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C君電告,他離職了。

他曾是我的實習生,畢業十年,在地產廣告業從菜鳥做到元老,一度如魚得水。某一年“假日樓市”,C君包了三十幾束大麥(寓意樓盤大賣),在上海展覽中心跑來跑去。當月為公司拉了600多萬元的廣告。

電話裡,C君嘆息如今的不景氣。“以前上海展覽中心多熱鬧,看房大巴能從銅仁路排到陝西北路。現在呢?連‘假日樓市’都沒有了。”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C君離職的原因,頗為離奇。他說,公司做的樓書上,有“靜安寺上海展覽中心”之語。而按照老底子上海的說法,過了常德路,才算靜安寺區域。C君指出問題後,隔天公司老總回答,7號線靜安寺站,就沒過常德路,也叫“靜安寺”。所以,樓書沒錯。

一個小問題,起了爭執。C君憤怒之下,提出離職。用他的說法,“靜安寺上海展覽中心”這種宣傳語,是上海樓市之哀。

“那上海展覽中心究竟處於什麼區域呢?”我這個生活在上海40多年,在上海展覽中心邊上工作將近20年的人,不禁問道。

C君回答:“梅泰恆商圈”。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好吧。

靜安寺,是一座古寺,更是一個區域。在南京西路的歷史上,有83年的時間,都叫“靜安寺路”。靜安寺這個區域,毫無疑問以上海最古老的佛寺為中心。但究竟擴展幾條馬路,那就是見仁見智了。

我想,C君離職,肯定不僅僅是為了一個提法。這既是對公司的失望,對行業的失望,某種程度,也是對自己的失望。如此說來,“常德路過去”,就成了他的某種堅持。靜安寺,就成了他的某種圖騰。有的時候,人生的堅持,就是為了放棄。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所以啊,這個世界很奇怪啊。

不愛的人,常常不肯放手。

愛極了的人,卻願意放手。

上海展覽中心還叫中蘇友好大廈時,頂端那顆五角星就在俯視蒼生。商人逐利也好,戲子結婚也罷;在靜安寺也好,在梅泰恆商圈也罷,上海展覽中心還是這個樣子,不悲不喜。

罷了。讓我們走過常德路,且說靜安寺。

1

靜安寺的面積很大,超過2萬平方米。走在馬路上,看靜安寺的外觀,那就是“金碧輝煌”四個大字。

相傳靜安寺始建於公元247年,公元1008年,始名靜安寺。公元1216年,從蘇州河北岸,搬至今址。從中軸線來看,靜安寺山門朝南,從南至北分別是鐘樓鼓樓、大雄寶殿和法堂。鐘樓底下,是“天下第六泉”湧泉,上懸巨鍾。

去年年初,我所工作的單位,搞了一個“新民送‘福’進萬家”的活動。我們拜託報社的領導,請靜安寺慧明大和尚揮毫寫下“福”字。隨後印成門幅,以社區派送的方式,將幾十萬份“福”送到廣大市民手中。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這個活動,在上海的里弄小區裡,引發了巨大的反響。大和尚寫下的“福”字貼在門上,是一份福氣。老百姓還能掃描門幅上的“新民”二維碼,看新民晚報的新媒體產品。

求字那天,我也去了。佛堂裡,慧明大和尚話不多,臉上一直帶笑。寒暄幾句,慧明就左手撐著案几,右手寫下厚重的“福”字。大和尚題字時,十幾人圍觀,有照片,有攝影,環境不太理想。但慧明大和尚一直很耐心,娓娓道來,十分親切。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等墨跡干時,慧明招呼大家吃小桔子,我吃了兩隻,甘甜,手上又拿了兩隻。離開時,陽光照進佛堂,大和尚的額頭上,閃閃發光。

走出靜安寺,我一邊吃著桔子,一邊想到兩句佛偈: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其實啊,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好了。“本來無一物”的境界,太高深,畢竟千百年來,只有一個六祖。

2

關於寺廟的傳說,在上海坊間,有很多很多。

比如,延安路高架和南北高架交叉處,有一根特別粗壯、通身包裹龍紋的柱子。關於這根龍柱,民間就有這樣的傳言——當年建高架時,這裡的樁打不下去,說下面是“龍脈”;後來只能請高僧前來“驅龍”,才得以成功。據說因為道破天機,高僧回到寺廟,不多日無疾而圓寂。柱子上隨後圍上了白鋼並裝上了龍形紋飾,作為對佑助打樁成功的神明的祈敬。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然而,實際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

《解放日報》採訪了造橋專家張耿耿。張耿耿說,“做法事”一說是無稽之談,“樁是我帶隊打下去的。”原來,張耿耿帶隊支援,採取了三項措施:一是用8噸重錘打樁;二是打樁時不間斷地灌水,起潤滑作用;三是連續18小時捶打。

措施立竿見影,最後36根樁全部打入,只用了一個月零5天。

那為什麼要用“龍紋”呢?上海油畫雕塑院副院長趙志榮說,這是他自己的創意,靈感來自“這條日夜不停運轉的高架,就好像上海的一條巨龍”。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上述可見,關於靜安寺、玉佛寺、龍華寺、東海觀音寺的諸多傳說,還是附會居多。比如靜安寺,還有“地鐵改道”或“鎮壓黃泉”之說,流傳甚廣。甚至互聯網上,關於此類風水分析,頭頭是道,頗有人要看。

我想,佛法是一種自我觀照體系,要信眾認識到人生之苦,認識到世間因果,從而努力修煉自己,最終達到“無我”的高境界。從這個角度來看,鬧市中的靜安寺承受的種種傳言,是因,也是果。是我,也非我。現代科技發展,依舊無法解釋佛法中的很多東西。既然如此,敬畏,應該是我等升斗小民,對靜安寺的基本態度。

敬畏,應該是對待很多事物的態度。

3


走出靜安寺,馬路對面,就是靜安公園的正門。這個地方,長期有街頭藝人獻唱。抖音神曲和千年佛音,隔著馬路穿透彼此,居然倒也不太違和。

暮鼓晨鐘,一定要在車水馬龍里,才能更顯安靜。

歷史上,靜安公園曾是“靜安寺路公墓”,因為葬過包括聖約翰大學校長在內的不少外國人,上海老百姓稱“外國墳山”。如今,墓地多已遷葬,打牌下棋跳廣場舞的老頭老太,成了主力軍。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靜安公園的廣場舞,和其他地方不一樣,它有一點點“東北尬舞”的味道。常有數名舞者,旁若無人按照節奏,做著各種扭曲關節的動作。廣場舞這個領域,和寫詩作畫大概是差不多的,自信就是生產力。站在邊上看久了,你就會想:這個人這麼自信,他(她)跳的這種舞,應該是有名頭的吧。

還有打牌下棋的老人們。打牌有兩種,一是大怪路子,二是鬥地主。下棋則是象棋。我作為旁觀者,常有插話的慾望,而從不敢輕舉妄動。有的人牌路確實臭,一手好牌打個稀巴爛。每每見此,我就會深深為他的同伴而感到難過。當然,也有人打得很好。最後三張牌,一張10,一對6,可以一起丟出來,因為已判斷到外面10最大了。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靜安寺邊上,靜安公園對面,就是一度引領上海灘消費流行的久光百貨。老宅巷子裡有個鄰居,年齡大了,找不到女朋友。於是就狠狠心,把相親對象往久光百貨帶。三四趟下來,女方對他刮目相看,覺得他“上檔次、有腔調”。就此,久光百貨成就一段姻緣。

“久光”裡有愛情故事,當然也有愛情事故。我就不止一次,看到“久光”門口,戀人吵架。一次,拎著大包小包的男生大聲說:“日本人的東西,買這麼多幹嘛,鬼子進村啊。”女生說:“這和日本人有什麼關係,買回來也是中國人用的,總不至於一直要‘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這是一對鬼才。

久光百貨現在不太行了。不僅僅是久光,實體商業都難。是“久駐佛光”,還是“久了就光”?我想,挑戰很大。

4


毛澤東在靜安寺附近住過兩個月。

1920年5月,毛澤東第三次到上海,住在“哈同路民厚南里29號”。如今,這裡是安義路63號。四周高聳的建築,叫“嘉裡中心”。

建國後,毛澤東和斯諾談話時回憶,這一階段,他曾前往老漁陽裡2號,和陳獨秀討論馬克思主義。“我一旦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是對歷史的正確解釋以後,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就沒有動搖過……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論上,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我已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毛澤東在上海住了兩個月,主要是為了領導“驅張運動”,期間他寫了《湖南人民的自決》等文章,對時任湖南省長張敬堯嘲諷有加。毛澤東和不少湖南學生代表,住在這棟里弄房子裡。每人每個月的伙食,只有3元錢,經常吃蠶豆煮飯。

毛澤東有沒有去過近在咫尺的靜安寺?這是一個有趣的歷史提問。前一年,同樣是領導“驅張運動”,毛澤東率湖南公民代表團到北京,住的就是一座寺廟,叫做福佑寺。

距離毛澤東舊居不遠,愚園路81號,是中國共產黨優秀的情報人員劉長勝的故居。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劉長勝如今鮮為人知。他一生最大的功勞,是1934年把共產國際的密電碼,帶到瓦窯堡交給黨中央。毛澤東當面表揚了劉長勝。中共七大時,劉長勝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身份卻是“榮泰煙號”老闆。這家煙號在常德路65號。

按照C君的觀點,“嘉裡中心”不算靜安寺區域,因為沒過常德路。那麼,“芮歐百貨”總是了吧。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芮歐”一家餐飲店剛開張時,我去過一次,驚為天人。尤其是一道牛肉,入口即化,比該品牌其他分店的同一道菜,高出太多。

只是可惜,三個月後,再訪這家店,口味就泯然眾人了。店還是這家店,菜已不是那個味了。所以我一直覺得,烹飪是門講究磁場的藝術。有的人燒菜好,那就祖師爺賞飯吃,沒有辦法。

5


常德路上,不只有硝煙,還有紅粉。張愛玲曾住在常德路195號常德公寓。

是的,就是那個曾經高傲,曾經卑微的張愛玲。她說過:“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陳丹燕在《上海的風花雪月》中,寫張愛玲的常德公寓——張愛玲的家,是在一個熱鬧非凡的十字路口,那棟老公寓,被刷成了女人定妝粉的那種肉色,豎立在上海鬧市中的不藍的晴天下面。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你不能否認,常德公寓是張愛玲最華彩的篇章了。

她在這裡成為“上海味道”的代名詞,出名要趁早。

她在這裡墜入愛河,遇見“一樹的桃花粉了”的胡蘭成。

她在這裡秘密結婚,喜歡一個人,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

她又在這裡黯然離婚,從此告別“現世安穩”。

常德公寓,藏著張愛玲之所以成為張愛玲的密碼元素。

《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 —第二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留情》、《紅玫瑰與白玫瑰》……把不俗的愛戀,談成了世俗的戀愛。張愛玲給自己籠出了一份孤離的悲傷。從此,她就是一個人,細細數著過往,再把傷口寫下來,讓張迷們如痴如醉。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沒有上海,就沒有張愛玲。

沒有傷害,也沒有張愛玲。

常德公寓如有房源出售,會馬上被人關注——這到底是中介的傳言,還是張迷的影響力?我特地查了一下,常德公寓的二手房價格,似乎並不比附近房源高。房子舊了,哪怕重新修過,總也有一些不便之處。這個世界,紅玫瑰也好,白玫瑰也罷,總歸敵不過柴米油鹽的。

6


離開靜安寺。

在“晶品”門口,一轉身,就是愚園路。這裡,有王安憶《長恨歌》開頭,大段描寫的弄堂。

愚園路,我去得不多。但朋友Z君,住在此處。大約12年前一次聚談,他有點情緒低落。一問,原來Z君看中了愚園路上一套房子,而太太認為房價要跌,不願買。兩人已“冷戰”好幾天了。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我問清情況,也覺得應該買。於是撥通Z君太太的電話,從房價走勢、土地供應、開發商情況、銀行利率等方面,勸說她該買房。Z君太太對我這個“房地產條線資深記者”,倒還相信,終於鬆了口。印象中,買入單價是2萬元左右。

我這個人清高驕傲,也常愛對朋友生氣。但這麼多年,Z君對我可謂“不離不棄”。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住靜安寺,全靠秋秋。好像房子是我掏錢幫他買的一樣。

他聽了我的話,在上海買了這套房,從此以後飛黃騰達

走在愚園路上,回望漸漸遠去的靜安寺,我突然想到,應該讓C君和Z君,見個面。這兩個人,都頗有趣。一個外向,一個內斂。都因為和靜安寺的某種緣分,而被我寫到這篇文章中來。

緣分是一杯清水,你端起來,不經意地喝了下去。於是,你與這杯水有緣。或許你說,不喝這杯水,我也是我。可是,在說之時,你已經喝過。

相遇或者分離,都是緣分。

圖片來源:晏秋秋攝 上海靜安 自貿直通車 新民晚報 青春上海 周璇 上海老洋房日記 魔都去哪兒吃 青年報 上海去哪兒吃 打浦橋 發現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