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辽宁朝阳大平房镇

大平房镇自辽代至明初为建州地。辽初,辽太祖置建州保静军节度使,辖永霸、永康、永和(981年-1014年,之后属于榆州)、阜俗(986年-998年,之后属于利州)四县。辽代设州之后,金、元、明沿袭,治所即今大平房镇黄花滩村古城(注:早期曾另治它处,自辽圣宗时因避水患方迁至此地)。金代建州沿袭辽代,隶属兴中府(今朝阳),元朝时期属辽阳行中书省大宁路管辖,为大宁路九州之一。

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辽宁朝阳大平房镇

明初设营州右屯卫驻建州城,隶属于大宁都指挥使司(今宁城)。永乐年间,大宁都司各卫所或迁或废,军民内迁,此后包括建州在内,东至柳城(今朝阳)西至大宁(今宁城),皆为蒙古兀良哈部牧区,陆续有蒙古牧民迁来。

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辽宁朝阳大平房镇

清朝时期,辽西地区自关内流入新移民,蒙汉杂处而居,此时自明初到清代,经过二百多年的断层,建州之名早已不存,当时的新居民便约定俗成地给这片土地取了新名字,也就是现如今的大平房镇。

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辽宁朝阳大平房镇

虽然建州地名不再传承,但是当年的古迹依旧在,历史记载依旧在,古城里古塔下发生的故事我们依旧可以在历史中感受和探知。辽西的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更依旧需要今天的人们继续传承下去。

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辽宁朝阳大平房镇

建州古城遗址位于大平房镇黄花滩村,今有夯土城墙遗迹和古塔一座。《塔子沟纪略》载:建州城"附近蒙古居民,多在城内旧房基处创挖砖石,亦有掘得他物者,维时附近之家,岁有火灾,蒙民居住不安,地主台吉俄木河图,延请番僧善堪舆者,问以岁岁失火之故,番僧云'掘动古基,故遭回禄,台吉率众蒙民,宰牛祭祷,至今永无水患'"。调查时附近村民介绍,在城址内建房,挖井时曾出土有古钱币窖藏,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在城址内挖出过带有"建州"款的铜镜,现在建州城已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古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辽宁朝阳大平房镇

景区看点; 黄花滩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西塔山上。塔山南坡下即为辽代建州城址。 1988年黄花滩塔被列为朝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应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为八角实心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约32米。塔基上有束腰两层,第一层束腰内每面各有壸门一个,门内砖雕卧蟾一只,束腰上为须弥座。第二层束腰每面各有佛龛两个,内砖雕坐佛一尊,束腰上为砖雕须弥座。座上为塔身,塔身八角为砖雕圆柱。塔身东南面设券门,内置木门(今不存),门洞内彩绘佛像和罗汉像,门顶部砖雕华盖及飞天;其余七面每面各浮雕一立像,立像身着红袍,双手置于胸前,或合十,或抱拳,赤脚踏莲珠,头顶部浮雕华盖。塔身顶部砌斗栱两层,承托塔檐,檐逐层内收。塔身各角原有风铎,塔顶原有刹杆与火珠,今皆不存。

东平房塔;位于辽宁省朝阳县龙城区大平房镇黄花滩村西塔山上,辽代密檐塔,高20米,六角九级砖塔。据考证,在我国现存的辽塔中,六角形佛塔仅有1/5。而且该塔的砖雕极为精美。以高2.1米的须弥座为例,其束腰下枭雕刻有莲瓣蝴蝶纹。束腰内每面砌有三个壶门,门内雕刻有佛像、罗汉、伎乐人物等图案,束腰各角还雕刻一角神。这些砖雕造型优美,逼真大气,通灵端庄。其形制与塔身浮雕有很高的艺术性。

八棱观塔;在辽宁朝阳市西约45公里,塔营子村北山上。南临大凌河,与辽代建州城址隔河相望。塔建于辽代早期,因山下清代建有八棱观而得名。为砖筑八角十三级密檐式,高34,4米。塔座分上、中、下三节,上、下两节每面设三龛,浮雕蟠龙、力士、小塔和神仙人物,姿态各异;中节素面。塔身各面雕坐佛、胁侍、仙童蹈云等。各层密檐均有砖雕斗拱,风格独具,形式特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