


綜上所述,結構性存款是屬於存款的。


小黑看財經


結構性存款,雖然名字中包含“存款”兩字,但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屬於理財產品的範疇,只是大部分資金以銀行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銀行罷了!

結構性存款產品發行受到限制

前段時間結構性存款產品銷售很火爆,特別是眾多民營銀行推出的結構性存款產品,預期年化收益可達到5.5%左右,還能確保本金安全及提供最低收益保證,投資門檻也不高,受到了很多投資者的喜愛,截止2018年8月底,全國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已超過10萬億大關,可見其火爆程度!

但自從今年9月底,理財新規再次強調“銀行需要具備衍生產品交易資格才能發行結構性存款”後,多家銀行下架了結構性存款產品,尤其是民營銀行,現如今幾乎看不到由民營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產品!

結構性存款

看起來好像很“高大上”,其實就是“存款+期權”的投資組合。大部分資金以協議存款的形式存放在銀行裡,確保本金的絕對安全以及保底收益;其餘一小部分資金投資於金融衍生品工具,指數、黃金、匯率等等,以追求超高的投資回報!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結構性存款是屬於銀行代客理財的序列的,與普通存款沒啥直接的關係!

我們以招行發行的與黃金價格相掛鉤的結構性存產品來說,就是敦黃金的定盤價格相掛鉤的,當觀察日內黃金達到投資約定的條件,則按4.00%計算收益;否則按1.75%計算收益。而我們一般稱1.75%即為此款結構性存款產品的保底收益!

總之,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安全性能還是很高的,而且幾乎都按照預期收益來結算,所以還是值得選擇的一款投資理財產品!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目前,隨著支付寶和微信等一些網上支付平臺的大火,人們用現金和銀行轉賬的方式進行交易結算的方式越來越少,銀行的傳統業務受到了很大的衝擊,銀行為了生存,越來越多地參與中間業務,以賺取更多的收益。最近,餘額寶收益率顯著下降,很多人又發現銀行推出的新的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收益率很高,於是紛紛購買。



大家都覺得銀行結構性存款就是普通存款,畢竟都有“存款”兩個字,那可就犯了主觀錯誤,銀行結構性存款還真不是存款,而是一種理財產品。



根據目前流行的說法,銀行結構性存款就是一種將銀行傳統理財業務與利率和匯率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增值保值的理財產品。它的本質是把傳統銀行存款和金融衍生品組合在一起,即“普通存款”+“期權”,它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資金和傳統的銀行存款一樣,到期還本,另一部分資金投到了金融衍生品的市場,收益取決於對金融衍生品的操作,要麼收益很高,要麼虧損很多。大家都知道,金融衍生品,期權期貨的風險非常大,所以普通者還是謹慎購買,它一般都適合具有風險偏好,而且風險抵抗能力強,經濟實力雄厚的投資者購買。



個人建議:如果看到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很高並且心動,一定要注意這其實是預期收益率,所以一定要考慮它的最低收益率,也一定要注意它的風險,不要聽到銀行推銷人員說的各種好處,就一時衝動購買,最後卻全部虧損。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贊和關注我,需要親們的支持。


理財日記哥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也可稱為收益增值產品,是運用利率、匯率產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存款。 該產品適合於對收益要求較高,對外匯匯率及利率走勢有一定認識,並有能力承擔一定風險的客戶。

結構性存款靠譜嗎?

結構性存款屬於保本產品,浮動的只是和金融衍生品掛鉤的那部分資金。用作銀行存款的大部分資金屬於銀行存款,也受存款條例保護。它的收益是由保底本金利息+投資最高收益組成的一個區間。

同樣是結構性存款,為什麼不同銀行收益不同?

因為結構性存款的掛鉤標的不同。結構性存款掛鉤標的種類較多,發行人民幣結構性存款產品掛鉤標的包括境外利率、匯率、股票、基金、指數、商品等。

結構性存款的產品定價和它所掛鉤的標的物有直接的關係,每家銀行掛鉤的標的物不同,因此對於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定價上會有較大的差異。利率掛鉤滬深300區間累計、掛鉤股票的結構性存款利率會非常高,但是收益上波動會很大,往往會達不到預期收益。所以大家在購買結構性存款的時候認清掛鉤標的,也要區分是否這款結構性存款能否達到最高收益。

結構性存款收益怎麼計算?

一般銀行會設定最高收益率和最低收益率,浮動收益掛鉤某種參照標。根據參照標的的利率和執行水平(某一事先確定的利率)的關係確定取最高收益率還是最低收益率;根據觀察期(起息日至到期日的所有工作日)內利率取最高利率和最低利率的相應的時間佔比來確定到期收益率。

購買結構性存款應注意什麼?

結構性存款是一種穩健的理財方式,在保證本金的同時還能獲取較高的收益,但是我們要學會區分結構性存款的投資標的,不要被利率所誘惑,並且由於結構性存款不能轉讓,因此在購買時還要考慮資金的流動性需求,適合保守型、穩健性的客戶。


理財師鬱小貝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覺得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只是以存款名義而存在的一款銀行理財產品,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其大部分屬性應該屬於理財範疇。

通俗地說,結構性存款是銀行的存款產品,也被稱作收益增值產品,指在普通存款基礎上,運用金融衍生工具,將投資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和指數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

它與銀行理財產品有很大的區別:一是銀行單純的理財產品本金和收益都不保障, 而結構性存款是銀行存款業務,本金無憂。二是銀行理財產品將全部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結構性存款是保本浮動收益產品;銀行理財將不再有保本產品,非保本理財是資管產品,按照預期收益率計算利息;結構性存款屬於銀行表內業務,獲得預期收益。三是條件要求不一樣,銀行公募理財產品最低1萬起投;有些結構性存款產品1000元就可以購買。

同時,與銀行一般存款也有很大區別:一是結構性存款類似於定期存款,有存款期限,且未到期不能提取,但銀行有權提前終止;而銀行存款比較靈活,哪怕是定期存款也可以提前提取,不過利息將按照活期存款計算。二是結構性存款一般有認購期和起息日,到了起息日才能起息;而銀行存款存入即有利息,一般是當日起息。三是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有上下限,風險比銀行存款大,屬於浮動收益產品;銀行存款是固定收益類產品,存入當日即可得知支取時的利息。四是結構性存款收益一般情況下,比銀行存款高。

由此,有投資理財意願而又缺乏比較好的方式的情況下,可考慮將自己的存款轉變化結構性存款。只是後來監管部門收緊,一些民營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下架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股市尋劍客


大家好,我是猩猩。

最近有款銀行理財很風騷。收益都超10%了。哇,大熊市能有這樣的表現,真不容易,一起圍觀下!

01

產品全名叫結構化理財產品,各家銀行目前都在熱推。比如招行:打開APP,在結構化選項裡就能看到。收益率最高37.7%,跟一般銀行理財5%比起來,確實不低。敲個黑板,說說啥是結構化理財產品。

和普通銀行理財一樣,它的玩法也是拿你的錢去投資,然後平分收益。之所以叫“結構化”,是因為它的投資方向並不單一。比如,通常會把產品募集來的資金分成了兩個部分去投資。

重倉的部分,會選擇投資基礎金融工具,比如債券、貨幣基金等。這類產品風險較小,能保證本理財產品的最低收益。就比如上圖中,1.84%或0.50%的部分。另一部分,則會投點期權、期貨、匯率等風險大的產品。以此博取高收益。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結構化產品,收益率都是波段的。這樣看來,所謂高收益,其實是存在賭的成分。賭對了收益就高,反之收益就低。當然,如果高風險部分虧損嚴重的話,你也是會虧本的。風險不小啊。所以,你可千萬別理解成這是保本理財。

02

另外,從產品設計來看,拿到最高收益的概率其實不大。投資情況不同,你拿到的收益自然不一樣。比如上圖的滬深300看漲鯊魚鰭,預期收益是2%-12%。插一句,這就是個名字,和張三李四一樣,大家不用深究。我們重點看它是怎麼賺錢的。產品的投資方向,90%固收類資產+10%滬深300指數的看漲期權。大白話說,就是押寶滬深300未來會漲,押中了你就賺得多。

那概率有多大呢?

根據合同規定:產品觀察期是1月21日到3月26日。你也可以理解成賭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假如滬深300指數漲幅沒達到110%,並且觀察期結束的時候,滬深300指數比最開始還低,那你就只能拿到1.84%的收益率;相反,觀察期內滬深300指數漲幅,小於等於110%,但期末大於期初。也就是兩個月下來,滬深300最終還是漲了。那你就能拿到14.34%的高收益。

炒過股的朋友都知道。既要猜對股指的走勢,還要猜對最後的點位,這是很難的。所以猩猩覺得,所謂的高收益,噱頭不小。其他的結構化產品,情況也基本類似。比如交行的私銀滬深看漲鯊,最高收益10.30%。但要求觀察期內,滬深300指數漲幅每天都小於等於112%。並且觀察期結束的時候,漲幅還要剛好等於112%。差一點也拿不到最高收益,不容易啊。

03

猩猩覺得,這每到月末季末。銀行都會面臨著考核的壓力。大白話說,就是央媽主要看看你今年收了多少存款。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各大銀行都會想辦法攬儲,來應對考試。這尤其是年底。大家都想把錢取出來過年,銀行則更是攬儲心切。這時候,不排除他們會在各種理財產品上造勢。比如,收益特別高,年前趕緊買等等。

再比如這結構化理財。乍一看,收益確實很高,漫漫熊市裡,還真是唬人。不過,只要你深扒一下,你就會發現其實水分很大。理財也好,生活也罷。凡事還是不要只看表面,底層邏輯,才是影響你最終收益的關鍵因素。

最後啊,關於銀行理財,猩猩給大家個小建議。手頭資金有限的朋友,踏踏實實做定投,其他的不要想。再高的收益跟你也沒關係,因為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就這麼大。而手裡錢多點的朋友,願意嘗試結構化產品可以。

但在具體產品選擇的時候,儘量選帶滬深300看漲”“中證500看漲”字眼的。因為總的來說,猩猩還是看好明年股市的。這樣相對來說,你拿到高收益的概率更大點。當然,如果你實在看不懂產品合同裡密密麻麻的收益規定,那就直接放棄吧。不懂不投,吃不了大虧。

好了,今天猩猩就和大家聊到這吧。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猩猩說財


看產品說明書!看產品說明書!


結構性存款,是存款還是理財?從來沒有一個官方說法。正如同結構性存款是否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同樣沒有統一標準。


有人說結構性存款的本金部分是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那麼這個說法已經是把結構性存款歸類於存款一類,因為理財產品是不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


小編瀏覽過不少銀行的理財產品說明書,有注意到一點,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樣的是結構性產品,說明書標題有點不一樣,分別是“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和“結構性存款產品”。


同樣,小編給不了標準答案,也許根本沒有標準答案。但是如果說在上述兩種產品中做選擇,個人傾向於標題為“結構性存款產品”的那一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