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之學,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百姓的理論思想的原因

導語:中國古代出現過一個思想最活躍的時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了。那時候的知識分子紛紛開宗立派,箸書建學,各種思想不斷湧現而出,是思想的盛世,是文化的繁榮。

隨著國家走向統一,文化思想也必將統一。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帝國之後,實行文化專制,這樣的文化盛世便不在。後來,百家中儒家走上了正統,其餘學派除了道家外基本走向衰亡。這些學派各有各的特點與優勢,為什麼最後難逃消亡的結局?接下來就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其中的原由。

百家爭鳴的盛況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亂,各個國家,各階層的人士都在探尋一條強大自己的道路。這樣的局面為無數思想的萌發提供了土壤。無數的知識分子為國家社稷,百姓生活出謀劃策,這樣使得文化思想空前開放。

儒家之學,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百姓的理論思想的原因

(圖一,諸子百家圖片)

加之春秋戰國時期,國家頗多,很多學派的思想都能尋找到自己開火結果的土壤。正是在這樣不斷的探尋之中,奠定了中華文明基礎,使得9文化攀上了一座高峰。

諸子百家也並非有百家之多,但是在這些學派中有幾家的思想,影響比較突出。首屈一指的就是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墨家、農家、縱橫家等。。每個學說在當時都有眾多信徒和弟子,他們遊走各國,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攪動那個時代風雲。

統治者的打壓

百家爭鳴對文化來說是好的,他可以促進思想,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但是在封建統治時期,文化的開放不利於統治者對黎明百姓的控制。如果百姓思想過於先進,比如人人都知道,民貴君輕的思想的話,那麼貫穿古代的君權神受,皇權至上的思想將遭受挑戰。

對於統治者這是十分不願看到的事,他們更希望的是百姓愚昧一點,成為皇權能牢牢把控的人。而不是都善於思考,他們昨天想皇帝發佈的政令對不對,今天想皇帝是不是賢能的,明天是不是就要想著該怎樣推翻統治了?皇帝們都害怕著一點,因此採取各種辦法打壓思想流派。

儒家之學,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百姓的理論思想的原因

(圖二,焚書坑儒)

秦朝建立初期,六國怨念本就極深。雖然秦始皇實行嚴酷的統治,但沒一項政令的發佈或多或少都會遭遇一些流派的抵制。做為千古第一帝的秦始皇怎會不知,只有文化專制才能減少這些情況,更利於國家穩定。秦始皇便將天下的書,除了農書,秦紀等少數書外,全部焚燒,將妄言朝政的人也都殺了。

因此就發生了有名的"焚書坑儒"事件。很多學派的書籍在這次浩劫中就沒有流傳下來,受到了極大的打壓。然而秦始皇的行為還沒有對諸子百家形成毀滅性打擊。

漢武帝的致命一擊

真正讓諸子百家斷了傳承的是漢武帝。

漢武帝時期,漢朝經過韜光養晦,實力已經大幅增強,西漢初年實行的黃老之學已經不再適用。好大喜功的漢武帝決定採取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儒家的學說經過董仲舒的改造,迎合了統治者鞏固大一統國家的需要。修身,齊家,治國的思想正是統治階層對下層人民最大的希望。加之儒家的忠君愛國,因此儒家思想備受歡迎。

凡是信奉儒家的人才可以被提報重用,其他人連當官的資格都沒有。儒家就這樣成為官方支持的正統學說。

儒家之學,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百姓的理論思想的原因

(圖三,推行獨尊儒術的董仲舒)

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思想受到過挑戰,但從未被推翻,延續至今的原因。

諸子百家自身的問題

其實諸子百家逐漸走向衰亡,除了有外部的客觀原因,也存在著自身問題導致的主觀原因。世界上沒有什麼學說是十全十美的,也都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之理。所以不能適應國家,社會發展的最終必然走向消亡。

墨家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代表。

墨家源於儒家,是墨家創始人墨子不滿儒家的學說,出走後建立的。不過也有人認為墨家是道家的一個分支。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勢力很強大,與儒家被譽為兩大"顯學"。墨家的信徒大多來自底層,是受到統治者壓迫的農民階級,因而他們的思想世俗而又質樸。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用、節葬……這些都是純粹世俗的學說。

在中國古代,真正善良,仁愛的,往往都是基層的老百姓。老百姓不懂什麼大道理,卻是真正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所以開始時墨家學說深受百姓歡迎。然而墨家學說雖然受歡迎,但他本身內部組織就存在巨大問題。

他們是一個有組織,有首領的學派。據考證墨家創始人墨翟是墨家第一代鉅子。墨家弟子做事皆有他下達指令死後,這樣使得墨家看起來更像一個勢力集團,這樣的集團存在於朝廷之外,可想而知這種不能把控的組織,哪朝哪代會任其發展。並且這樣的組織,只要鉅子一死,極有可能因為爭奪權力而分裂。

儒家之學,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百姓的理論思想的原因

(圖四,墨家第一代鉅子,墨子)

並且墨家法規極為嚴密,成為墨家一員往往要德才兼備,犧牲奉獻。所以墨家就把許多人給拒之門外。很多人雖然敬佩墨家的學說,可是如果自己去執行,恐怕就做不到了,這就讓墨家的壯大設置了一定障礙。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墨家成了威脅王朝的統治因素,自然也很少有人在敢加入。失去了百姓支持的墨家,便如同魚兒離開了水,他生存的土壤就不存在了,墨家只能逐漸走向消亡。

消化吸收

其實諸子百家中很多學派並非被消滅了,而是被儒家消化吸收了,一直以來都在儒學不斷更新之中流傳下來。

董仲舒在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所宣揚的儒家並不是春秋時期孔子建立的儒家。新的儒家融合了法家對君主專制的絕對肯定,根據郡縣制以及中央集權制的社會現實,對古老的宗法制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良。此外,儒家也融入了陰陽家等學派對天地,自然的解釋,君權神授等等。迎合了統治者,因此更加受到人們歡迎。

儒家之學,成為封建王朝統治百姓的理論思想的原因

(圖五,帶有儒子的牆,體現儒學地位)

雖然說儒家吸收了其他學派的部分思想,但總體還是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其他學說在被兼併如儒家思想後,除了道家在後來又被人們所弘揚,大部分都煙消雲散。

結束語:總之,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流傳下來的是儒家學派。自百家爭鳴以後,中國古代再也沒有出現那種思想繁榮的時代了,大部分都是對儒學進行修補,反而進一步給之後的人帶上思想枷鎖。


分享到:


相關文章: